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曲江新区雁南5路紫薇永和坊21号楼1层华剑门面房(雁塔区法院正对面)
跨省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具体程序怎么走?(太齐全啦)
一句话就是:
老百姓异地就医将告别“跑腿报销”!
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
针对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进展,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13日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已联合印发文件,目标任务是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已取得两大突破
12月9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基本医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这就是人社部发2016年120号。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结算模式、经办规程、部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责任,还有信息系统的建设等一些重大问题。
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通过了初步验收。这标志着这项工作从政策决策、系统建设正式转向政策落实和系统部省对接试运行的这一阶段。同时,加强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方调度,督促今年各地必须要实现省内的跨异地就医医保结算,并且与部级系统进行对接,做好准备。
上哪看病在哪报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结合本地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逐步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纳入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1、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
2、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本原则?
规范便捷、循序渐进、有序就医、统一管理。
今后,参保人员只需支付按规定由个人承担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按协议约定审核后支付。
坚持先省内后跨省、先住院后门诊、先异地安置后转诊转院、先基本医保后补充保险,结合各地信息系统建设实际情况,优先联通异地就医集中的地区,稳步全面推进直接结算工作;
坚持与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与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转诊就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
坚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政策、流程、结算方式基本稳定,统一将异地就医纳入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商、总额控制、智能监控、医保医生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等各项管理服务范围。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采取什么样的流程?
转出方面
1.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前,应到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登记。
2.参保地经办机构应根据本地规定为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建立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库并实现动态管理。
3.参保地经办机构将异地就医人员信息上报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形成全国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库,供就医地获取信息。
结算方面
1.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结算时,就医地经办机构根据全国统一的大类费用清单,将异地就医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等信息经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时传送至参保地经办机构;
2.参保地经办机构根据大类费用按照当地规定进行计算。
《通知》同时要求强化跨省综合协调,对无故拖延拨付资金的省份,部级经办机构可暂停该省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各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和督促统筹地区及时上缴跨省异地就医预付及清算资金。
各地医保待遇有差异怎么办?
依据《通知》,跨省异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执行参保地政策。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资金管理一直是难点
《通知》明确,跨省异地就医费用医保基金支付部分在地区间实行先预付后清算。部级经办机构根据往年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金额核定预付金额度。预付金额度为可支付两个月资金。跨省异地就医清算按照部级统一清分,省、市两级清算的方式,按月全额清算。
我国将建设国家平台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供支撑。部级经办机构承担制定并实施全国异地就医结算业务流程、标准规范,全国异地就医数据管理与应用,跨省异地就医资金预付和结算管理、对账费用清分、智能监控、运行监测,跨省业务协同和争议处理等职能。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卡发行。
《通知》提出,各地要将社会保障卡作为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身份识别和直接结算的唯一凭证,对有异地就医需求的人员优先发卡,建立跨省用卡服务机制。要按照全国跨省用卡技术方案和统一接口规范,完成用卡环境改造,支持跨省用卡鉴权。
新旧模式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来比较比较
↓↓↓
新旧模式对比
旧模式:参保地与医院要点对点结算
以往异地就医报销,患者经常受困于垫付高额医药费、报销“跑断腿”等,医院也经常遇到社保部门结算不能及时到账等问题。
这些问题根源何在?全省联网之前,异地就医医保报销多数是个人垫付后回参保地零星报销,还有部分地市点对点与医院联网,由医院跟参保地结算,导致每个参保地要对N家外地医院,每家医院分别要与各市进行数据交换、费用结算。因此,患者出院结算时,医院要根据患者参保地,调出该地结算系统办理手续,非常繁杂,而且结算太慢。
需要本人就医以及以下凭证之一:社会保障卡(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儿童提供户口簿)、其它有效就医凭证。
2
新模式:省平台按月与接诊?
与旧的异地就医报销模式相比,联网后的结算平台采用全新模式:省平台中心端直接与各市社保机构、医疗机构联网,采用设立周转金,由省里统一与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由省社保局与各医疗机构按月统一清算。也就是说,医院每个月都能按时收到社保平台的结算。
在新的平台下,由省先下达一个预付款计划,一般为上年异地结算的1/4左右的额度,各地先将该额度的周转金存入专户,每月由平台直接与医院结算,再由各地市将结算的资金存入专户。“这个月结上个月的,下个月结这个月,非常快速。”董炳光表示,这种模式并没有打破原来任何的管理格局,参保地把预付款放在银行,“每个统筹地区设一个子账户,子账户生成的任何利息都是他的,省里不要一分钱。这个专户也是财政专户,预付款是打在清算专户里,各地账户清清楚楚。”
参保人出院结算时,接诊医院就医明细、出院小结等医疗服务信息通过省平台发给参保地审核,参保地实时反馈审核结算结果上传给省平台,省平台实时反馈接诊医院。参保人出院时核对就医服务信息无误后,支付个人负担的费用,并在出院结算单上签名确认(此单将由省社保局汇总并发送参保地作为业务档案保存)“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记账部分的医疗费用则由省平台按月与接诊医院结算。具体做法是:每个月10日,医院发起月结申报,由省平台把账单分到各地社保局,各地社保局审核确认后发一个拨付指令给省平台,省平台再给银行一个拨付指令,银行拨款给医院。医院不用再跟21个地市对接,只要改造好系统,接入省平台的端口即可。
涨知识
如何办异地就医?
长期异地就医:
需要事先向参保地经办机构申办异地就医的确认手续,然后按照规定,在当前居住地已被指定为异地就医的医疗机构中,选择1-3家作为自己异地就医的医疗机构。
异地转诊:
学生异地就医:
在校学生休假、因病休学期间,回到户籍所在地就医;在异地分校学习、实习期间可以按照参保地规定办理异地就医手续后,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实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就医要什么凭证?
3
按什么比例报销?
这些关键词要弄清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的直接结算
人社部也给出了答案:
2016年基本实现全国联网,
这是一个关键词!
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这里面一个关键词是“启动”。另外是跨省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不是所有的退休人员。
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不是说2016年底就能完成,是2016年底启动,2017年能够解决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直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