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
(3):动物血液常规检验指导方法
(4)牛、马直肠检查法的分析指导
掌握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血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检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所得的结果应基本正确。
内容和方法
一、红细胞计数
计算每mm8血液内所含红细胞数目,称为红细胞计数(Redb100dcellcount,简称RBCcount)。其计数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光电比浊法、电子计数仪计数法等,目前临床多采用在试管内稀释血液后的显微镜计数法。
(一)原理
用适当的稀释液将血液作200倍稀释,滴入计算室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mms血液内的红细胞数。经稀释液作用虽仍保留白细胞,但对红细胞计数影响不大,因为一般情况下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约为1000:1。
(二)器械和稀释液
1.器械。器械包括以下方面。
(1)血细胞计中的计算板。常用的是改良纽巴(Neubauer)氏计算板。
(2)血细胞计中的红细胞吸管。
(3)血盖片。为血细胞计数专用玻片,厚度0.4mm,质地较硬。
(4)沙利氏吸血管、2ml刻度吸管,小试管、显微镜(图9-1、图9-2)。
2.稀释液。稀释液主要有以下两种。
(1)0.85%氯化钠溶液。
(2)赫姆(Hayem)氏液。由氯化钠1.0g,结晶硫酸钠5.0g,氯化高汞0。5g,蒸馏水加至
200ml,溶解后过滤备用。
(三)方法
1.试管稀释法。用2ml刻度吸管吸取红细胞稀释液2ml,置于小试管中。
用沙利氏吸血管10mm3(0.01m1),擦去管外余血,轻轻吹入试管内稀释液底部,再吸上清液冲洗吸管3次,然后立即摇匀。
把血盖片覆盖于计算室上,用小玻棒沾取已混匀的红细胞悬液一滴,轻轻接触两者结合处,使悬液自然流入计算室内。静置3min后,即可计数。
在镜下计数时,先用低倍(10×)物镜找到计算室中央的大方格(红细胞计数区),然后转用高倍(40×)物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的4个和中央的一个中方格,共计5个中方格(80个小方格)内的全部红细胞数(或用对角线的方法数5个中方格)。
为避免重复和遗漏,计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且对压在方格左边和上边线上的红细胞均计在本格内,压在右边和下边线上的红细胞则不计在内,此即谓“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
2.吸管稀释法。用血细胞计内的特制红细胞吸管吸血至o.5刻度外,再吸取稀释液至101刻度,即血液呈200倍稀释。然后,按上述方法在计算室上充液、观察并换算。
3.换算法。如缺乏显微镜等条件或大批普查时,对马的红细胞数可利用六五型血沉管来粗略换算。
通常是以静置1h的红细胞柱高的刻度数(不是血沉值),减2乘以系数18.4万,也可以静置24h红细胞柱高的刻度数乘以21.6万,即得每mm3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四)注意事项
血细胞计数都有一定的误差,其原因主要是仪器本身和技术操作上的缺陷,以及血细胞在计算室中分布的固有误差。为获得正确结果,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事项。
所有器材应清洁、干燥,符合标准,无损坏。试剂、血液符合检验要求。
吸血前混匀血液。吸稀释液和吸血要准。血柱中应无气泡,无血块,同时不要吸得过多。管外壁血迹要擦净。
