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有关健全职工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支出单位缴纳保险费不再划拨个人账户。从2022年开始将实现市级统筹。医保将逐渐走向统一,这些新规一定要了解。
一、医保个人账户
2020年以来,各地市纷纷出台医保统筹方案。经过2021年全年实践,2022年将全面实现市级统筹。换句话说,医保制度将在市级范围内实现全面统筹。
参考人员同城不同待遇现象将成为过去式,不仅如此,还会积极向省级统筹发展。新规出台之后,有很多人反映为什么自己医保账户里的钱少了呢?
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现象。目前我国职工医保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单位扣缴,一部分是个人缴费。单位缴费比例为7%,个人缴费则为2%。医保改革之前,两部分将同时进入职工医保账户。
改革之后,单位扣缴部分将不再进入职工医保账户。换句话说,只有个人缴费的2%会打入职工医保账户中。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了解了。
如果参保职工A从前缴费基数为7000元,按照改革之前的方法计算,A个人账户中有:7000*2%+7000*7%*30%=287元。改革之后每月打入医保账户的钱只有:7000*2%=140元。
相当于一个月减少147,一年下来有1764元。从直观上来看,打到医保账户里的钱确实变少了。按照我国保险法规定,医保缴费年限只有达到规定年限才能享受医保待遇。
比如,男性需要累计缴费年限达25年或满30年,女性累计缴费需要满20年或25年。医保改革稳步实施,未来也会逐步消除区域碎片化或与不利于公平互助的影响。
二、2个医保福利政策
首先是普通门诊跨省异地就医。截至2020年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机构有44413家,其中有效备案的异地就医人数为71万人。全国医保参保异地就医人数为4831万人,异地费用1338亿。
其中住院跨省异地就医人数585万人,直接结算达300.23万人次,费用为742.8亿元。不仅如此,普通门诊费跨省直接结算取得了长足进展。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南五省等12个省份先行试点。后来,2021年1月又增加了山西和辽宁等地。这些省份都可以实现普通门诊跨省异地就医。
其次,2022年发布了有关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个人账户可实现“多人使用”。《意见》指出统一了全省门诊统筹支付比例。比如三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为50%,二级机构为60%,一级以及以下基层机构支付比例为70%。
此外增加了统筹基金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个人账户资金还可以支付参保人员本人、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
此外还包括在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发生的费用。不过,个人账户不能用于购买体育健身、养生保健等不属于基本医疗支出范围的物品。
此外,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2022年之后都能享受报销住院费用。比如普通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可以报销,只不过各地报销比例各有不同。
参保人员妥善保护好门诊治疗单据,可作为医疗费用报销凭证。各地医保报销比例不同,以北京地区为例,在职职工门诊起付线为1800元,报销比例为医院70%,社区90%。
三、为何医保改革
其实国家进行医保改革,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群众。实施医保改革之后,能更大程度满足百姓看病、报销的需求。从前只有得了大病才能享受报销,很多病患为了报销只能过度检查。
如今进行医保改革之后,普通门诊看病也可以进行报销。有些常见慢性病虽然不用住院,但是需要经常吃药,对病患的生活也会有些影响。如今像高血压之类的慢性病都可以报销,极大减轻了负担。
从前不能报销的小病,如今也可以进行报销,比如感冒发烧、过敏等疾病。换句话说,医保报销覆盖面越大,越能为老百姓省钱,可谓相当贴心。
这次医保改革还有一个好消息。从前个人账户的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张医保卡只能由本人使用,如今改革之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使用医保卡。
比如持卡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都能使用医保卡。如此一来,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可以说,这一项改革真的是改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改革的医保主要针对的是职工医保,这项政策还没有惠及到城乡医保。相信随着医保改革力度和范围扩大,城乡医保也会有更多惠及百姓的好消息。
总结:
2022年医保新规定一定要了解。首先是个人账户的金额少了,这是因为少了企业缴纳的那部分费用。从前企业为个人缴纳的医保部分是直接打入职工个人账户里的,如今只有个人缴纳部分进入账户。
不过医保的报销范围更广了。从前只是部分大病才能享受报销,很多病患为了报销不得不做很多检查。如今普通门诊的头疼脑热也能报销了。
还有一个好消息,从前医保卡只能本人使用,如今可以说一张医保卡全家都能用,比如持卡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都能使用。这一条改革可以说极大减轻了家庭看病负担。有关医保改革小伙伴们都清楚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