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胃肠生理性摄取的影响。PET/CT检查时胃要充盈起来,病灶才看得清楚。由于禁食,胃腔里面没有东西而紧贴在一起(像打气前的气球),注射后进机房检查前宜快速大量饮水使胃充盈,便于全面观察胃壁情况。
实性脏器的良恶性鉴别。病灶可能会因药物进入缓慢而呈现第一次摄取未见增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延迟扫描后,病灶FDG摄取仍未见增高,那么该病灶为良性可能大或是一个低度的恶性肿瘤;如果在延迟扫描后,病灶FDG摄取较前增高(病灶与正常组织反差大),那么该病灶的恶性肿瘤可能性会增高。
有时病灶太小,或通用参数扫描显示不清,需要改变扫描参数做延迟显像。
膀胱里的病变被尿液所掩盖。PET/CT检查使用的显像剂18F-FDG,大部分是从泌尿系统排泄的,一般扫描的时候都会呈现肾脏、输尿管、膀胱FDG浓聚的情况,在怀疑有泌尿系统肿瘤的时候,就通过延迟显像查看泌尿系统FDG的变化。
有时是需要扫描的部位没扫到,需要做第二次显像的,比如恶性黑色素瘤,长在手背,显像第一次,双手抱头,在视野外,就需重新调整体位后拍摄。
由于18F-FDG在进入人体之后必须要通过泌尿系统才可以排泄,但是由于膀胱内本底很高,导致膀胱内的,肿瘤被掩盖,这样通过常规PET/CT显像,一部分病例就无法准确地分辨病灶情况。接受常规扫描之后通过大量饮水的方式刺激排尿,经过多次排尿之后,再憋尿充盈膀胱,能够明显降低膀胱内尿液的放射性,延迟扫描尿液的SUV值降到本底或稍高本底,肿瘤SUV值较常规显像升高或相当,因此PET显像得出来的结果可以形成良好的对比,再延迟扫描,保持膀胱充盈所得出来的CT显像可以对膀胱的解剖结构进行更加直观的判断和观察,所以延迟显像能够进一步加强病灶诊断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1]任春玲.双时相18F-FDGPET/CT显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