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以实施干预前1年(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78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58.23±5.57)岁;体重50~83kg,平均体重(62.35±4.26)kg;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8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2例、大专25例、高中57例、初中64例、小学20例。
以实施干预后1年(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85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57.89±5.42)岁;体重51~85kg,平均体重(62.36±4.68)kg;其中男性患者99例,女性患者86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4例、大专26例、高中60例、初中66例、小学19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首先加强对病区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加其对护理不良事件危害性的认识,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鼓励病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并纳入绩效考核。针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由护理部组织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案例讨论、原因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对隐瞒不报者给予一定的处罚[2]。
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应急预案、沟通技巧、风险规避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实习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加强学习和培训[3]。
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其危险因素,查找安全隐患。通过护理会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将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由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和患者接受三方共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4]。
加强高危时段管理,节假日、中午、夜间应加强护理人员配置,弹性排班,确保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加强责任心,给药前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确保用药品种、剂量的准确性。各项侵入性诊疗操作前进行告知,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制度的完善,人们对健康权利的要求随之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大大提升。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计划外、未预计到的、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住院期间跌倒、坠床、走失、管道脱出、用药错误、误吸、窒息、烫伤等非正常事件。
神经内科患者多存在肢体活动障碍、反应迟钝、自理能力差等情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性较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不足等现状也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业务学习,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差。加之缺乏沟通、对高危风险预见性差、入院评估不全面、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使各项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我院在对神经内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后,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干预前的7.30%下降至1.08%;护患满意率从干预前的85.96%提高至98.92%,提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管理与控制,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潘丽远.神经内科35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92~2693.
[2]朱小芳.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8~89.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实践效果
神经内科是住院病人发生护理意外比较多的科室,发生意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身心损害。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确保病人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防范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2011年12月之后,我科室针对以往发生意外事故的经验,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总结
1.1漏液导致患者局部软组织发生坏死神经内科偏瘫的患者比较多,偏瘫一侧患者的肢体的血液循环不好,如果在患者偏瘫侧输液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另外对于神经内科的危重病人如果使用升压药物的时候发生外渗现在也容易发生患者的软组织坏死。这主要是以为内这一类的药物有着比较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所以要及时处理才能够避免危险的。
1.3坠床、跌倒神经内科的患者偏瘫比较多,患者多行走不便,如果没有家属的陪伴,很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因为危重病人比较多,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果陪同的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者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经验不足等,很有可能会发生跌倒和坠床的情况。
1.4走失走失多发伴有老年痴呆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24小时有人陪同和看管,不然很容易发生走失的现象。
2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对自愿上报不良事件的进行鼓励当在护理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进行对事件进行必要的补救,发出必要的警示,对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总结,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处罚当事人,这样往往会出现瞒报不良事件的行为。所以在临床上要对护士多鼓励,鼓励他们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对出现的问题多总结,总结避免再次发生事故的主要措施。在晨会上要对所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做出必要的讨论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转变护士怕出事故的心态。
2.3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指导在神经内科的病人床边上应当配有吸痰的装置,对于轻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应该让其保持半流食喂食,患者进食的速度一定要慢,同时严密的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着呛咳的现象。对于中度的吞咽困难的冰热则应该通过鼻饲喂食,每次在喂食之前吸净痰液,同时拍打患者后背,另外要经常的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温度。天寒时,要及时为患者加盖毛毯,以免患者发生冻伤。另外要告诉患者家属,对于存在着感觉障碍的病人一定要使用防止患者烫伤,如在使用热水袋的时候最好是先试下温度再给患者使用。
3结果
4讨论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比例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护理体系,是提升护理安全最为重要的保障。医院的护士和护士长都要树立“安全隐患从为消失”的思想,使得护士能够对护理安全的隐患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自查自检,在检查中如果发生安全隐患则要及时地进行反馈,进行必要的整改,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毅梅.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外医疗,2011年18期.
[2]段梅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做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关键词】胜任力匹配岗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1一般资料
在分析目前岗位设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评估。从2008~2010年,对病区18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估,根据岗位胜任力特征,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工作方法,实施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比对。
2方法
2.1病区护理人员胜任力的评估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应根据病区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制定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明确基本定位:创建市、省优质护理品牌病区,紧抓护理学科建设、经济经营管理路线。定位、目标、路线的制定对护理岗位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开拓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自我宣传能力,提高自身、病区与医院的知名度,使病区走出医院、走出市、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2.2岗位胜任力特征在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将护理岗位人才分为两种,管理护理岗位和技术护理岗位。
2.2.1管理护理岗位,如护理组长、医嘱班,侧重于护理病区的管理工作,主要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病区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将管理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5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人际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5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2],见表1。胜任力评估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对护理人员按照1~5标度法进行打分。(1)学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别标为1、2、3、5分。(2)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分别标为1、2、3、4、5分。(3)其余指标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类,分别标为1、2、3、4、5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管理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2.2.2技术护理病区护理技术的护理人员设置,作为专科护理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和研究者,在胜任力方面要主要侧重于专科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将技术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4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与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4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思想,构建技术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按照胜任力评估的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打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技术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3结论
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方案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进行比对,见表3。判定方法:护理论文,护理科研,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即为有效。
4体会
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加速,作为病区护士长,在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导向,根据本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制定科学的、专业的、操作性强的,可被业内认可的护理岗位人才评价体系。从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同时依据护理人员胜任力侧重面不同,依才合理定岗,做到岗才匹配。对病区内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任用形成梯次,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位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这是病区护士长工作、管理的核心。从表3中可看出,通过正确、积极、有效的发挥护理人才的管理和技术引领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真正采取人才与岗位匹配,可充分增强病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树立较强的进取、拼搏、奉献精神和科研意识,有利于病区良好的护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发展。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下,有效的开发出新的护理人力能源,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发展专科护理建设,树立专科护理服务品牌,更好的深入开展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1]吴慈生,江曾.领导胜任力研究述评.标准科学,2009,8:26.