充液前混匀检液。检液中应无沉淀。充液要均匀,不多,不少,无气泡。充液后不再振动计算板。
镜检计数要严格按顺序和原则进行(计数时误差一个细胞,计算时则要误差一万个细胞),至少要计数五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并且各中方格之间的红细胞最高数与最低数之差不应超过20个。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4):牛、马直肠检查法的分析指导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牛直肠内部触诊的操作方法、检查顺序、正常状态及注意事项。
2.有条件时,可先结合直检模型作一些模拟练习。
二、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家畜准备
(1)保定以六柱栏较为方便,左右后肢应分别以足夹套固定于栏柱下端,以防后踢;为防止卧下及跳跃,要加腹带及压绳;尾部向上或向一侧吊起。如在野外,可借助在车辕内(使病马倒向,即臀部向外)保定;根据情况和需要,也可采取横卧保定。牛的保定可钳住鼻中隔,或用绳系住两后肢。
(2)对腹围膨大病畜应先行盲肠穿刺或瘤胃穿刺术排气,否则腹压过高,不宜检查,尤其是采取横卧保定时,更须注意防止造成窒息的危险。
(3)对心脏衰弱的病畜,可先给予强心剂;对腹疼剧烈的病马应先行镇静(可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酒精溶液100~300ml或30%安乃近溶液20ml),以便检查。
(4)一般可先用温水1,000~2,000ml灌肠,以缓解直肠的紧张度并排出粪便,便于直检。
2.术者准备术者剪短指甲并磨光,充分露出手臂并涂以润滑油类,必要时用乳胶手套。
(二)操作方法
术者将拇指放于掌心,其余四指并拢集聚呈圆锥形,以旋转动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当肠内蓄积粪便时应将其取出,再行入手;如膀胱内贮有大量尿液,应按摩、压迫以刺激其反射排空或行人工导尿术,以利于检查。
手沿肠腔方向徐徐深入,直至检手套有部分直肠狭窄部肠管为止方可进行检查,当被检马频频努责时,入手可暂停前进或随之后退,即按照“努则退、缩则停,缓则进”的要领进行操作,比较安全。切忌检手未找到肠管方向就盲目前进,或未套入狭窄部就忙于检查。当狭窄部套手困难时,可以采用胳膊下压肛门的方法,诱导病马作排粪反应,使狭窄部套在手上,同时还可减少努责作用。如被检马过度努责,必要时可用10%普鲁卡因10~30ml作尾骶穴封闭,以使直肠及肛门括约肌驰缓而便于检查。
检手套入部分直肠狭窄部或全部套入(指大马)后,检手做适当地活动,用并拢的手指轻轻向周围触摸,根据脏器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有无肠带,移动性及肠系膜状态等,判定病变的脏器、位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无论何时手指均应并拢,绝不允许叉开并随意抓搔、锥刺肠壁,切忌粗暴以免损伤肠管。并应按一定顺序进行检查。
(三)检查顺序
1.肛门及直肠注意检查肛门的紧张度及附近有无寄生虫、粘液、肿瘤等,并感知直肠内容物的数量及性状,以及粘膜的温度和状态等。
2.骨盆腔内部入手稍向前下方检查可摸到膀胱、子宫等。膀胱位于骨盆腔底部。无尿时可感触到如梨子状大的物体,当其内尿液过度充满时,感觉如一球形囊状物,有弹性波动感。触诊骨盆腔壁光滑,注意有无脏器充塞或粘连现象,如被检马、牛有后肢运动障碍时,应注意有无盆骨骨折。
3.腹腔内部检查
(1)马的腹腔内部检查
小结肠:大部分位于骨盆口前方体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体中线右侧,游离性较大,内有成串的鸡蛋大小的粪球,便于寻找和检查。小结肠是马、骡易发生粪结的部位之一。
腹主动脉:位于椎体下方,腹腔顶部,稍偏左侧,触诊有明显的搏动感并呈紧张的管状物,可作为体中线的标志,并可做为寻找左肾的标志。
