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10.20
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对心理、精神类疾病的认知停留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的心理疾病。其实,心理疾病就在我们身边,一些更轻微的心理障碍由于太常见而被人们误认为是“正常思维”。
这一类心理障碍一般具有轻微性与自愈性的特点,通常无需心理干预及治疗,对个体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我们对这类现象也应该保持警惕,因为这些心理障碍随时都有恶化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列举四类。
一、正常癖
所谓“正常癖”,指一个人过于死板地遵守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社会固有的,也可能是他们自己规定的,他们做事情总是有一个严格的流程,不允许出现差异性与个性化。这类人在生活中一般高度自律,行事风格异常严谨甚至可以说死板,而这种“规则”一旦受到外界干扰,他们就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
二、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一种的临床心理现象。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重复”的特质,无论是遭遇到了快乐或者痛苦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重复体验的欲望。
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畸形的心理保护机制,我们总是觉得未知的事物是危险的,是令人恐惧的,尽管它可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而熟悉的事物则会带给人安全感,尽管它可能给人带来伤害。
我们一般只重复做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你会重复光临一家你非常喜欢的餐厅、喜欢用同一个牌子的钢笔。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一件事情让人感到难过,也会因为强迫性思维而不断重复。
比如,许多人在失恋之后又急着和好,一部分原因是感情本身的基础或者分手只是小打小闹的日常,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你现在的对象是你所熟悉的,他(她)尽管给你带来了痛苦,但是仍然好过与陌生人重新建立关系。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我们会看到许多恋人分分合合的选择。
三、否定型落魄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会反复思考“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这类高深哲学问题的,但是当人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巨大的刺激时,内心会出现极度恐惧的应激反应,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与否定,呈现“否定型落魄”。
在这种情况下,这类人会对自我持怀疑与否定的状态,同时也会怀疑与排斥其他人,从而失去自己的归属感。心理学认为,人类最原始的归属感是对于父母的归属感,因此,那些陷入“否定型落魄”的人对亲情、爱情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父母与家人在他们看来已经同旁人无异,即使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之中,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四、性情绪转移
弗洛伊德指出,在“性情绪”被压制的时候,许多最原始真实的情感也会受到压抑,也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许多人因没有受到正确的性知识教育与引导,对性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会因传统观念形成强烈的负罪感与羞耻感,最终使得自己长期处于“性情绪压抑”的状态下,对性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一些人因此会将自己的性幻想转移到自己亲近的人身上,从而形成“性情绪转移”,而这种心理大多出现在青春期,正确科学的教育便能有效改善。
即使在正常人群里,心理障碍也具有普遍性,我们不必因为某些轻微的心理问题就过于担心,保持良好心态、充实日常生活,大部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心理疾病有哪些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心理上疾病如果自己一染上,那么可能会一辈子,而在现代的心理疾病上最容易患的一种就是抑郁心理,而抑郁心理也是会很容易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严重的话,都会容易出现自杀倾向,那么心理疾病有哪些十大常见心理疾病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常见心理问题
常见心理疾病一:抑郁心理
表现: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明显的表现:懒得理你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就连最基本的“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的话题都觉得很无聊,对工作、生活和恋爱等等都觉得没意思
常见心理疾病二:强迫心理
表现:对无关紧要的小事必须以自己的原则或者习惯去做,否则觉得很难受强迫症这个词,一开始是用来黑处女座的,后来大家不避讳的开始说这个词,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有强迫症:颜色强迫,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里面的男主就有颜色强迫症;物品强迫,所有的东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放,用完之后得物归原地;行为强迫,不能看见书本卷边折角,不能看见衣服气球,等等,表现形式比较多。
小建议: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有点小小的强迫症可以算作可爱的加分项哦~因为小编自己就要强迫症,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常见心理疾病三:焦虑心理
表现:对所有问题表现的焦急,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遇到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
小建议:如果是瞬间的焦虑,比如冒冷汗,发抖等有外在表现的,可以尝试深呼吸3-5次,等症状缓和了,再慢慢的分析焦虑的原因,一件件的解决,不要着急,在心里暗示自己:没关系,肯定会有方法解决的,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就不要勉强自己,告诉自己,反正也解决不了,焦虑也没有用,可以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常见心理疾病四:分裂心理
表现:分裂可不只是大双子座的特性,如今很多人都有这个情况。对身边亲近的人表现外向,大大咧咧,对陌生人表现内向,不愿意沟通;情绪反复,一会儿一个样,上一分钟开心,下一分钟难过。又要提到赵寅成欧巴了,在《没关系,是爱情啊》里面,颜色强迫是轻症状,严重的是精神分裂,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朋友,可以无障碍跟这个别人看来不存在的朋友交流,当然,这种就是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了,得找医生了,另一个电视剧《KillMeHealMe》中,男主更有七重分裂人格~~惊!
