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妇科医生,赖医生经常会收到姐妹们这些提问:
我是单身,还需要去做妇科检查吗?
我曾经有过性生活,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检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996、007一类压抑的生活节奏习以为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迷失在各类健康资讯中,在意身体健康,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真正关心起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成了她们每年给自己的“硬性指标”。
然而,体检的项目历来是种类繁多,看得很多姐妹无从下手,有选择困难症的更是头疼。
基本检查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姐妹在做体检时都应该进行基本检查,因为它们是所有检查项目的基础。
基本检查分为三部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不用抽血,也不用拍片,主要是通过测量血压、脉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数据的方式查看身体是否有异常。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一个18岁年轻女孩,说自己下腹痛来到医院看病,在问完病史后,我们医生通常都会按压“下腹部”一个叫“麦氏点的位置”,如果有压痛,可能会考虑她是否患上了阑尾炎。
有些姐妹乳腺有结节或淋巴结肿大的,通过体格检查的“触诊”,也能发现。
所以,体格检查很重要,是体检的基础。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最常见的就是血常规检查,也就是常见的“抽血”。抽完血后,医生会把血送到实验室查看,看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等是否异常;另外,抽血同时还能查看肝肾功能、胆汁酸、血脂、血糖指标的状况。
有的医院体检内容完善,在实验室检查环节还包含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目的是排除泌尿系统和胃肠道的疾病。
3.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其实就是借助机器检查,内容一般有:心电图(评估基础心脏功能);胸片(排除结核等肺上疾病);腹部超声(查看你腹腔里“肝胆胰脾肾”是否异常)等……
专项体检项目
20-30岁
因此,在“基础检查”的基础上,赖医生建议大家加上以下几项检查:
1)子宫附件超声
这里主要是检查涉及到“小肚子”这块位置的疾病,最常见就包括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这些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就特别需要通过体检来发现。
提到卵巢囊肿,很多姐妹的脸色哗地一下就淡下去了,会联想到肿瘤,因为都有一个“肿”字。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很多囊肿都是生理性的(下面也会讲)。
在卵子形成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液体(滤泡)包绕卵子给予营养,卵子释放后形成充满液体的黄体,不管是黄体还是滤泡,由于充满液体看起来都是“囊”性的,我们称之为囊泡,这是正常的。
子宫肌瘤则是在子宫腔内凸起一个个结节状的“肉球”,原因大多是雌激素的刺激。子宫肌瘤一般表面光滑,像一个个平滑的小山丘,大多数都是良性的。
但是当出现异常出血或者不明原因腹痛、月经紊乱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2)白带常规
白带常规也是妇科检查常规项目,主要是为了排查妇科炎症:比如检查有无霉菌、滴虫等微生物感染,阴道内的环境(乳酸杆菌含量、酸碱度、白细胞数)是否被破坏——有阴道炎的时候,上面的指标往往会出现异常。
生活中的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阴道炎症,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查出来有炎症也不要过分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只要遵医嘱好好治疗就可以了。
3)宫颈癌筛查
至于宫颈癌筛查,这里目前我国的最常用的体检方法是TCT检查:就是在显微镜下看你的宫颈细胞有无病变。具体的体检建议是:21-65岁的女性,每1-3年做一次TCT检查;30岁以上的姐妹,建议每2-3年HPV+TCT联合筛查。
那HPV疫苗要不要打?可以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与此同时,年龄大还用打吗?比起年龄,有没有性生活更加关键,HPV疫苗对于无性生活史的女性效果最佳。但是,即便有过性生活,接种疫苗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那哪些人不适合接种HPV疫苗?对HPV疫苗里的生物成分过敏的朋友不适合,现在怀着宝宝或者处于备孕期、哺乳期的姐妹,也不建议打。
4)生殖激素检查
生殖激素的检查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黄体生成素、促性腺激素、睾酮和催乳素的检查。
5)乳腺B超、乳腺癌基因检查
美国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有乳腺癌家族史做了基因测试,随后切除乳腺,避免了患癌风险。
而赖医生认识的另一位朋友就没这么幸运:去年她被诊断出乳腺癌,住院了80多天,自费近60万,有些靶向药还要跑去香港买,贵的一支两万多。
所以,提前检查真的很重要。
30-40岁
那该做什么检查呢?
如果你已经年满35岁,赖医生建议你增加乳腺B超,而且有时候可能需要做乳腺钼靶检查。
在这个时期,尽可能健康饮食,合理控制糖分的摄入,切忌节食或暴饮暴食。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代谢能力减弱,在同样运动量的情况下,身体代谢掉的热量会有所减少,超标的热量摄入和糖分摄入会对身体造成一定负担。
高能量食物(尤其是甜食)会造成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加大,进而可能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加大内分泌紊乱,对卵巢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40-50岁
从40岁开始,女性的卵巢功能就开始逐渐衰退,雌激素也会逐渐减少分泌,雌激素分泌的“退潮”,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内分泌变化,相应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将会增加。
50岁以上
50岁以上的女性基本上到了更年期或是绝经期,雌激素分泌量非常少。雌激素的减少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引发潮热、多汗等血管舒缩症状,同时会伴有心悸、头痛、头晕、易疲劳等表现。
这个时期,尤其应该留意身体各系统恶性肿瘤风险增加。
这里多说一句子宫内膜癌,一般女性停经后不会再出现阴道流血的情况,所以如果在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需要高度重视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50岁以后女性多发的老年病,体重大、高血压、糖尿病的女性朋友,需特别注意。研究显示,这些都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赖医生建议在40-50岁项目的基础上加上以下检查:
1)骨密度、骨代谢检查
2)肺癌筛查:先做肺部CT明确有无占位,医生认为有必要时可做肿瘤标志物NSE、CEA等;
3)胃癌筛查:幽门螺旋菌检查(HP)、胃镜、必要时进行肿瘤标志物CA724、CEA等;
4)结直肠癌筛查:肛门指诊、结肠镜、如果医生觉得有必要可能还要加查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等;
最后赖医生建议,为了减少骨质疏松,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要注意加强食物中钙的摄入,推荐摄入量为1000-2000mg/d。
哪些体检没有必要做?