左侧结肠:位于腹腔的左侧,耻骨水平面的下方。左下大结肠较粗,具有肠纵带和肠袋,左上大结肠较细,肠壁光滑无肠袋,重迭于左下大结肠之上。左下大结肠移行为左上大结肠,在骨盆前口所形成的弯曲部称为骨盆曲,位于骨盆前口的直前方,比左上、下大结肠都细,表面光滑,呈游离状。骨盆曲也是容易发生结粪的部位之一。
左肾:在脊柱下方,腹主动脉左侧,第2、3腰椎横突下方,可摸到其后缘,呈半圆形坚实的物体。急性肾炎时,触诊有痛感。
脾脏:在左肾前下方,紧贴左腹壁至最后肋骨部可摸到脾脏的后缘,呈镰刀状。正常马脾脏后缘一般不超过最后肋骨;但有些马,尤其是骡,有时可超过最后肋骨。脾脏位置后移,常做为胃扩张的标志。
胃:位于腹腔左前上方,其后缘可达第十六肋骨。检手从左肾的前下方前伸,当体型较小的马患有急性胃扩张时,可触知膨大的胃后壁,并伴随呼吸而前后移动。
盲肠:在右肷部,触诊盲肠底及盲肠体,呈膨大的囊状,并可摸到由后上走向前方的盲肠后纵带。
胃状膨大部分:是右上大结肠移行为小结肠前的扩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侧上1/3处,盲肠底的前下方,健康马不易摸到。当胃状膨大部便秘时,可感知有坚实内容物的半球形物体,并伴随呼吸而前后移动。
前肠系膜根:沿腹主动脉向前探索,指尖可感到呈扇状下垂的柔软而有弹力的条索状物,并可感知搏动的脉管。
(2)牛的腹腔内部触诊牛的直肠检查,除主要用于母畜妊娠诊断外,对于肠阻塞、肠套迭、真胃扭转及膀胱、肾脏等疾病也均有一定意义。
检手伸入直肠后,以水平方向渐次前进,当至结肠的后段“S”状弯曲部,即可按顺序检查。
瘤胃:在骨盆前口的左侧,可摸到瘤胃的背囊,其上部完全占据腹腔的左侧,触诊可感到有捏粉样硬度的内容物及瘤胃的蠕动波。
肠:几乎全部位于腹腔的右半部,盲肠在骨盆口的前方,其尖端的一部分达骨盆腔内;结肠圆盘位于右肷部上方;空肠及回肠位于结肠及盲肠下方;正常时各部分肠管不易区分。
肾脏:左肾的位置决定于瘤胃内容物的充满程度,可左可右,可由第2~3腰椎延伸到3~6腰椎;右肾悬垂于腹腔内,可以使之移动,或用手托起,检查较为方便,主要注意其大小、形状、表面状态、硬度等。
三、实习动物及器材
1.实习动物马、牛。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5):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指导方法
1.掌握口腔、咽部、食道、腹部和胃肠的检查方法。
2.掌握反刍动物前胃及真胃的检查部位、方法及肠蠕动音的听诊。
3.观察反刍、嗳气的活动和变化。
4.结合典型病例认识有关症状及异常变化。
(一)口腔的检查方法
口腔检查主要注意流涎,气味,口唇粘膜的温度、湿度、颜色及完整性、舌和牙齿的变化。这里主要介绍各种家畜的开口法。
1.马的开口法
(1)马的徒手开口法:检查者站在马头侧方,一手握住笼头,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从一侧口角伸入并横向对侧口角方向;手指下压并握住舌体,将舌拉出的同时用另一手的拇指从另一侧口角伸入并顶住上腭使口张开。
(2)马的开口器开口法:通常使用单手开口器,一手握住笼头,一手持开口器自口角处伸入,随动物张口而逐渐将开口器的螺旋形部分伸入上下臼齿之间。而使口腔张开,检查完一侧后,再同样检查另一侧。
必要时,可使用重型开口器,首先将动物头部保定确实,检查者将开口器的齿板嵌入上、下门齿之间,同时保持固定,由助手迅速转动旋柄,渐渐随上、下齿板的离开而打开口腔。
2.牛的徒手开口法检查者站在牛头侧方,可先用手轻轻拍打牛的眼睛,在牛闭眼的瞬间,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两侧鼻孔同时伸入并捏住鼻中隔(或握住鼻环)向上提举,再用另一手伸入口中握住舌体并拉出,口即张开。
3.羊的徒手开口法是用一手拇指与中指由颊部捏握上颌,另一手拇指及中指由左、右口角处握住下颌,同时用力上下拉即可开口,但应注意防止被羊咬伤手指。
4.猪的开口须使用特制的开口器。
