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张荣岗
渭南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林
问:近年来,渭南市在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医改政策协同落地见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张荣岗:一是不断加大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力度,“三医联动”改革沟通协调更加顺畅。2023年,举办了渭南市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召开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专题会议,进一步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二是制定《渭南市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分工方案》《渭南市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县管镇聘村用”实施方案》《渭南市2023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完善医改政策体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实施编制动态调整。
四是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全市综合医改补助资金共计28.47亿元,重点支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等,全力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问:渭南市在坚持靶向发力、提升医保服务水平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卢林:我们以“成熟一批、下沉一批”为原则,强化赋能基层,延伸经办触角。在全市乡镇一级设立医疗保障服务站129个,在村(社区)设立医疗保障服务室2136个,配备专、兼职经办服务人员2421人,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压缩了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限,20项经办类下沉事项办理时限均缩短超60%。
率先实现渭南主城区医保业务“同城通办”,解决了主城区(市本级、临渭区、渭南高新区)参保人员跨行政区办理医保业务不便捷的问题,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医保业务“一窗受理、互办互认”。
问: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张荣岗:一是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尽快补齐渭南医疗服务短板,支持医院建设疑难复杂专病及罕见病临床诊疗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临床专科建设,组建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最大化满足本市居民健康需求。
二是完善投入补偿机制,助力公立医院运营发展。科学规划医疗机构设置,合理规划机构数量和床位,规范院区设置,审慎审批基建项目,加强资产负债监测监管,引导公立医院内涵发展、有序发展。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控制运营成本。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理顺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关系,建立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推进医共体总额打包预付制改革,打通医共体内转诊渠道,扩大基层医保用药报销目录,重点解决承接上级医院下转患者的用药衔接问题。各县(市、区)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科室共建项目,为建设县域医疗服务副中心奠定基础。
卢林:下一步,渭南市医保局将按照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总要求和“小块头、大影响,小服务、大幸福,小支持、大健康”的工作思路,推动全市医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三医联动”。一是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镇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二是落实好国家和省际联盟组织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依规依程序参加集采,稳妥落实药耗集采结余留用政策,切实减轻参保群众负担。三是加强市级医保医用耗材规范管理,建立医保医用耗材合理控制、有进有出的动态纳入和退出管理机制。
同时,在强化队伍管理、优化经办服务、提升基金监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医保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