接下来赖医生给大家讲讲哪些体检并无必要,好让大家少花冤枉钱,少走套路。
注:这些检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有其特殊的作用,这里说的没有必要是针对大部分女性朋友而言。
1)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这个词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肿瘤的代名词。以至于很多朋友体检,看到这个指标一高,就以为自己得肿瘤了。
然而肿瘤标志物真有这么严重么?其实没有。
肿瘤标志物升高≠得癌症。比如很多患有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其癌胚抗原(CEA)会轻度升高,有些乙肝患者,其甲胎蛋白(AFP)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更适合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而不是对普通人群进行无差别的检查。
2)PET-CT
不推荐大家在常规体检中选它!
这个检查很高端,融合了PET和CT两种技术,既能显示部位的解剖结构,也能显示器官的代谢水平,被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但它真的很贵,以前要1万多,现在降下来也要6000多,说实话很心疼。
除了要考虑钱包的感受外,在诊断上PET-CT也有两个缺陷——
第一个是假阴性:有些癌种和早期癌症,PET-CT可能“照”不出来。比如胃癌、肝癌、泌尿道癌,有时候伪装得跟正常组织显影一样,不是很有经验的医生可能看不出来。
第二个是假阳性:一些炎症、组织的良性增生等本身代谢旺盛,会被误判为“癌症”。
所以,PET-CT一般是确诊你有癌症时看有没有转移时可以考虑做,不建议您作为常规检查。
3)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这个检查最早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筛查,然而,它的准确性很依赖检查者的经验、手法,现实是目前有很多医院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会导致误诊。
而且目前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颈动脉彩超能够筛査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也没有证据显示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所以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査。
但如果你有中风家族史,最近经常有脑缺血症状(眩晕、头晕等),有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做该检查。
如何自己读懂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是身体的如实反映,但很多医学术语对大众而言都极为陌生,下面就将简单介绍几种,好让各位姐妹在下一次拿到报告时,心里能有个数。
1)乳腺超声
很多女性在体检时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有乳腺结节或乳腺增生。
结节有好有坏,好的情况就是女性在正常生理情情况下局部增生形成结节,这个不用管它,只需要进行随访即可。
但是,如果体检报告中出现“提示恶性病变”、“危险性>2%”,就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再去正规医院挂“乳腺外科”进行就诊。
2)经阴道超声
超声查出来发现有盆腔积液,这是怎么回事,要处理吗?
盆腔积液大部分情况是正常生理情况,很多女性在月经来临前后,都会出现积液,深度在3cm以下的基本可以观察,后期会吸收。
有些女性会查出子宫肌瘤。因为名字带“瘤”,着实给人吓一跳,惊出一身冷汗。
放心啦,子宫肌瘤大部分都是良性肿瘤,只有极小概率会转变为恶性。如果经血过多、腹部坠胀加剧,则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去医院治疗。
3)宫颈糜烂
有很多不良医院会给女性出一个宫颈糜烂的诊断。
其实,早在好多年前,妇产科已经形成共识,宫颈糜烂大部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及2008年宫颈糜烂的病名就已经被取消,而代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来进行恐吓,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
4)TCT检查
报告出现ASC-US、LSIL,什么意思?
妇科检查更重要的是用于宫颈癌筛查,也就是TCT和HPV检查。当TCT出现ASC-US(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LSIL(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时,需要结合HPV结果跟进后续诊疗。
此时建议前往妇科就诊。
5)HPV检查
HPV报告里有问题一般就是说你HPV哪一型是“阳性”。很多姐妹会慌了阵脚,但其实不必过于如此。
HPV其实是一个大家族,里面有100-200号人,里面有的是邪恶的会致癌的,有的就是天生善良没啥影响,有的就是懒惰不作为。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天生邪恶致癌的那几个成员,也就是HPV16、18型,建议与您的妇科医生沟通治疗方案。
另外,在这里温馨提示姐妹们:有高危型也不一定致癌,离致癌还有十万八千里,所以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就医是关键。
6)转氨酶
多说一句转氨酶,这个是关系到肝脏健康的一个核心指标。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有乙肝感染的女性需要注意转氨酶。
转氨酶是评判肝脏好不好一个基本的因素,是最直接反映肝细胞是否正在受伤害的指标。
转氨酶有四,分别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
很多姐妹光看名词都会被绕晕,我当年也是。现在赖医生教你简单看指标——
ALT、AST升高,更多的是表示“病毒、药物或者酒精导致的肝细胞损害和坏死。”
ALP、γ-GT升高,更多的表示“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损害。”
肝酶出问题,请到肝病专科就诊,临床上大部分病人处于临床早期,越早治越好,越往后拖越容易导致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体检费用。
一般的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不超过50元;宫颈TCT和HPV检查因为涉及到脱落细胞和病毒的检查,会稍微贵一些,一般在400块左右;子宫附件B超的费用大概在50元到200元左右,彩超会略微贵一些,基本在150元左右。
写在最后
最后,赖医生还有几句话想要告诉大家:
1.体检不是越贵越好,合适才最重要。
2.如果有不舒服,应该去看医生,体检只是针对大部分人的普通健康检查。
4、30岁之后,很多人才慢慢领悟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早点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就会比别人早点积累下这笔财富。
每个人曾经都想过要全世界,可经历过这一切,才晓得没有什么身外之物,比得上自己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