5.犬、猫的开口法性情温驯的狗,令助手握紧前肢,检查者右手拇指置于上唇左侧,其余四指置于上唇右侧,在握紧上唇的同时,用力将唇部皮肤向下内方挤压;用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下唇的左、右侧,用力向内上方挤压唇部皮肤。左、右手用力将上下腭向相反方向拉开即可,必要时用金属开口器打开口腔。猫的开口法:助手握紧前肢,检查者两手将上、下腭分开即可。
(二)咽部的视诊和触诊
咽的外部视诊要注意头颈的姿势及咽周围是否肿胀;触诊时,可用两手自咽喉部左右两侧加压并向周围滑动,以感知温度、敏感性反应及肿胀的硬度和特点。
(三)食管的视诊、触诊
1.视诊注意吞咽过程饮食沿食道沟通过的情况及局部是否有肿胀。
2.触诊检查者两手分别由两侧沿颈部食管沟自上向下加压滑动检查,注意感知是否有肿胀、异物、内容物的硬度、有无敏感反应及波动感。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6):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指导方法
1.掌握呼吸运动(呼吸次数、节律、类型及呼吸困难)、呼出气体、鼻液、咳嗽的检查方法。
2.掌握上呼吸道检查法及胸肺的叩、听诊检查法,熟悉其正常状态。
3.结合典型病例认识主要症状并理解其诊断意义。
(一)呼吸运动的检查
应在病畜安静且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做下列检查:
1.呼吸频率(次数)的检查详见一般检查。
2.呼吸类型的检查检查者站在病畜的后侧方,观察吸气与呼气时胸廓与腹壁起伏动作的协调性和强度。
健畜一般为胸腹式呼吸(犬、猫为胸式呼吸),即在呼吸时,胸壁和腹壁的动作是协调的,强度大致相等。
在病理情况下,可见胸式或腹式呼吸,犬、猫例外。
典型的病理性呼吸节律有:陈--施二氏呼吸(由浅到深再至浅,经暂停后复始),毕欧特氏呼吸(深大呼吸与暂停交替出现)、库斯茂尔氏呼吸(呼吸深大而慢,但无暂停)。
4.呼吸对称性的检查检查者立于病畜正后方,对照观察两侧胸壁的起伏动作强度是否一致。
健畜呼吸时,两侧胸壁起伏动作强度完全一致。
病畜可见两侧不对称性的呼吸动作。
5.呼吸困难的检查检查者仔细观察病畜鼻的扇动情况及胸、腹壁的起伏和肛门的抽动现象,注意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状态和姿势;并听取呼吸喘息的声音。
健康家畜呼吸时,自然而平顺,动作协调而不费力,呼吸频率相对正常,节律整齐,肛门无明显抽动。
呼吸困难时,呼吸异常费力,呼吸频率有明显改变(增或减),补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尚可表现为如下特征:
(3)混合型呼吸困难具有以上两型的特征,但狭窄音多不明显而呼吸频率常明显增多。
(二)上呼吸道检查
1.呼出气体的检查于病畜的前面仔细观察两侧鼻翼的扇动和呼出气流的强度;并嗅闻呼出气体有无臭味。但怀疑传染病(如鼻疽、结核等)时,检查者应带口罩。
健康家畜呼出气流均匀,无异常气味,稍有温热感。
病畜可见有两侧气流不等,或有恶臭、尸臭味和热感。
2.鼻液的检查首先观察动物有无鼻液,对鼻液应注意其数量、颜色、性状、混有物及一侧性或两侧性。
健康的马、骡通常无鼻液,冬季可有微量浆液性鼻液。牛有少量浆液性鼻液,常被其自然舐去。
病畜可见有:浆液性鼻液,为清亮无色的液体;粘液性鼻液,似蛋清样,脓性鼻液,呈黄白色或淡黄绿色的糊状或膏状,有脓臭味;腐败性鼻液,污秽不洁,带褐色,呈烂桃样或烂鱼肚样,具尸臭气味。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7):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基本步骤
1.练习心脏的临床检查法要求初步掌握心脏的视、触、叩、听诊的部位、方法及正常状态,区别第一与第二心音。
2.练习动物脉搏的触诊要求了解不同动物脉搏触诊的部位、方法及正常状态。
3.检查临床典型病例或听取异常心音录音的播放。
4.了解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正常值和注意事项。
