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本應成爲最和諧的人際關系,然而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關系變得日趨緊張,且嚴重沖擊着醫療服務市場,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下面是美文閲讀網爲大家整理的當前醫患關系現狀調查報告,歡迎參考~
近年來,全國範圍内醫療糾紛數量明顯上升,醫患矛盾有激化的趨勢。醫生與病人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打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這主要表現在:
(1)醫患沖突不斷發生,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醫療糾紛以醫療過失爲主轉變爲以非醫療過失糾紛爲主。
(3)處理難度越來越大,對其處理以行政爲主體轉變爲以法院爲主體。
(4)醫療糾紛易于引發社會的反應,并構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5)醫療糾紛的賠款額越來越高。
中國醫師協會2004年《醫患關系調研報告》顯示,将近
3/4的醫師認爲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護。醫院平均每年發生醫療糾紛66起,發生患者打砸醫院事件5.42起,打傷醫師5人,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額達300萬元,平均每起賠付額爲10.81萬元。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嚴重沖擊着醫療服務市場,醫護人員土氣低落。然而,醫療糾紛數量上升的同時,醫療事故數量并沒按比例上升。艾力彼認爲,醫療技術并不是糾紛的主要的原因,醫患矛盾有其更深刻的社會根源。
再讓我們來看這樣的事例。2006年深圳山廈醫院因爲病人家屬沖擊醫院,影響正常醫療秩序,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醫院在無奈之下,發給臨床一線醫護人員每人一項鋼盔,以求自保。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産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裏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兩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
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到以下幾點。
(1)醫方因素:醫療質量問題,醫風醫德問題,醫患溝通問題,技術性違規問題,“以藥養醫”問題等等各種技術和體制方面的問題;
(2)患方因素:主要是對醫療工作不了解,認爲治不好就是醫院有過錯,并認爲醫方收取貨币就理所當然要治好病,還有一些患者及其家屬的無理取鬧事件;
(3)社會因素:主要是解決醫患糾紛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媒體炒作引起社會公袑︶t院信譽的質疑;
(4)醫學本身的因素。
其實,我們可以了解到深知體會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換位思考。
醫生給患者看病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活動,醫患之間的協調和信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醫療服務離不開和諧的醫患關系。美國功能學派社會學家帕森斯和福克斯将醫患關系的特點歸納爲四點:(1)支持:在醫患關系中,由于接受了對病人提供保健照顧的義務,醫生變成了在病人生病期間依靠的支柱。支持包括使自己可以被病人利用,并且盡力爲處于依賴狀态的病人提高所需要的保健照顧.(2)寬容在醫患關系中,病人被允許有某種方式的行爲舉止,而這些舉止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允許的。病人的某些行爲和舉止之所以得到寬容是因爲,生病期間病人對他的疾病不負責任,隻要他繼續承擔病人角色并承擔希望和盡力恢複健康的義務。(3)巧妙地利用獎勵在醫患關系中,爲了在獲得病人的服從時提供另外的支持,醫生有能力建立并巧妙地利用一種獎勵結構。通過控制病人非常重視的獎勵,就可以增加醫生的權威和病人的依賴性。(4)拒絕互惠在醫患關系中,盡管醫生給病人以支持,并且比較寬容患者的偏離常規的行爲,但醫生通過在人際反應中保持一定的距離來保證醫患關系的不對稱性。也就是說,醫生了解病人的真實感情,但不以允許病人了解自己的真實感情作爲回報。
簡單的來說,我們要求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醫務人員要爲患者着想,視病人爲親人,滿腔熱忱地關懷患者,千方百計地爲病人減輕痛苦;患者也應當增加對醫務人員的理解,認識醫療工作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知性,增強對醫務人員和對醫療工作的信任。
從目前的情況看,醫患關系的發展趨勢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