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找名医看病,扎堆看病是患者求医时的心理误区。中医治病是辨证论治,即使相同的病还要具体,要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告诉大家如何就医,并附上简单实用的中医问诊单。
有个患者提起他多年来的求医经历,抱怨地说:“大半个西安市的名医几乎都看遍了,但服药就是没有效果。”我问他:“你是如何区分名医的,你认为怎么样的医生就是名医呢?”他说:“我找的中医名气都很大,他们一个上午要看一百来个病人。他们看病很神,根本不问患者,一摸脉几分钟就把处方开好了。”看他这样滔滔不绝地侃,我打断他说:“你说的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找这样的医生治病疗效可是要大打折扣了!”他疑惑不解地问:“那这是为什么呢?”我笑着说:“这就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啊。专找名医看病,扎堆看病是患者求医时的心理误区。”
行医一定要踏踏实实看病,疗效不是吹出来的。现实中吹牛的骗子很多,一次开会遇到某医生吹嘘他自己一天要看二百个病人;某中医论坛上的一个管理员吹嘘所谓的“针灸大师”,一天要给二百多个患者扎针治病。以这样的“神速”治病,疗效又能好到哪儿去呢?这样的“神医”还是少些为好!
你一定要知道的关于就医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找“明医”看病,而不是不论什么病都要去找“名医”、去大医院,也不一定大医院里面的医生就都是“名医”。头衔和名声都是虚的,只有疗效是真的,不在于他说什么,而要看服药之后的效果怎么样。好中医一定要坚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只把脉不问诊3分钟就结束诊疗过程的医生绝非你要找的人。不找一天看一百个病人的医生,那已经不是医生了,是赚钱的机器。
第五、要信任医生,既然决定找医生就要尽量信任医生,不要以身试药。有些患者有个癖好,喜欢以诊脉来试探医生,医生询问病情的时候,反而反问到:“你说我是什么病呢?”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个整体,只有全面掌握了病情,才能对证下药。没有一诊脉就把你全身所有病情都洞察秋毫的神医。试探医生可能会使对你产生反感,而这会影响到治疗用药。
第七、记住医生的联系方式,即时、客观地反馈病情。有些药可能因为体质的差异,和不可预见的其它原因,药物吃下去可能会有所不适,有些是暂时的“排病反应”,有些则是药物的副作用,甚至还有可能药不对证而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患者总是嫌慢,总是抱怨地说:“治疗没有效果,疗效很差。”有意说谎会把医生的思路带入误区,“对医生隐瞒=自讨苦吃”。医生只有掌握了服药后的真实情况才能进一步调整方案给出恰当的治疗。
第八、和医生交朋友,给自己找个私人医生。有条件的可以有自己固定的私人医生、家庭医生,这样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不仅有利于疾病康复,还有利于养生、保健。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建议你和医生成为朋友,和医生聊天交流,他的忠告会给你和你的全家带来一生的幸福安康。
〖附〗简明实用问诊单:
1、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
身高:体重:胖瘦:五官面色:(黄、白、红、黑等)
籍贯:联系:
2、主诉:即因何求诊,感觉最不舒服的症状.(比如:头痛三日.等等)
现在主要症状(做为治病的主要参考,请准确填写):
都做过哪种检查,如心电图,B超,CT,血象化验等等,西医诊断为何病
治疗经过,所用中西药见效情况.
4、既往史:以前患过哪种疾病
家族史或遗传史:家族遗传有什么疾病,父母兄妹患病情况.
个人嗜好:嗜烟酒,甜食等等.
性格喜恶:内向,外向,暴躁,性急,生气等等.
5、中医四诊情况:
寒热:有无感冒是否有发冷发热的感觉畏寒或是发热热多,寒多
头痛,头晕
身痛,是否四肢乏力四肢疼痛酸困与否
大小便情况:每日次数,多少,稀稠颜色有无不舒服感觉
饮食:饭量大小喜嗜何物胃是否不舒服
口干否饮水多少
胸闷,心悸,气短与否
耳聋鼻塞
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嗜睡
皮肤:颜色肿胀疔疖发痒干燥脱屑
舌苔:舌质颜色,性状舌苔簿厚,苔色(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脉象:左右两边寸关尺各自快慢次数,有力无力,等等.(最简单的脉搏次数可以自己数一数每分钟多少次。有些患者是远程咨询,当面诊治当然不需要。)
6、女性还加以下几条:
月经:周期多少量质
白带:有无多少白黄腥臭
胎产情况:有无经历胎产孕几产几?有无流产史?
好了,一个简单实用明了,富有中医特色的问诊单完成了,你填好后就可以求诊了。个别特殊的病例,请在医生提示下继续补充有关情况。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