(一)心脏的检查
1.心搏动的视诊与触诊使欲检查动物取站立姿势,使其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以充分露出心区。检查者站在动物左侧方,视诊时,仔细观察左侧肘后心区被毛及胸壁的振动情况;视诊一般看不清楚,所以多用触诊。触诊时,检查者一手(右手)放在动物的髻甲部,用另一手(左手)的手掌,紧帖在动物的左侧肘后心区,注意感知胸壁的振动,主要判定其频率及强度。
健康动物,随每次心室的收缩而引起左侧心区附近胸壁的轻微振动。
其病理变化可表现为心搏动减弱或增强。但应注意排除生理性的减弱(如过肥)或增强(如运动后、兴奋、惊恐或消瘦)。
2.心脏的叩诊按前面的方法保定,对大动物,应用锤板叩诊法;小动物可用指指叩诊法。按常规叩诊方法,沿肩胛骨后角向下的垂线进行叩诊,直至心区,同时标记由清音转变为浊音的一点;再沿与前一垂线呈45°左右的斜线,由心区向后上方叩诊,并标记由浊音变为清音的一点;连接两点所形成的弧线,即为心脏浊音区的后上界。
健康动物心脏的叩诊区:马在左侧呈近似的不等边三角形,其顶点相当于第三肋间距肩关节水平线向下3~4cm处;由该点向后下方引一弧线并止于第六肋骨下端,为其后上界。
在心区反复地用较强和较弱的叩诊进行检查,根据产生的浊音的区域,可判定马的心脏绝对浊音区及相对浊音区。相对浊音区在绝对浊音区的后上方,呈带状,宽3~4cm。牛则仅在左侧第三、第四肋间呈相对浊音区,且其范围较小。
其病理变化可表现为心脏叩诊浊音区的缩小或扩大,有时呈敏感反应(叩诊时回视、反抗)或叩诊时呈鼓音(如牛创伤性心包炎时)
3.心音的听诊动物保定同前。一般用听诊器进行间接听诊。当需要辨别瓣膜口音的变化时,按下表部位确定其最佳听取点。
听诊心音时,主要区别判断心音的频率、强度、性质及是否出现分裂、杂音或节律不齐。当心音过弱而听不清时,可使动物做短暂的运动,并在运动后听诊。
健康动物的心音特点:
猪:心音较钝浊,且两个心音的间隔大致相等。
心音的病理变化可表现为心率过快或徐缓、心音混浊、心音增强或减弱、心音分裂或出现心杂音、心律不齐。
(二)脉管的检查
1.动脉血管检查大动物多检查颌外动脉和尾动脉;中、小动物则检查股动脉。
颌外动脉和尾动脉的检查法见实习二。
股动脉检查,检查者左手握住动物的一侧后肢的下部;右手的食指及中指放于股内侧的股动脉上,拇指放于腹内侧。
检查时,除注意计算脉搏的频率外,还应判定脉搏的性质(大小、软硬、强弱及充盈状态与节律)。正常脉搏性质表现为:脉管有一定的弹性,搏动的强度中等,脉管内的血量充盈适度,其节律表现为强弱一致,间隔均等。
在病理情况下,脉搏可表现为:脉率的增多与减少,振幅过大(大脉)或过小(小脉),力量增强(强脉)或减弱(弱脉);脉管壁松驰(软脉)或紧张(硬脉),脉管内血液过度充盈(实脉)或充盈不足(虚脉)。心律不齐则表现为间隔不等及大小不匀。
2.浅在静脉的检查主要观察浅在静脉(如颈静脉、胸外静脉)的充盈状态及颈静脉的波动。
一般营养良好的动物,浅在静脉管不明显;较瘦或皮薄毛稀的动物则较为明显。
正常情况下,马、牛颈静脉沟处可见有随心脏活动而出现的自颈基部后上部反流的波动,其反流波不超过颈部的下1/3。
浅在静脉的病理表现有:
浅在静脉的过度充盈,隆起呈绳索状;颈静脉波动高度超过颈下部的1/3。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8):临床基本检查法及一般检查
1.练习问、视、触、叩、听诊的方法,要求初步掌握其方法、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2.练习整体状态、被毛、皮肤、浅表淋巴结、眼结膜的检查方法及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测定方法,要求初步掌握其方法、正常与异常状态的判定标准。3.结合兽医院病例认识有关症状及异常变化。
(一)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1.问诊就是向畜主调查,了解畜群或病畜有关发病的各种情况,一般在着手进行病畜体检前进行。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
