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可以在线复诊,并开具处方。人工智能等将用于临床辅助决策,互联网技术还将用于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等。现实中,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探索,给群众就医带来了不少便利。
互联网医院
家门口看上北上广专家
在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一角就是显眼的远程专家门诊,分割成3个小间,里面放着电脑。
71岁的金大爷成为远程诊疗的受益者。老人的儿子说,父亲因消化疾病曾经去北京治疗,先后到301医院、协和医院及河北燕达医院就诊。受病痛折磨和旅途劳累,金大爷非常虚弱,只能吃点流食维持身体机能。后来,老人回到本地就医,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的指导下,与北京大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省去了奔波之苦。
远程专家门诊平台由好大夫银川互联网医院搭建,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依托的落地医院,可以与互联网医院北上广等1.5万名主治级别以上医生连线,开展远程会诊。患者需在医院检查化验,有需要再预约。如果需要手术,专家会到医院来做。
该院院长马晓飞说,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医院打造了“远方专家诊疗方案+本地医院便捷服务”模式,医联体慢性病患者明显下沉社区,医院疑难手术量明显上升,以前做不了、不敢做的手术,现在都开展了,专家的到来更带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效率提升,远程指导基层医院规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减少患者频繁往返银川的不便。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互联网医院的地方,银川市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医院专门管理办法,包括审批、线上执业医师注册、医保支付、风险防控、监管等办法。
好大夫在线董事长王航说,互联网最大的作用是连接,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基地医院一起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便利了当地患者的看病就医,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
人机合作诊断
临床决策更加准确高效
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系统,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等已在一些疾病领域得到应用。
人机合作诊断肺结节的全过程仅用了30分钟,比传统途径所需的150—180分钟,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经现场4位三甲医院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方法进行验证,智能诊断的综合准确率达到90%以上。该系统形成的检测报告中,预测疾病几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死亡率最高,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极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对肺结节的筛查极其重要。万里云影像中心放射科医生、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李小坵告诉记者,肺结节在图像上用肉眼观察往往很容易被遗漏,影像技术能帮助医生更深入地“窥探”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能更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诊断,提出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除了肺结节,一些医院也已经采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决策,比如食管癌、乳腺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介入临床用于辅助医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服务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困扰,促进分级诊疗。
云诊室
不用跑医院家里能看病
在云医院平台上,医院有专科、专病云诊室,为复诊、出院病人提供线上诊疗、随访、咨询服务。基层也有云诊室,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利用云医院平台和“掌上云医院”终端,开展线上线下协同、医防一体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效率。一些大医院还利用云医院平台,搭建起从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家庭的心血管康复三级服务管理体系。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移动支付、手机预约挂号到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辅助决策、做手术等。如何利用好新技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有关部门面临的新命题,需要各方协同参与解决。
“但是医疗卫生直接关系人们生命健康,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创新应该审慎包容,以风险可控、不威胁生命安全为前提。对线上医疗健康服务行为的监管,需要统一标准和规范,在制度和技术层面建起防火墙,明确行为边界,划清政策底线,实行动态监管,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地在线上看病诊疗。”陈秋霖说。(记者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