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湖北、浙江党代会本周闭幕,除山东外,全国30个省份党代会已全部召开。回头审视地方党代会可以发现,“民生”成为地方党代会的核心词语,履新后的各省区“一把手”纷纷表示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少省区还在党代会报告中列出专门的章节来部署改善民生,凸显出这一轮地方党代会的最大亮点。
就业:解决“零就业”是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已成为各省区共识。其中,北京市党代会报告把“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列为首要的民生问题。报告明确提出,到2012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要低于3.5%。未来5年,北京市将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保障机制。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北京市将全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
在提高就业水平方面,吉林省党代会报告则提出了明确的数字指标,即:到201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万人;健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全省每个城镇居民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实现相对稳定就业。
上海、河北、广东和河南等地不约而同地把扩大就业的突破口锁定在加强创业上。上海市提出要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有志于创业的劳动者方便创业、成功创业。河北省提出要把“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提出要引导群众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广东省也将在未来5年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河南省则提出要以软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营造创业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使中原大地成为创业的沃土。
教育:均衡发展是主攻方向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省区党代会报告对此不吝笔墨。
北京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面向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高中阶段教育的资助力度,从农村、城镇困难家庭以及涉农专业学生做起,逐步实行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并建立助学金制度。支持鼓励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到2012年,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0%左右,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重庆市强调要围绕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科教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对移民困难群体、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资助政策,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在西部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上海市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5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要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黑龙江省也提出,要保证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河北省则表示,要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07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四川省也提出,要健全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和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倾斜。
医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是主要着力点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是未来5年各省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为此,各省区都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步伐。其中,明确提出具体数字指标的是北京市,该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到2012年,城镇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以上。
在具体措施方面,围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天津市表示将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卫生资源调整,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市提出要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重点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河北省提出,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08年在全省农村基本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青海省强调,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加强城乡贫困入口医疗救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而在投入方面,云南省党代会报告明确表示,将安排专项资金,解决6000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的问题,做到村村有卫生室,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住房:重点保障低收入家庭有房住
近年来,“住房难”与“看病难、上学难”一起被人们称作新“三座大山”。综观各省区党代会报告,既有数字,也有举措,更有重点。
在住房保障的数字方面,上海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鼓励和帮助中低收入家庭更多地依靠租赁解决住房问题。未来5年,享受廉租住房制度的家庭数将新增10万户左右。
在具体措施方面,北京市党代会报告则强调要积极推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三个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天津市表示将致力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搞好新型居住区建设。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还迁安置房。
在住房保障的重点方面,黑龙江省表示将通过实施城镇低收入群体安居工程,重点开发建设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城市棚户区、煤矿塌陷区、“城中村”改造,5年内在城镇基本消除棚户区。山西省强调将落实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帮助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该省党代会报告特别强调,要重视解决“四矿”问题,让为国家和山西经济发展作出重大奉献的百万矿工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工程
在破解社保的城乡统筹难题方面,刚刚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明确表示,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该市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健全城市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
收入分配:解决不公缩小鸿沟
努力解决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各省区改善民生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海南省党代会报告在谈到改善民生问题是,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了第一位。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经过5年的奋斗,使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了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职工实际年均工资增长10%左右的目标。黑龙江省也表示,未来5年要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要建立和落实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良性互动机制和工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重庆市表示将坚持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着力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努力解决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健全和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社会平均收入增长水平。江苏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随经济发展相应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应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的机制,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幅度与社会平均收入增长幅度同步。
部分省区党代会报告“民生”关键词
各地十七大代表陆续选举产生
6月5日,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把做好迎接十七大的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这表明中央已开始为十七大预热。而随着地方党代会进入全面收尾阶段,河北、山西、辽宁等多数省区已经相继完成了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其中,胡锦涛当选江苏省十七大代表,温家宝当选四川省十七大代表,贾庆林当选北京市十七大代表。
另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5月底,拥有北京大学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其中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河北省省长郭庚茂等15人为正省部级官员;另外,现任省委书记、省长中,人文社科教育背景官员已占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