小建议: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或者练瑜伽,或者找人倾诉,都是不错的选择
常见心理疾病五:恐婚心理
表现:未婚改为已婚,接受不了,宁愿爱情长跑,或者长期单身,都不愿意结婚
小建议:无!(哈哈)
常见心理疾病六:适应障碍
表现: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小建议:跟身边的人倾诉,或者常带一件贴身物品,相当于护身符之类的,手链,小挂饰都可以,一旦有不适应的改变,看看贴身物品,告诉自己还有熟悉的东西在身边
常见心理疾病七:社交恐惧症
表现:惧怕和外界人和事务,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小建议:找准自己的定位,用自己舒适的方式去跟外界交流
常见心理疾病八:选择困难症
表现: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天生购物狂》里面,刘青云扮演的就是典型的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明明会多种擒拿格斗术,却在每次跟人打架的时候,都被别人打,因为不知道是要选择跆拳道还是空手道~
小建议:做选择之前,衡量下哪种选择对你最有利,或者让你最开心,或者遵从你的内心,不计较一切得失,最想选择的那个,就是你最想要的,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你要承担,反正一生中要做很多种选择,选择A,就不会过B的那种生活方式,将一切看淡,对错不是唯一标准。要是还是不知道选什么,那么,抛硬币吧~~
常见心理疾病九:习惯性否定心理
表现:否定别人,否定自己,否定全世界,做错事情不会承认,一味的找借口,对美好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只看见不足的地方,一味的找不足,太过于要求完美
小建议: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跟外界接触时,先找对方的优点,时常夸别人,比如:你今天的口红很适合你;你的字写的很好看;你的PPT模板好独特啊;今天的天空好蓝,这样子的话,自己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哦!
常见心理疾病十:应激性创伤心理
表现:面对天灾人祸,离别失去,会将悲伤情绪放大,觉得一切不幸的事物离自己太近,每天的积极努力都没有意义
十大常见的心理问题
问题一:怎样才能迅速治愈伤心?
解答:当我们伤心时,第一反应就是要摆脱糟糕的心情;就像生病了,马上就想吃药。但这世上并没有治本的“伤心药”,因为伤心根本不是病——这就是对此问题最好的回答。
问题二:为什么我总是缺乏安全感?
解答:这个世界上,估计没有人会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这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事总有一些担心,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它。我们总会在吃一个陌生的水果前,害怕它是有毒的。其实如果真的咬一口,或许觉得它还蛮甜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安全感,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很正常,路人甲路人乙也和你一样。但请你注意的是,你越不敢咬这个水果,却还拿着它时,就会越缺乏安全感。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干脆咬上一口,另一个就是头也不回地丢了它。身在矛盾之中,才是不安的根源,别让自己那么为难,才是保证安全感的最佳方法。
问题三:怎样才能忘记不快乐?
解答: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先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不快乐呢?”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未完成事件”,指曾经让人不快乐的事,会被记录下来,留在那等待未来的自己来完成它。比如丢了心爱的狗,当众出丑,朋友分别,爱人分手。这些不快乐都被记住了,几年之后,你养了两只活泼的狗,成了演讲家,有了新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人结婚——你默默地完成了之前被记录为“不快乐”的那些事,把它们重新标记为快乐。你看,不快乐并不是只能被忘记的,它之所以不愿离你而去,时不时逗留在你心里,就是为了提醒你“快乐在哪里”。不快乐是被我们记录下来的一些“自我考验”,等着成熟一些的自己回来解决,当25岁的你,可以解决16岁时留下的某个不快乐时,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真的长大了!”所以,不快乐不必忘记,放着就好,早晚你会搞定它的。
问题四:我的性格好不好?
