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排便会有出血的现象很多人都非常的担心自己的症状是什么疾病造成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排便有血的话对人们的身体会有很大的伤害,而在排便的时候如果有血的话不是痔疮就有可能是肛瘘或者是肛裂疾病,这样的疾病对人们的生活伤害很大,严重的情况下还很容易出现癌变的现象,那么为什么排便的时候会有血呢来看看吧。
1正常大便形状是什么样
一个人每天都需要排便,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辨识大便的形态来诊断的,那么正常大便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有的人因为胃肠道不好,会出现一些稀薄的大便,还有的人会因为痢疾出现一些流质大便,所以平时一旦发现大便的形状有了改变的时候,就应该赶快找医生看看。
正常的大便应为圆柱形,较软,异常的形状包括:太硬、太烂甚至黏液或水状。间隔应是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如果稀便有红色,应考虑是否大肠黏膜出血;若红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应检查大肠黏膜看看有无炎症;如果是柏油样的大便常常是由于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肠溃疡、癌肿等有时也会出现柏油样便型;如果大便变细或变扁,可能是直肠溃疡。
正常大便的形状能够说明一个人很健康,如果平时发现大便的颜色或者是形状不好的时候,就应该引起警惕,千万不要太大意这样的事情,尤其是胃肠道不好的人来说,大便的形态也是不正常的。
2大便带有血的原因
临床上常见的有三种:痔疮、肛裂、直肠癌。
其各自的便血的特点:
痔疮便血大多无痛,往往是间隙性便后出血。常在便池中滴入鲜血,不与粪便相混,严重的患者会喷射状出血,这可能是排便时用力过猛擦破粘膜引起的。一般来说,便后出血会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吃刺激性食物,是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痔疮便血如何治疗需要根据其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直肠癌: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主要发生在中来年人中间,它的症状主要是粪便中混有脓血、粘膜或腐臭的分泌物。此时就应该注意仔细检查便血的原因,避免错过了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这个排便为什么会有出血做了很详细的介绍,如果大家都知道了排便为什么会有出血现象的话就必须要及时的对症治疗,排便出血的话很容易对肛肠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及时检查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肠胃不适造成的,如果是肛肠疾病就必须要及时的治疗。
3教你如何看懂大便检查
气味
正常情况:除外异常情况
异常:粪若呈酸臭味,同时杂有气泡,常见于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颜色
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
异常:黑色--服用炭剂、铋剂后,呈深浅不等无光泽的炭样黑色;上消化道出血,粪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的油黑色。陶土色--见于胆道阻塞,同时见便中有大量脂肪。曾服用钡餐者呈灰白色。绿色--因肠道蠕动过速,肠道内粪胆红素转变成胆绿素,故呈绿色,见于乳儿肠炎;粪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蔬菜,甚至肉眼即能看出此时呈菜绿色。红色--新鲜血液混入粪便或附在粪便表面,见于下消化道出血,以及痔疮、肛裂等。白色或带斑点--氢氧化铝类;黄色->绿色--蒽醌类;绿灰色--口服抗生素类;粉红色->红色或黑色--抗凝剂类,羟保泰松,肝素,水杨酸类;绿黑色--铋制剂;黑色--低铁盐类;绿色--消炎痛;橙色->红色--苯偶氮吡啶;红色--扑蛲灵;红色->橙色--利福平。
性状
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食物残渣
正常情况:正常肉眼不可见。
异常:出现时见于消化不良症或肠道大部切除病人。
细胞
正常情况:偶见少数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异常: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少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或脓球见于细胞性痢疾,大量上皮细胞见于慢性结肠炎。
粪胆原
正常情况:阳性
阴性:阻塞性黄疸呈阴性反应,部分梗阻或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时为弱阳性。
粪胆素
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大便潜血反应(隐血试验〕
阳性: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结核病,痢疾,伤寒。胃肠道出血愈多,反应愈强。按显色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四级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试验前两日不要进肉类食品及维生素C,特别是不要吃猪血等动物血制品。
45个正确排便习惯须知
1.采取蹲姿
坐在马桶上排便的姿势并不是符合人体结构的最优姿势,在马桶上有些部位无法达到完全的“开放”。
2.了解自己的内括约肌
其实人体具有一个内部的括约肌,用于判断排便情况。
当一小部分粪便进入处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之间的区域时,这里的感受细胞就会作出“可以排便(例如你在家的时候)”或者“忍住(当你在外办事时)”的判断。
如果判断出不适合排便的结果,便意就会退去。不过如果“忽略”或是选择不进行排便太多次,这个内部括约肌就会失去有效功能,造成便秘问题。
3.善待肠胃
Enders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人们能够理解肠道对自己的重要性,就应该更加善待自己的肠道。
我们的肠道内含有的细菌可能超过4磅,它们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有助于对抗一些疾病、甚至对我们的情绪都有影响。
4.重新认识排便规律
美国LiveScience媒体称,我们经常听到的“应该每天排便”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该媒体批评了一些人为一周排便3次是正常情况,或者认为应该是一天排便3次的胃肠病学家。事实上对胃肠来说最重要的是规律性:你平时的排便频率如何,就应该尽量保持这个频率。
如果你的排便频率发生了改变,身体就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
LiveScience指出,有许多研究都发现患有痔疮的人喜欢在马桶上阅读,但在马桶上看书与痔疮是否具有因果关联尚不明确。
5排便通畅的人有六个好习惯
一、旅行时服用褪黑素和喝大量的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首席胃肠病学家阿尼什·谢斯博士解释说:“当人们旅行穿越了不同时区时,就会影响到生理节奏,进而导致肠胃功能失调,造成便秘;喝大量的水有助于保持肠胃运动。”研究表明:含有褪黑素的营养补充品(睡前服用约3毫克)能起到调节生物钟的作用,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二、不喝含糖饮料
任何含糖饮料(非酒精类的饮料、果汁,甚至是运动饮料佳得乐)都会给胃肠道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胃肠病学家吉娜·萨姆解释说:“肠道中的坏细菌喜欢以糖为食,进而放缓了肠道移动的速度。因此,喝含糖饮料会导致浮肿,最终造成便秘。最佳做法是每天饮用2升的洁净水。如果你实在不喜欢白开水的味道,可以加入一些浆果,它能为肠道提供有益的膳食纤维。
三、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
四、运动不过量
在一周的大部分天里,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让人流汗的运动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但不要做过头。有约一半的竞技性运动员受到了胃肠道症状(如腹泻)的困扰,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到业余运动员。当你锻炼得过于艰苦时,身体会将血液从肠道移动到肌肉,这就放缓了消化道的移动速度。如果你要从事1个小时以上的运动,在锻炼前的4至6个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也不要吃高脂和高纤维含量的食物。
五、练习瑜伽
研究表明:练习瑜伽有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腹泻和便秘)。专家认为主要有两种解释:体育活动能让肠胃运动起来,而瑜伽有助于减压。大部分人会将压力和焦虑与腹泻联系在一起,但它也会有确切的相反效果;即压力焦虑会放缓肠道肌肉的收缩,造成便秘。如果做拉伸和吟诵并不是你的强项,你就应当知道任何能让人放松的活动(如跑步、泡在温暖的泡泡浴里)也会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