(1)病史:病畜既往的患病情况。
(3)平时的饲养、管理、使役情况。
(4)有关流行病学情况的调查,特别是有可能发生传染或群发现象时,应详细问诊。
(5)语言要通俗,态度要和蔼,要取得畜主的很好配合。
(6)在内容上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搜集情况;一般可采取启发的方式进行询问。
(7)对问诊所得到的材料,应结合现症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视诊视诊通常用肉眼直接观察被检动物的状态,必要时,可利用各种简单器械作间接视诊。视诊可以了解病畜的一般情况和判明局部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
直接视诊时,一般先不要接近病畜;也不宜进行保定,应尽量使动物保持自然的姿势。
检查者在动物左前方1~1.5m处开始,首先观察其全貌。然后由前向后,从左到右,边走边看;观察病畜的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当到正后方时,应注意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是否有异常;为了观察运动过程及步态,可进行牵遛;最后再接近动物,进行局部检查。
间接视诊时,根据需要应做适当的保定,其检查方法见各系统的有关检查方法。
视诊时应注意
(1)对新来的门诊病畜,应使其稍经休息、呼吸平稳并先适应一下新的环境后再进行检查。
(2)最好在天然光照的场所进行。
(3)收集症状要客观而全面,不要单纯根据视诊所见的症状就确定诊断,要结合其他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3.触诊一般在视诊后进行。对体表病变部位或有病变可疑的部位,用手触摸,以判定其病变的性质。
触诊的方法因检查的目的与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1)检查体表的温度、湿度或感知某些器官的活动情况(如心搏动、脉搏、瘤胃蠕动等)时,应以手指、手掌或手背接触皮肤进行感知。
(2)检查局部与肿物的硬度,应以手指进行加压或揉捏,根据感觉及压后的现象去判断。
(3)以刺激为目的而判定动物的敏感性时,应在触诊的同时注意动物的反应及头部、肢体的动作,如动物表现回视、躲闪或反抗,常是敏感、疼痛的表现。
(4)对内脏器官的深部触诊,须依被检动物的个体特点(如畜种、大小等)及器官的部位和病变情况的不同而选用手指、手掌或拳进行压迫、插入、揉捏、滑动或冲击的手法进行。对中、小动物可通过腹壁深部触诊;对大动物还可通过直肠进行内部触诊。
(5)对某些管道(食管、瘘管等),可借助器械(探管、探针等)进行间接触诊(探诊)。
触诊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应进行保定。触诊马、牛的四肢及腹下等部位时,要一手放在畜体适宜部位做支点,以另手进行检查;并应从前往后,自下而上地边抚摸边接近欲检部位,切忌直接突然接触。检查某部位的敏感性时,应先健区后病部,先远后近,先轻后重,并注意与对应部位或健区进行比较;应先遮住病畜的眼睛;注意不要使用能引起病畜疼痛或妨碍病畜表现反应动作的保定法。
4.叩诊是对动物体表的某一部位进行叩击,根据所产生的音响的性质,来推断内部病理变化或某些器官的投影轮廓。
(1)直接叩诊法是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向动物体表的一定部位(如副鼻窦、喉囊、马盲肠、反刍兽瘤胃)叩击的方法。以判断其内容物性状,含气量及紧张度。
(2)间接叩诊法:又分指指叩诊法与锤板叩诊法。本法主要适用于检查肺脏、心脏及胸腔的病变;也可用以检查肝、脾的大小和位置。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兽医临床诊断学)辅导(9):临床实习基础基本步骤
