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习作单元教学本文以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立足单元整体,创设主题情境,分层设计任务“明确观察对象一学会观察方法一提炼习作方法一描写观察所得”四个关联任务,落实单元习作目标。
朱姚杰
余姚市陆埠镇洪山小学315400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习作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教学应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组织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从三个层面设置了六大任务群。在不同的学段及不同的课型中,学习任务群的体现各有不同。
习作单元要如何以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教学呢?本文将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统筹整理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首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观察”,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单元习作。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体会作者是怎么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最后完成单元习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不能沿用普通单元的教法,要统整单元内容,从单元整体的角度思考,帮助学生学会习作。
二、创建设立主题情境,设计关联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任务群并非学习任务的简单堆砌而是紧密围绕既定的学习主题,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完成一篇观察作文,侧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要求“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在习作创作时能夫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围绕习作主题“细心观察”,结合班级公众号《童年时光机》推文征稿这样一个真实情境,笔者设计了四个关联学习任务。具体任务如图1:
三、密切结合系列活动,分层完成学习任务
1.明确观察对象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明确观察对象是首要任务。本单元课文中,作者分别观察了哪些事物呢
(1)思维导图梳理观察对象
为直观了解本单元课文所描述的观察对象,先引导学生通读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明确每篇课文的观察对象,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如图2所示:
以上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本单元选文的观察对象:《搭船的鸟》一课主要观察的是船上的翠鸟,《金色的草地》观察的是窗前的草地和草地上的蒲公英,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观察自家的小狗王子,《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家乡的杨梅。
(2)探寻规律明确习作要求
确定了观察对象,还需引导学生发现其内在的规律。通过研究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语结合单元习作页中的三幅插图,让学生明确关于观察对象的具体要求:
第一点:观察对象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是一个场景。
第二点:观察对象应该是身边的、近期观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2.了解观察方法
明确了观察对象,还要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可设计如下两个活动。
(1)提炼精读课文中的观察方法
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中作者主要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写了出来,这是通用且常用的一种观察方法,即视觉观察。但在些细节的描述中也穿插着其他方法,如在《搭船的鸟》第1自然段中,“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雨声是作者听到的,属于听觉体察。
(2)拓展习作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提炼精读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后,再引导学生自主提炼习作例文中的观察方法。可以用问题来驱动:在《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两篇习作例文中,除了看到的、听到的,作者还调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
此任务学习中,学生通过对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整体梳理,获取并掌握的观察方法就是调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必要时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推测和想象,这样能把观察对象描写得更加清楚,让人看得更加明白。
3.提炼习作方法
明确了观察对象,了解了观察方法后,就需要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者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如何将观察所得清晰表达出来,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单元内容,提炼出必要的习作方法,从而学会将观察所得清晰表达,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活动。
(1)对比《搭船的鸟》《我家的小狗》,整理习作方法
观察记录单(一)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所得
(用关键词记录动物的外貌、动作)
(2)比较《金色的草地》《我爱故乡的杨梅》拓宽习作思路
观察记录单(二)
观察所得(用关键词记录动物的外貌、动作)
4.描写观察所得
完成上述三个任务,需明确观察对象,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厘清单元课文中的习作法,进而对单元习作有明确而清晰的认知。接下来,要表述观察结果,完成本单元习作。
(1)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习作初稿
此前,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完成了观察仟务,填写了观察记录单。这时候可开展小组合作,组内交流个人观察所得,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然后再结合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个人观察记录单,完成习作初稿。
(2)教师评价反馈,修改习作初稿
再次修改习作后,首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佳作赏析活动。为了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哪怕只有一个标点写好了,也要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此外,还可以通过班级黑板报、展示栏等平台集中展示学生佳作,供学生学习欣赏,并择优在班级公众号《童年时光机》中推送,完成投稿的任务。
总之,教师要转变思维,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学转变,围绕习作单元主题,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创设真实主题情境,分层设计关联任务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推进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落实单元要素,在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单元要素以及习作技巧的同时,也有效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其习作素养乃至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