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13北京
经国家、省卫健委批准,川东北区域首台数字化、超高分辨率、配置112环PET和128层最高宝石CT平台、拥有10万多个最新LYSO晶体探测器的分子影像设备PET/CT—uMI780PET/CT落户南充市中心医院,已在江东院区2000平方米的核医学科分子影像中心投入使用!
我们先了解一下PET/CT吧!
一、什么是PET/CT?
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基础上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的影像技术设备,可同时提供解剖显像和功能显像,是目前影像诊断技术中最为理想的结合,被誉为“肿瘤筛查神器”。
二、PET/CT如何工作?
三、PET/CT辐射大吗?
受检者做一次PET检查人体所受的辐射只相当于一张X线照片的剂量,而同时进行的全身CT扫描是低剂量扫描,所接受的总的辐射剂量低于单部位(如上腹部)CT增强(常规为三期)扫描的辐射剂量,在医学上是允许接受的安全剂量范围。uMI780其辐射剂量只有传统PET-CT的30%~60%。虽然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对于有适应症患者接受PET-CT检查的受益明显大于辐射风险,甚至获得挽救生命的机会。
四、PET/CT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优势
1.早期发现肿瘤
左侧乳腺超声未提示占位,CT密度未见异常,但PET/CT发现左侧乳腺结节状糖代谢异常增高灶,分析认为该病灶为早期肿瘤性病变,PET/CT综合诊断: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早期浸润型导管癌。PET/CT符合诊断!
疾病的产生一般经历基因突变-生物分子改变-代谢异常-结构改变四个阶段,临床症状伴随着结构改变而出现,此时的肿瘤已接近中晚期。PET显像可在疾病未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和没有临床症状之前即可显示出疾病的异常生物学信息,从而研判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2.鉴别肿瘤良恶性
体检发现右肺下叶团片灶,CT定期复查病灶稍有增大,目前无法明确其为慢性感染或肿瘤性病变。
PET/CT提示病灶代谢分布不均,中心可见糖代谢异常增高,周围代谢大致正常,分析认为:病灶中心为恶性肿瘤,周围为纤维或炎性组织。PET/CT综合诊断:肺癌。术后病理示:肺腺癌。PET/CT符合诊断!
PET/CT一次扫描能同时提供病灶的解剖形态结构信息及生物代谢活性信息,实现了解剖显像与功能显像的完美融合,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寻找疑难肿瘤原发灶
骨扫描提示全身广泛骨转移,胸部CT及腹部彩超未发现确切原发肿瘤病灶。
PET/CT发现右侧乳腺无明显密度变化的糖代谢异常增高灶,结合全身影像分析该病灶为原发肿瘤。PET/CT综合诊断:乳腺癌。穿刺活检示:腺癌。PET/CT符合诊断!
临床常遇到首先发现淋巴结或骨转移而原发灶不明的情况,这些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占癌症的10%~15%。PET/CT扫描范围广,敏感性及特异度高,能发现一些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的隐匿性肿瘤,是寻找肿瘤原发灶的首选方法。
4.准确诊断小于1cm的转移性淋巴结,精准临床分期,优化治疗方案。
PET/CT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灶(小于1.0cm),术后病检纵隔淋巴结为转移灶。PET/CT符合诊断!
针对于小于1cm的淋巴结,其形态、结构在未发生改变前,超声、CT、MRI等影像学均难以证实其是否为转移灶,可行PET/CT代谢显像从肿瘤生长代谢方面明确小淋巴结的良恶性,从而精准分期,优化后续治疗方案。
5.肿瘤精准分期,精准优化个体治疗方案。
PET/CT综合诊断:左肺上叶纵隔型肺癌伴左肺下叶背段、纵隔(2R、3A、4R、5、6、7、8)、左肺门(10L)及左侧内乳淋巴结、肝左叶、全身广泛骨骼转移。拟TNM分期:T4N3M1。
PET/CT检查通过一站式扫描获得全身影像,并根据代谢及解剖信息评价脑、肺、淋巴结、肝、肾上腺和骨骼等全身各器官有无转移,能对恶性肿瘤进行精确的临床分期,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又可以避免某些患者因误诊的过高分期而丧失根治手术的机会,从而使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优化。有数据统计显示,从PET/CT投入临床应用以来约有40%的病人改变了治疗方案。
6.肿瘤的治疗疗效评估、监测
淋巴结化疗后,PET/CT提示病灶活性大部分减淡、消失,提示治疗有效,可继续目前治疗方案。
7.精准鉴别肿瘤术后复发灶与瘢痕灶
双侧卵巢恶性肿瘤根治术后1年,复查CT提示左侧附件区结节,边界清晰并可见钙化,考虑术后改变可能性大。
PET/CT左侧附件区囊实性结节糖代谢异常增高,早期SUVmax为3.95,延迟SUVmax为4.92,延迟显像SUVmax有升高,PET/CT综合分析诊断:肿瘤复发。术后病理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PET/CT符合诊断!
术后瘢痕组织与肿瘤复发灶难以单纯依靠以反映形态学改变为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来鉴别。肿瘤复发灶因含有活性肿瘤细胞而在PET/CT上常表现为高代谢征象,而瘢痕组织常无明显代谢活性,以此能准确监测是否为肿瘤复发或术后瘢痕组织。
8.探查肿瘤标志物升高原因
乙状结肠癌术后1年,复查发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升高。PET/CT显示纵隔、下腔静脉旁及右侧髂血管旁淋巴结(位置隐匿且未见增大,CT不易发现)糖代谢明显异常增高,PET/CT综合诊断:淋巴结转移。PET/CT发现隐匿性转移灶,成功检出肿瘤标志物升高原因!
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诊过程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或健康体检者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者,有时候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PET/CT一次检查扫描全身脏器,可发现隐匿性、早期肿瘤病灶,优于其他常规影像检查。
9.指导最佳放疗计划的制定,提高有效治疗效果
PET/CT技术能将肿瘤容积、肿瘤代谢活性区域、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精准靶区勾画提高到生物学和分子影像学水平,达到对肿瘤靶区剂量分布最佳、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提高肿瘤的放疗效果。研究显示,PET/CT确定的生物靶体积改变了30%-6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体积。
10.肿瘤治疗后评价有无肿瘤残余
鼻咽癌放疗后3月PET/CT探测肿瘤残余,PET病灶显示较CT清楚。
11.指导选择最佳肿瘤穿刺活检部位
平扫+增强CT无法区分肿瘤组织与肺不张组织,穿刺部位的选择可能存在误差。
PET/CT清楚显示出呈高代谢活性的肿瘤区组织(肺不张组织为低代谢),PET/CT为穿刺活检提供了最佳部位。
由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具有高代谢的特点,细胞内葡萄糖利用率增高,从而可通过探测组织对18F-FDG摄取的多少,即SUV来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SUV值增高就意味着该处肿瘤细胞密集、肿瘤细胞代谢最为活跃。根据其空间分布情况,选择高代谢区作为组织穿刺活检的靶区,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使穿刺有的放矢。
12.健康体检肿瘤筛查
PET/CT体检发现甲状腺左叶糖代谢异常增高结节(CT示该处密度改变不明显),综合诊断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穿刺活检,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ET/CT体检发现早期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