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分析,对六盘水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卫生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卫生局
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我市也不例外,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量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医疗环境条件的巨大差距,促使患者到条件好价格贵的医院就医,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经济负担。
(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还存在较多问题
(三)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医疗管理存在问题较多
(四)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通过医疗服务收入来解决职工工资、政策性补贴和医院发展的比例过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主要靠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收入,出现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政府卫生支出比例大幅下降,单在医院这方面,国家补贴投入很少,而医院职工福利、长远发展都需要资金。目前,我市每年给医院的财政投入,对于大多数医院来说只够2-3个月工资的,更别谈科研、教学以及职工的福利了。指望目前的几元钱的挂号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医院的运转就要陷入破产的境地。
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重点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加强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根据新型农村医疗办的工作职责和人员设置标准,每乡至少3个人(微机管理、财务管理、医疗审核各一人),性质为全额拨款的参公管理股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乡镇编制内部调剂或向社会招考。三个县(区)共需要解决乡镇合医办人员183人。解决市、县(区)、乡(镇)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工作经费问题。
2、加强合作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解决各县(区)乡镇卫生院的机构编制标准和人员配备问题,按照1992年《卫生院关于试行乡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建军院所三个建设标准》中规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每千人口床位数1.0~2.0张,人员数为1.5—2.5人,按全市农业人口数231万计算,全市应有卫生院人员数为3465—5775人。目前调查统计全市97个乡镇卫生院共有职工1350名,按标准还差2115—4425人,配齐后每乡镇卫生院编制应有35—58人。解决村卫生室人员的报酬和基础设施建立问题:一是按照实施全国初级卫生保健方案要求,每村应配2名卫生人员,补助报酬应提高到100元/人,建议市级补助40元/人,县(区)补助60元/人;二是解决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根据我市“十一五”规划安排,拟建甲级村卫生室600张,分四年实施完成,每年建设150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接50平方米计,每平方米造价600元,每个村卫生室修建费3万元,每年修建150个,共需资金450万元,建议配套建设经费由市级承担40%,县(区)级承担60%。其它剩余的一般村卫生室500个由县(区)制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解决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设备。
3、加强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建设。按照《卫生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全国、省、市、县(区)都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信息平台,全市需要网络建设费200万元,建议市级承担40%,县(区)承担60%。
4、在全市实施县、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通过乡镇医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采购管理、统一财政管理,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服务在功能上明确,在资源上协调,在效能上一致,纠正相互争夺市场、分割资源和分解服务的无序状态,可以解决农民就近就医住院报销补偿问题。
5、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价格统一。
6、将“新农合,降消项目,医疗救助”等医疗费用在定点医院一并实行现场减免。目前“新农合、降消项目、医疗救助”是分别进行补偿,只有“新农合”医疗费用在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现场减免报销补偿,建议将“新农合、降消项目、医疗救助”补偿报销制定一个统一方案,都在农民看病住院减免补偿时实行当场减免,即方便农民群众,也解决农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报销难问题。
7、建立一个稳定的农民统一筹资机制。建议在我市建立一个稳定的筹资机制,通过深入仔细的宣传政策,使农民真正了解参加新农合的好处,由乡镇政府与村民签定协议,将在某些惠农资金(如煤炭补贴、林业补贴)中寻找一个稳定的筹资渠道,根据协议代扣农民应承担缴纳的合作医疗参合资金,这样可降低筹资行政成本,也可以缓解干群矛盾关系,又使国家的惠民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解决城市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行优先建设政策,按照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原则,加大城市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布局,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医疗机构进行结构、功能调整和改造转型,改建和扩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政府投资建设,发挥公有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2、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或培训中心,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学科,开展医学生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建立一支服务于社区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
3、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贴投入政策,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公益性服务,应由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工作方式,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后能有相应报酬,才能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按照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加大政府投入,并将政府投入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并每年增加投入,才能使社区卫生的公益性服务持续开展。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运行。
4、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卫生发展总规划。制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政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在落实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基础上,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确保社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与综合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公共卫生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街道办事处或城关镇政府承办。将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服务一并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协调发展。
(三)尽快建立“惠民医院”,解决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建立“惠民医院”主要是解决农村特困户、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低保户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惠民医院”,提高弱势群体在定点惠民医院看病就医的报销比例,真正达到提高贫困弱势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惠民医院”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是弥补目前医疗体系缺陷的切实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