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脂肪定量介绍:正常粪便中脂肪有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每天排出量占干便的10%-25%。其中含结合脂肪酸5%-15%,游离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儿粪便比成人含脂肪量高出50%,婴幼儿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为主。粪脂肪定量正常值:10g/24h)
发现两者差异:左边的肥胖女性,器官周围堆积了大量脂肪,心脏已经增大,这将对她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据国外媒体报道,体重增加几磅,从外表看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在精确分析它对人体造成的破坏时,却会发现很大不同。从这张扫描对照图片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超重给器官、骨骼和肌肉造成了什么后果。
白色脂肪组织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多余的热量,以便可以在禁食期间供其他器官利用。哺乳动物也有少量的棕色脂肪组织,这主要是用于有效脂肪燃烧,用于产生热量。现在,南丹麦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人体白色脂肪细胞被重新编程成为棕色脂肪细胞的机制。白色脂肪组织褐变会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因此,或是肥胖症未来治疗的
自从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脂肪细胞都一样的”以来,研究人员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区分所谓的“好”脂肪——代谢活跃的棕色脂肪细胞,和“坏”脂肪——相对惰性的白色脂肪细胞。到目前为止,区分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生物标志物,都是细胞内蛋白或分泌性蛋白质,这不利于全组织或活体研究。最近,研究人员确
一说到脂肪,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肥胖,为何会导致人体肥胖呢?是因为大家长期食用含有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另外不爱运动,才会导致人体脂肪越来越多,越来越胖。因此,我们一定要控制脂肪含量的摄入。对于食物脂肪的含量,我们可以使用脂肪测定仪进行检测。下面内容我们通过脂肪测定仪测定棉籽脂肪的含量。
脂肪是饲料产品、饲料原料中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是畜禽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含量的多少也是衡量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指标。因此,快速、准确测定出饲料中脂肪含量,对于鉴别饲料产品的质量,合理调配饲料组分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一般以粗脂肪表示。目前粗脂肪的测定主要有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残
花生,我们都知道其脂肪含量较高,所以一般用于榨油比较多。那么花生中的脂肪含量又应该如何提出并准确计算出来呢?脂肪测量仪,又称索氏抽提器,用它就可以准确测定出花生的脂肪含量。其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剂,萃取效率又高。脂肪测量仪由提取瓶
PriCells:正常小鼠腹股沟脂肪垫获取脂肪源干细胞实验材料:1.Hank’s缓冲盐溶液(HBSS);2.ASC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添加1%的P/S;3.胶原酶溶液:100mlHank’s缓冲盐溶液中加入1g牛血清白蛋白和0.1gⅡ型胶原酶;4.聚乙烯吡咯酮碘溶液;5.
香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的类型,主要分为川味香肠和广味。其广味的差异在于味道是甜的,辣的是川味的,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欢迎的肉类食物。脂肪含量对香肠的味道和质量影响很大,因此,确定脂肪香肠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SZF-06C脂肪测定仪测定香肠脂肪含量的实验主要如下:称取备用样品
正常小鼠腹股沟脂肪垫获取脂肪源干细胞实验材料:1.Hank&rsquo缓冲盐溶液(H);2.ASC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添加1%的P/S;3.胶原酶溶液:100mlHank&rsquo缓冲盐溶液中加入1g牛血清白蛋白和0.1gⅡ型胶原酶;4.聚乙烯吡咯酮碘溶液;5.陪替氏培养皿,9c
将准备好的脂肪干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别置于Transwell的上室和下层中,脂肪干细胞与脂肪细胞的个数之比分别为1:5,1:1,2:1和5:1(4组分别命名为A、B、C和D组)进行共培养,其中每孔中脂肪细胞的数量均为1×105个。以上每组均做平行实验(n=3)。
(1)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人体含微量奇数碳脂肪酸,许多植物、海洋生物和石油酵母等含一定量的奇数碳脂肪酸。其β-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外,还生成1分子丙酰CoA,后者在β-羧化酶及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琥珀酰CoA,经TCA途径彻底氧化。(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机体中约一半以上的脂肪酸是不饱和
猪肉脂肪总体上可分为皮下脂肪和肌肉脂肪,皮下脂肪主要是指皮肤与肌肉组织之间的脂肪组织,俗称膘,皮下脂肪常因其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背部的称为背膘等。肌肉脂肪包括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其中,肌间脂肪是指存在于横纹肌(肌块)之间的脂肪,而肌内脂肪则是指存在于横纹肌的肌束间和肌细胞内的脂肪,如肌外膜、肌束
1.粪便检查包括外观、镜检与培养等。镜检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原虫等,苏丹Ⅲ染色可检查有无脂肪滴。粪便的真菌检查、菌谱分析都有助于腹泻的病因学诊断。2.显微镜下检查粪便脂肪(1)将少量粪便放玻片上与苏丹Ⅲ饱和溶液1~2滴混匀镜检,可见中性脂肪呈朱红色圆形油滴状;游离脂肪酸呈深
正常粪便中脂肪有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每天排出量占干便的10%~25%。其中含结合脂肪酸5%~15%,游离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儿粪便比成人含脂肪量高出50%,婴幼儿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为主。[1]
①夏科-雷登结晶:菱形,无色透明,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性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形成。多见于阿米巴痢疾及过敏性肠炎的粪便中。②血红素结晶:斜方形结晶,棕黄色,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内。③脂肪酸结晶:多见于梗阻性黄疸患者。
原理:取少许粪便于载玻片上,滴加碘液1~2滴混合镜检,淀粉颗粒被染为蓝色。如部分水解为红糊精则为棕红色。正常粪便可见少量。腹泻者粪便中常见到。在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时,粪便中可大量出现。
肠寄生原虫原虫(protozoon)为单细胞生物,体积微小,但能独立完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医学原虫是指人体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有40余种。常见肠寄生原虫有以下几种。(一)阿米巴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脆弱双核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等。临床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
寄生虫卵从粪便中检查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常用的检验指标。(一)蛔虫(ascarislumbricoies)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检验指标。1.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
粪便寄生虫检查指标结果解读:正常:未找到虫卵、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异常:(1)非致病性寄生虫:①原虫类:结肠阿米巴、微小阿米巴、嗜碘阿米巴、双核阿米巴。②鞭毛虫类:唇鞭虫、人肠毛滴虫、中华肠内滴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致病性寄生虫:①原虫类:溶组织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毛囊和滋
粪便隐血试验(FOB)在各国均作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这是医学界的共识,其临床意义在此不做赘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目前FOB筛查普及率不高,尤其对FOB的临界值认识模糊,造成了临床上的一些困惑。总结起来,目前我国FOB筛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FOB的临界值有待进一步讨论由于SFD
粪便量多,呈稀薄样----多提示小肠腹泻。大便为淘米水样----多见于霍乱与副霍乱、肠素性大肠杆菌腹泻以及急性砷(砒霜)中毒。洗肉水样或血水样大便----见于副溶血弧菌感染、嗜盐菌感染或急性坏死性肠炎。大便呈黄绿色水样,内含
实验方法隐血试验(occultbloodtest,OBT)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如邻联甲苯胺法、还原酚酞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无色孔雀绿法、愈创木酯法等。其实验设计原理基本于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部分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上述色原物质而
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废物经肠道排出成为粪便。因此粪便检查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粪便一般检查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和水等组成。1参考值颜色与性状正常成人的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呈黄色或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