医患关系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
其中医方不仅指医务人员,即医师、护士、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而且还包括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例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患方”不仅指病人,而且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代理人以及与病人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个人和组织。
二、医患关系的模式
三、现代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和目的的高度一致性,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双方共同处于医疗实践活动的统一体。患者就医的目的是减轻自己的痛苦或治愈疾病,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诊治,目的也是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或治愈疾病。因此,医患交往与一般的人际交往不同,它本身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并非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3.人格权利的平等性和医学知识上的不对称性,在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的人格尊严、权利是平等的,并且都受到医学道德与法律的调节及保护,但医务人员拥有医学知识和能力,而大多数患者对医学却不懂或一知半解,医患双方在医学知识和能力的占有上具有不对称性,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4.医患冲突或纠纷的不可避免性,由于医患双方的地位、利益、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医疗活动及其行为的方式、效果的理解不相同,常常发生医患双方的矛盾、冲突或纠纷,并且这种矛盾、冲突或纠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和减少,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医患关系的性质
1.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
在现实的医疗诊治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性质首先表现为一种合同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创造了物质基础,为实现人权平等创造了条件,医患之间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即: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一视同仁地提供医疗服务;病人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并密切配合诊治,共同完成维护健康的任务。但是,由于两者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上的差别和患者求医时的弱势心理,在医患之间存在着现实的不平等状况,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2.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
从道德属性上讲,医患关系本质是一种信托关系。(信托关系是一种伦理道德关系)
医患关系的这种内在张力决定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只能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信任都将使得医患关系遭受损害,降低医疗水平与质量。
1.【单选题】某医院急诊医生接诊了一位遭遇车祸昏迷的患者,立即给予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此时的医患关系所属的类型是:
A.共同参与型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D.合作-监督型
1.【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医患关系的模式,主动-被动型是一种传统的医患关系类型,这种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如外科、麻醉、抗菌治疗。这一模型适用于急诊治疗、严重创伤、大出血或休克昏迷等。故选B。
2.【单选题】医患关系的本质是:
A.具有互利关系的经济关系B.具有买卖性质的依附关系
C.具有契约性质的信托关系D.具有协作性质的买卖关系
2.【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医患关系的本质,医患关系本质上讲是属于具有契约关系的信托关系。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