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好病是群众看病问题的核心诉求,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重点。看得好病,需要优质的医疗资源,软件是高水平的医务人员,硬件是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这些年,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医院建设、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举措,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各级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看得好病理解为包治百病,从而把医疗服务的重心放到加大硬件投入、走高精尖的技术路线上去。优质医疗资源永远是相对的、有限的、昂贵的,大量的精神疾病和慢性病患者靠专业性治疗是不可能应对的,“给所有的人提供所有的医疗服务”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坚持将投入的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组织的有效结合来实现看得好病的目标。要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业务融合,推进基层医防融合扩面提质。
如何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
我国虽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脱贫的基础还不稳固,多数国人还不富裕,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药养医”造成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二是不合理医疗行为造成医疗额外支出增加;三是由看病带来的陪护、交通、住宿等其他费用增加。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治理,这些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仍不同程度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性收入,破除不合理的灰色收入,是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几年,通过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逐步建立“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完善激励相容、灵活高效、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等,有序进行多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优化,医务人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要严防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增长。今后,要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秩序,合理引导薪酬预期。
如何让人民群众好看病、病好看
让人民群众好看病、病好看属于更高层面的诉求,主要包括能够就近看病、就医环境优化、服务质量优美、服务体验舒适等方面。“就近”意味着方便,意味着人地两熟,意味着减少看病支出。长沙率先实现“1530就医圈”,但要在全省范围内做到让老百姓敢、愿、能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实现好看病、病好看的目标,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到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朝着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好看病、病好看的目标聚焦发力,注重综合效果,既要避免单兵突进、政策分解谬误,也要避免简单叠加、政策合成谬误,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激发整体效应,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医疗成绩,得益于创造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性地继承发扬了这条行之有效的路线,相信只要笃行不怠、坚持不懈,把医疗卫生服务“小处方”与社会整体联动“大处方”有效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