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孩子见到陌生人躲起来,演讲之前有人心慌出汗,通常我们认为这是害羞内向。但如果这种害羞导致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都不能正常进行,那你还会认为这仅仅是害羞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症,是指患者对任何社交和公开场合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不安。常常伴随一些生理反应,如出汗、脸红、心慌、口吃、结巴。患者明知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不合理,但在相似场合下仍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
病因
1.心理因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别人的拒绝,对自己的外貌等方面缺乏信心使自己永远封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2.环境因素
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看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一些必备的社交的技能,或者是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导致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较多。
3.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害怕做事情出错,担心与人交往时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有意回避社会。
4.思维方式
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的自省。
5.遗传因素
在双生子和家系研究中发现社交恐惧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治疗措施
1.自我治疗方法
(1)多做运动,克服盖怯
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例如瑜伽,冥想,保持平和的心态,为缓解紧张心情也可以做数次长而有节奏的呼吸。
(2)手上抓着东西有安全感
与别人交往时可以手里握着一些小东西来增强安全感
2.专业治疗法
(1)催眠疗法
(2)强迫疗法
医生让病人站在人多的地方,例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其进行强迫治疗。
(3)系统脱敏治疗
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这种方法对轻度社交恐惧症有很好的效果。
(4)药物疗法
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5)物理治疗
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激素和神经递质
注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儿童时期起病预后较好,5年以后基本恢复或明显缓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以此来减少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