1.参观兽医院熟悉兽医院的机构、设施、诊疗情况和规章制度,为经常接触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练习接近动物和通用保定法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并了解注意事项,确保临床诊断过程中的人畜安全。
3.介绍一般临床诊断程序要求了解进行临床检查的基本过程和内容。
(一)接近动物法
接近动物前,应了解并观察欲检查动物的习性及动物是否会出现惊恐和攻击人的神态(如马竖耳、瞪眼,牛低头凝视,猪斜视、翘鼻、发呼呼声等),以防意外,确保人、畜安全。接近动物时,一般应请畜主在一旁协助,检查者应以温和的呼声,先向动物发出要接近的信号,然后再从其前侧方慢慢接近,决不可从其后方突然接近。
接近后,应用手轻轻抚摸动物的颈侧和肩部,使其保持安静和温顺状态,再进行检查,对猪,则可在其腹下部用手轻轻搔痒,使其安静或卧下,然后进行检查。
(二)通用动物保定法
1.简易保定法本法适用于一般检查或简单处置,其方法依动物的种属而异。
(1)马的简易保定法鼻捻保定法:
将鼻捻子的绳套套入一手(左手)上并夹于指间;另一手(右手)抓住笼头,持有绳套的手自鼻梁向下轻轻抚摸至上唇时,迅速有力地抓住马的上唇,此时另手(右手)离开笼头,将绳套套于唇上,并迅速向一方捻转把柄,直至拧紧为止。
耳夹子保定法:先将一手放于马耳后的颈侧,然后迅速抓住马耳,以持夹子的另一手迅速将夹子放于耳根并用力夹紧,此后应一直握紧耳夹,免因骚动,挣扎而使夹子脱手甩出。也可用左手抓住笼头,右手紧拧马耳做徒手保定。
(2)牛的简易保定法
徒手保定法:用一手抓住牛角,然后拉提鼻绳,鼻环或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捏住牛的鼻中隔加以固定。
牛鼻钳保定法:将牛鼻钳的两钳嘴抵入两鼻孔,并迅速夹紧鼻中隔,用一手或双手握持,也可用绳系紧钳柄固定。
对牛的两后肢,通常可用绳在飞节上方绑在一起。
(3)羊的简易保定法一般检查时,可用两臂在羊的胸前及股后围抱即可固定;必要时,用手握住两角或两耳,固定头部;也可用两膝夹住羊颈部(或背部)进行固定。
(4)猪的简易保定法
站立保定法:在猪群中,可将其赶至猪栏的一角,使其相互拥挤而不骚动,然后进行检查、处置。想捉住猪群中个体猪进行检查时,可迅速抓提猪尾、猪耳或后肢,并将其拖出猪群,然后做进一步保定。通常用绳套保定,在绳的一端做一活套,使绳套自猪的鼻端滑下,当猪张口时迅速将其套入上腭,立即勒紧;然后由一人拉紧保定绳的一端,或将绳栓于木桩上;此时猪多呈用力后退姿势,从而可保持固定的站立状态。也可使用带长柄的绳套,其方法基本同上。将绳套套入上腭后,迅速捻紧而固定。
提举保定法:抓住猪的两耳,迅速提举,使猪腹面朝前,并以膝部夹住其颈胸部;也可抓住后肢飞节,并将其后躯提起,夹住其背部而固定。
(5)犬的简易保定法
驯养的犬可让畜主蹲于犬的右侧,右手将犬头抱于胸前,左手臂抱紧犬的后躯加以固定;如属未经驯服的犬,先用捕犬钳夹紧颈部,另一人则用粗扁带绕上下颌一周,在上颌上打一结,然后转向下颌,再作一结,最后将带牵引至头后颈背上打第三个结(此结应为活结)来固定之。也可用铁笼套嘴,然后作进一步保定。
(4)猫的简易保定法
徒手保定法将猫头与前胸部夹于左侧或右侧的腋下,一手抓住猫的两后肢,一手固定住猫的后半部即可。
圆桶固定法将猫头与前肢固定在直径10-20cm的圆桶内,后肢外露,即可进行保定。
2.柱栏内保定法本法适用于大家畜的临床检查或治疗。
(1)单柱保定法本法多用于室外或田野。将缰绳系于立柱(或树桩)上,用颈绳(或直接用缰绳),对马、骡和驴,可绕颈部后系结固定,对牛则绕两角系结固定。
(2)二柱栏内保定法先将家畜引至柱栏的左侧,并令其靠近柱栏,之后将缰绳系于柱栏横梁前端的铁环上,再将脖绳系于前柱上,最后缠绕围绳及吊挂胸、腹绳。
(3)四柱栏及六柱栏内保定法
本法常用于诊疗室内。保定栏内备有胸革与臀革(或用扁绳代替)、肩革(带)及腹革(带),前者是保定栏内必备的,而后者可依检查的目的及被检动物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