解答:性格没有好与坏,内向、外向都可以是好性格。只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什么样的性格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都有机会成为好性格。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决定自己性格好坏的,只有是否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一件事。多了解一些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性格美丽的部分,并适当的隐藏和修饰性格里尖锐的部分;而接纳自己,就是少和别人对比,尽量不把事情的成败和性格挂钩——“性格决定成败”只是口号,不是生活,生活的真相是“接纳自己决定成败”,只要你可以欣赏自己,你就会懂如何去给自己机会成功,同样,你也会懂如何让你的性格每天变美一厘米。
问题五:怎么才能知道对方爱不爱我?
问题六: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解答:我们小时候,都接受父母无偿的付出,父母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爱——只要你爱他们,父母就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我们总会以为“付出换回爱这个公式是成立的”,但在其他人际交往中,这个等式并不成立。就好比你制作了一件名叫“我爱你”的商品,对方并不想买,他甚至可以拿起来把玩一下,然后再放下,这是他的权利,谁都没有权利逼着别人买自己的东西。“我爱你”不能换来“我也爱你”,甘心付出和必须接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你付出是因为你愿意,如果在付出前,你没有考虑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这也是一种自私,对方当然有权选择不接受。我们都知道,接受了别人的付出却没能力偿还,都会内疚不安的,所以拒绝反而是很体贴的选择。这世界上很多事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比如天天练习,就孰能生巧。但只有人际关系,是不能一厢情愿的用付出交换的。只有不算这笔帐,才能快乐的去爱。
问题七:为什么我没有朋友,也没人懂我?
解答:每两个人之间的友情都是不一样的,友情并不是电视剧里或者某本书里定义好的模式,有长久而平淡的,也有短暂却深刻的。有时候是对友情的那些定义困住了我们,阻碍我们去感受一个真正的朋友,比如他要懂我、原谅我的缺点、对我忠诚。想要朋友,不能想这么多,只要微笑地伸出一只手,就可以了。消除对朋友的界定,给别人接触自己的机会,才能打开心门。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不同类型,不同性格,每个朋友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出现一个完美朋友。我们需要在众多朋友身上,综合实现我们的“人际需要”和“社会支持”。有句话说“没人能同你一起成长”,走得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会陪你走一段路,有的很长,有得很短,有得在很晚才来陪你。每个人都懂你一些,却也不完全懂你,这是必然的,正常的。当你试着对更多人倾诉时,也会有更多机会被更多人懂得。
问题九:心理测验结果不佳,就说明我心理有病吗?
解答:单一的心理测试结果是不能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体重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网络上那些自动计算结果的心理测验,大多都是不准的。心理测验对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权威机构,由专业的心理测量师来测验。比较准确的心理测验,首先题目很多,一般在100题以上,并且经过抽样检验,信度效度都达标,有较新的常模。并且有专业人员对你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就算这样出来的心理测验结果,也只是对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心理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行为观察、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其他指标,根据我国的心理卫生条例,只有医院的心理门诊才可以下这个诊断。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师都没有这个权利。
问题十:学心理学就能治好自己的心病吗?
解答:学习心理学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医生不能给自己治病一样。学习心理学只能帮助你了解自己,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些规律。我们的心理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所以只有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才能解决,毕竟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和他人的连接出问题而引起的,需要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互动才能找到“对症之门”,比如咨询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学习、反省是不能有具体的生活验证的。所有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当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也是要找上一级咨询师进行治疗的。因此,心理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解决。学习心理学可以御防一些问题的发生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详细分类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主要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心理疾病简称精神病。精神病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从而破坏了人脑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精神病的基本症状是精神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社会集体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着的人,在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精神正常的,但也有少数精神异常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人的正常心理(精神)活动规律,而且还应当了解有关精神病的一些常识,知道什么是精神障碍,精神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精神病首先表现为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两种。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详细分类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治疗重点,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生理心理疾病
心理生理障碍
人格障碍
偏执性精神病
心理疾病与精神病的区别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