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是仅仅被中式美学的设计所吸引,总之从明星到时尚博主,再到普通消费者,新中式风格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
然而,关于“什么是新中式?”这个问题,很难得出一言以蔽之的结论。它既是指将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中式风格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却因为千人千面的理解而各有不同。对于消费行业而言,这种多样性意味着潜在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品牌带来了心智占领和创新的多重挑战。
那么在当下,随着中式审美回归的浪潮渗透进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中式”能否成为一个长期的机会点?对品牌来说,行业现阶段还有哪些市场空白?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文将围绕“新中式穿搭”这一潮流趋势,探寻关于新中式的质的认识。
从茶饮到穿搭
年轻人在为什么样的“新中式”买单?
自今年春晚以来,新中式穿搭的风愈演愈烈。
先是节目《年锦》通过20款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服饰,展示了蝴蝶纹、兰花纹、葫芦纹等经典传统纹样。繁复而华丽的中式美学不仅令观众惊艳,也引发了一场新中式服饰的消费热潮。京东数据显示,春晚直播开始,平台新中式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215%,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25%。
紧接着,杨幂、赵丽颖等众多明星身着新中式服装现身大型活动和现场,时尚大V纷纷效仿,使得新中式风格迅速成为潮流焦点。国民级晚会加上明星效应,新中式穿搭迎来了其走红契机,成为开年第一个风口。
从社交平台数据来看,其实“新中式穿搭”的流行早有迹象。
在美妆和家居领域,“新中式”趋势也反映了不同的消费热点与品牌机遇。“新中式美妆”中,体现东方意境的清冷感成主流,消费者对草木成分和气味的产品尤其偏爱,这些为美妆品牌提供了新的营销和产品创新的方向;而在“新中式家居”领域,香薰、山水画、壁纸等能营造生活氛围感的家居产品增长明显,年轻人讲究意境空间的打造。
显然,“新中式”在美妆、食品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多样化的诠释和演绎。这不仅展现了当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传承,同时也彰显了他们对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追求。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新中式的影响力正逐渐辐射至更广阔的领域。
“新中式”商业化的
正确打开方式
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品牌纷纷发力,新中式服饰的供给侧显得异常活跃。
通过盘点,我们发现目前新中式服饰赛道的参与者大概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追求艺术性或有一定客群基础的专业选手、以新中式单品形式推广的跨界选手,以及近几年成立且吃到风口红利的新锐玩家。
在服饰行业中,尽管许多品牌纷纷尝试将“新中式”融入其产品和服务中,但这一概念并非是个万能前缀。品牌只有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新解读和创新,创造出既展现中式美学又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服饰,才能让“新中式”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CBNData通过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解构“东方元素”
探索设计和创新的边界
服饰作为展现个性和品味的外在载体,产品设计始终是品牌竞争的核心。新中式服饰的关键在于避免简单堆砌传统元素,而是要在保留传统中式元素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这构成了新中式服饰设计的精髓。
一方面,设计师可以从传统服饰的面料、款式和元素中汲取灵感,用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古典美。例如,翎禾Linghe在上海时装周中将非遗刺绣融入自然织物中,烘托出时装与艺术的张力;羽绒服品牌Raxxy将剪纸、雕塑等传统工艺和纹样与前沿技术结合,展现独特的3D雕塑纹;新中式品牌PaleBlueDot蓝点常用斜裁工艺,打造裙摆飘逸的波浪感。另一方面,品牌也可以与艺术家、设计师等不同领域的创意人士合作,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从而丰富其产品系列。这二者在本质上都属于对设计的创新与融合,利用新兴的工艺、科技和材料,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服装。
从上至下依次是翎禾Linghe,Raxxy,蓝点
在追求审美的同时,新中式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度也不容忽视。利用科技面料提升服装的功能性,如透气性、保暖性和易洗性,并通过精细的剪裁和版型设计提高服装的贴合度,这些都是提升服饰品质的重要手段。以MsMIN为例,该品牌在东方美学与西方剪裁的结合中寻找创作灵感,同时注重面料的选择与服装的合身度,将硬朗的轮廓与柔美的色彩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其受到众多明星的青睐,如倪妮、何穗、张云龙等,都能多次选择MsMIN的服装出席活动,董洁也曾在直播间多次力推,进一步证明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押宝细分品类
满足高度通勤化需求
然而,对于产品工艺的创新和细节的追求往往使得服饰成本上升,有限的利润空间和上新压力使得许多品牌对此类投入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新中式穿搭”在生活中的穿戴率越来越高,许多品牌也顺势将目光转向单一品类,如旗袍、马面裙、改良式连衣裙等,以满足消费者日常上班简单、舒适、商务的适用性需求,从而增强产品的实用性。
织造司抖音账号更新日常
通过聚焦于服饰的高度通勤性,织造司成功地在市场上实现了突破,不到三年就完成了从百万元到亿元级的飞跃。但马面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类,形制偏古风且能和现代元素相容,相比其他品类而言,马面裙的包容性和可塑性更强。正因如此,诸如汉服、马甲等新中式服饰在社交平台上被吐槽频频踩雷,盲目跟风导致买回来的衣服穿起来像服务员,不仅看不出“东方美”,甚至在衣柜找不到可以与之搭配的衣服。因此,对于品牌而言,找对品类、提升服饰穿搭率能解决用户的一大痛点,这也是新中式服饰目前普适化路上最大的阻碍。
借助先锋人群,撬动流量外的流量
除了追求服饰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东方意蕴,“新中式穿搭”也是当代年轻人彰显个性和态度的生活方式。
HECO小红书商业笔记以及淘宝店铺首页
寻找多元表达载体
用故事传递品牌理念
伴随着文化自信的崛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在加深。不少品牌开始向内探索设计理念、向外输出价值观,以期打造高识别度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整体价值和竞争力。
五云间上海时装周展览布景
“乞巧游园会”来宾裁制中式娃衣
此外,新中式服饰品牌也正在通过线下实体店实现更深层次的竞争。2023年10月,国内设计师品牌MURMUR·MI在杭州古朴的阁楼内开出一座“秘境花园”,店内除了服饰售卖,还融入了饮茶空间。同样,新中式品牌PaleBlueDot蓝点的设计师刘一琼也透露了品牌开设首家线下店的计划。通过实体空间、跨界合作等多元的表达载体,品牌不仅能够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还能更直接地传递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消费者的情感联结,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
MURMUR·MI线下实体店
新中式风潮
不仅仅是一阵风
眼下,“新中式穿搭”的流行趋势不断升温,但其能否持续火热以及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正如其风格设计不拘泥于某朝某代某时的元素一样,“新中式”的发展前景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应局限在某个具体的领域来讨论。
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它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比如新中式服装火出圈后,从面料到成衣的各个环节都在迫切扩大产能,在需求的推动下,许多产业积极布局。一些原本生产窗帘布的提花机开始转产马面裙订单,这一转变不仅拓宽了企业的业务范围,也为传统面料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