[关键词]中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某综合性中医院2012年7月6日0:00~24:00,2012年10月15日0:00~24:00,2012年12月30日0:00~24:00,2013年1月23日0:00~24:00,2013年3月13日0:00~24:00,2013年6月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转院的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
1.2调查方法
由专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及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医师经过培训后使用统一制式的表格,采用临床查房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患者诊断。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2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
382次医院感染病例排前三位的为上呼吸道感染(122次),泌尿系感染(111次)和下呼吸道感染(99次),分别占全部感染次数的31.9%,29.0%和25.9%,以下依次为胃肠道感染24次(6.3%),皮肤软组织感染11次(2.9%)和血液系统感染6次(1.6%),其他部位感染共计9次,占全部医院感染次数的2.4%(表2)。
2.4病原体检出情况
全部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病原体培养的37例、39次,各占医院感染总人数和总次数的10.2%,共检出病原体5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前三位,分别占全部检出病原体的37.0%、27.7%和23.6%。
3讨论
[参考文献]
[1]文细毛,任南,吴安华,等.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感染病例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1):1-2.
[2]薛菊兰,詹嘉琪,樊宏英,等.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146-5148.
[3]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3015-3017.
[5]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095-1096,1102.
[6]程辉.123例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27.
[7]许冠思.神经内科医院感染26例分析[J].内科,2010,5(2):148-149.
[8]卢萍,张骏骥,沈清.2009-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3959-3961.
[9]孟曙芳,赵文英,黄利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3132-3134.
[10]王红韶,穆丽焕,姚源.205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3702-3704.
[11]常虹,张伟,王颖,等.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6-58.
[12]冯妙坚,游海敏,杨秀琼,等.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105-107.
[13]黄敏.基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61-63.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重点科室建设
金融危机下的医疗市场,较强的竞争实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不少医院都从本院具体情况出发以建设重点科室入手,以点带面推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快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图书馆作为提供医学信息的重要资源基地,进行学科建设离不开海量信息的收集、存贮、加工传递工作。医院图书馆管理员不仅要为医务人员解决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症提供参考资料,提高确认率,减少误诊、误治,更重要的把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是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国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拥有市、省级重点学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还有市临床检验中心、肿瘤治疗中心、骨科中心等。医院图书馆为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科研提供医学科技动态,在科研选题、成果申报职称晋升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1医院图书馆参与重点科室建设的重要性
2医院图书馆支持重点学科建设的作用
2.2、医院文献的桥梁作用:医院图书馆收集的医学文献资源,是医学知识转化为创新医学成果的桥梁。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医学知识的扩散和转移,它首先对医学知识的收集、加工和有针对性的传递,同时它起着指导医学实践、医学咨询、医学技术中介等作用,医院图书馆对医学创新知识的传递和医学知识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是连接过去创新和未来创新的桥梁。
3医院图书馆的医学文件资源对重点学科建设软硬件要求的支持
3.1培养临床医务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为了培养加强临床重点学科人员的情报意识和检索文献的能力,对重点学科申报科研课题提出的需求和申报晋级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医务人员,帮助他们进行数据库及一次文献的检索,利用各种途径,使他们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临床科研人员的情报意识。
3.2协助医务人员尤其是重点学科科研人员做好科研选题,理解科研选题的原则及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医学科研的选题原则:需求原则、创新原则和科学原则。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深刻理解选题的原则才能为医务人员做好参谋。
3.3图书馆是医院重点科室建设的组成部分,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从而需要图书馆在藏书建设、数据库系统网络建设、中外文期刊建设等方面有目的的为重点科室建设的项目提供索引、文献等第二次文献信息服务。
加强医院图书馆自身建设以人为本,主动开展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其他读者的需要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知识咨询检索参考等优质服务。发挥图书馆的总体效能和情报职能。总之,要不断用新观点、新思路更新服务方式,只有创新才能使图书馆更具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1]廖慧静.医院图书馆与重点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12(1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