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行业内的企业都需要进行第三方检测,通过第三方检测,生成相应的报告,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会把产品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收费
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一般价格在1000-5000左右,具体需要看检测的产品和检测标准检测项目多少决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检测项目众多,检测用途和检测成分也有所区别,每个检测项目价格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检测的产品有:
纺织品、女装、男装、童装、内衣、家居服、皮衣、服饰配件、皮带、帽子、围巾、袜子
家装、家具、家纺、木质\金属家具、床垫\软体家具、床上套件、被芯、母婴用品
开关、插座、手机壳移动电源汽车用品、电子电器、五金工具、灯具、体育\办公用品
鞋类、箱包、珠宝、包装盒、户外用品、化妆品、餐具、食品、玩具、渔具、工艺品洗洁精等食品接触材料测试以及化学环保检测;
产品检测报告流程:
检测报告,多久可以出报告?
质检样品有哪些要求?
尽可能提供质量成色好的,做工精细的产品。
产品检测报告具体怎么收费,费用多少?
这个根据检测项目和检测用途不同,检测费用也会有所区别。不同类目产品价格也不同,具体可以咨询我们你所检测用途的不同确定。
每年在质检机构签发的数以万计的报告中,有通过市场反馈、飞行检查或者质检机构内审等过程发现的报告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质检报告的完整性;二是质检报告的规范性;三是质检报告的准确性。
1.1完整性
质检报告的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原始记录、报告内容及质检资料方面,具体存在以下问题:(1)报告与原始记录、委托书项目不匹配。存在多测、漏测项目:(2)报告或原始记录内容不完整,如报告中样品性状、颜色、款号等识別样品的信息不全;原始记录中试剂、仪器、环境、温度等影响检测结果因素未按要求体现完整:(3)质检资料缺失,如原始记录、修改流程资料、样品交接单等缺失导致报告内容无法溯源。
2.2规范性
3.3准确性
质检报告准确性包括报告内容准确性及数据检测准确性,报告准确性的首要条件是完整性和规范性。一份签发的质检报告如果不具备完整性和规范性,则报告的准确性就无法保证。
二、原因分析
质检报告质量关乎质检机构长久发展,报告审核是报告签发前最重要的一环,为此机构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严格把控确保报告质量,但仍然存在报告正确性达不到100%的现象,究其原因为计量测试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人员职责分配不明确、质量把控意识薄弱、责任心懈怠等。
2.1职责不明确
一份质检报告从接单到签发涉及不同岗位,每个岗位应做好自己职责范围之事,才能保证质检工作高效顺利进行。而最后的质量把关人员尤为重要。如果职责分配不明确就会出现漏审、错审、重复审核等现象,甚至无法及时发现质检各岗位过程中存在的错误问题。最终导致所出具的报告质量没有100%把控,就可能存在报告质量问题。
2.2质量把控意识薄弱
质检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质检知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存在着匹配度低的情况,导致报告和数据质量把控意识薄弱。出现前处理及检测数据不合理,检测标准、判定标准与产品不匹配,测试环境未按标准设置,测试设备不及时校准及检验,试剂、样品管理不合理等现象。有的质检人员甚至对于出现的问题完全不自知,无法掌握检验数据及报告的合理性。另外由于质量把控意识薄弱导致很多计量文件未及时更新及受控,无法保障技术文件正常合法运行。
三、解决方案
3.1明确质检报告的重要性
3.2明确质检报告的重要性
计量体系的主题是制度,计量体系的对象是测量设备,计量体系运行的目的是数据的准确,为此提高质检报告质量应加强计量测试体系的完善营理。按照人、机、料、法、环的质控因素,结合质检机构质检报告审核中遇到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根据各个质控点的特殊性实施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如下:
(1)加大计量体系制度的建设力度
质检机构应不断修订和完善计量体系管理文件,包括计量程序文件和技术体系文件及计量管理手册。在计量体系制度建设中,定期对体系文件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保证体系可以持续有效的运行,强化计量程序文件,计量数据文件的管理及更新,确保技术检测文件的有效性、合法性。
(2)测试设备、试剂、环境、样品的管理
加强测试设备、试剂、环境、样品的管理,提高计控水平。测试设备、试剂的配备要求以满足测试效果为目的,做到实事求是,尽可能选择性能优良的设备及试剂。对已配备的测试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检定,使其量值具有溯源性,以保证单位统一量信准确可靠。确保试剂的有效性,避免试剂使用中交又污染或用错试剂及试剂失效。同时保障测试环境的合理性,避免出现环境与样品不匹配,甚至完全没有在测试标准要求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导致样品性能出现偏差。
另外样品管理也是重中之重,样品是测试的对象,质检机构要做到确保样品测试前,送检样品满足测试要求且测试样品进入质检机构存储和流转中避免出现混淆错乱。故为使测试设备、试剂、环境及样品满足测试要求的检测状态需进行确认、标识及管理,建立计量测试设备、试剂、环境和样品台账,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检验原始记录的可追溯性、准确性、有效性。
(3)加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
(4)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
在质检工作中往往存在岗位职责混乱,导致质检工作不能快速有效进行。质检报告的质量要想提高必须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尤其是报告审核环节。报告审核环节是质检报告流向市场最后一个把关环节,故报告审核流程一般系三级审核,分别是一级校核或主检,二级审核,三级批准(最重要一环)。一级审核主要根据委托协议要求对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内容进行复核,首先复核资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对委托书、样品交接单、抽样单、检验原始记录等质检材料和报告编制内容进行复核。复核资料是否齐全,资料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填写是否规范,报告编制内容与格式是否正确,原始记录检测条件、检测参数是否正确。
上述三级审核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审核环节中发现问题,均不得擅自更改资料与信息,应退回对应环节,交由相应负责人确认,并按要求进行更改或补充,签字或盖章后重新履行逐级审核程序。
3.3掌握质检工作中的一些技巧
进行质检报告检测和审核时,无论是审核员还是检验员,首要前提是对样品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有较深了解,掌握检测仪器、试剂操作性能,熟悉室内质控。其次能根据经验快速识别质检数据可靠性合理性。站在审核者角度就质检报告审核而言,本文总结如下经验:
②产品成分检测易出错,不管是检验环节还是审核环节。因为一些多组分样品,组分种类多,检测比较复杂,对于一些含量较少的组分往往易错,所以此项目不仅要求检验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审核者细心负责。对产品成分与检测结果差别较大者需再次复核确认,确保数据无误。
③检测项目不同,检测方法的更换将涉及检测结果的波动,所以要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方法。
总体而言质检报告的审核及检验,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与刷新认知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总结经验与技巧,做一个优秀的质检工作者,确保每一分质检报告的质量。
综上所述,分析了检验报告的常见问题,例如职责分配不明确就会出现漏审、错审、重复审核等现象。质量把控不严,就会出现前处理及检测数据不合理,检测标准、判定标准与产品不匹配。
因此,检验机构应高度重视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加强整个检验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加强完善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还可以继续维持检测机构的社会地位,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有力的发展,提高检查报告的质量是检查机构公正性的直接体现,这代表了检查机构的可信形象,也是检查机构的重要和必要条件。只有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行检测工作,才能使检验机构持续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