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如何呢?下面是整理的重点,以及我分析的观点。
1、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应该就是两个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二代常规H2L2平台、重链HCAb平台;
2、公司的三条重要管线,一条(特那西普)失败、一条(巴托利单抗)卖身而且研发进度落后竞品两年(竞品上市卖的也不好)、还有一条(HBM4003)前途险恶(CTLA-4单抗,最难的赛道);
3、其于22年底成立子公司诺纳生物,利用公司平台技术,为各大药企提供研发服务;
4、和铂已经有16个项目BD,首付款有些已经收到,有些将在明年收到,潜在里程碑超过30亿美元。
6、公司到23年底的现金为1.4亿美元,有息负债为0.5亿,不考虑未来的收入,现金还能维持两年左右;
所以公司在进行战略方向调整,就是往CRO和BD方向发展,做成做卖铲子的公司。
其转基因小鼠全人源抗体药物产生平台:H2L2(常规包含两轻链两重链的全人源抗体)、HCAb(重链抗体),这两个平台还是其有优势的,和铂会用这两个平台,以及其子公司诺纳生物来进行CRO,以及自研出早期管线进行BD。
总而言之,和铂目前还是处在比较大的困境之中,重要看点,就是其二代全人源小鼠平台的领先优势,到底能保持多久,以及能否开发出重要的BD管线,我觉得难度挺大,主要的还是人的问题。
我给55分。
(一)公司业务:
2、公司简史
2016年
1月,王劲松卸任赛诺菲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开始创业
12月,公司成立,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并A轮融资;
2017年
9月,从韩国HanAllBiopharma引进的全球新生物大分子药物HBM9036滴眼液(特那西普)
2018年
1月,A+轮
8月,B轮
8月,靶向新生儿Fc受体(FcRn)的HBM9161临床申报获批。
2019年
6月,宣布免疫学研究领导者KennethM.Murphy博士加入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
2020年
2月,新一代抗CTLA-4抗体HBM4003在美国获批新药临床试验许可。
3月,B+轮
7月,C轮,估值60.46亿港币。
9月,与华兰基因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一个双抗项目BCMA/CD3。这是和铂生物成立后第19项公开合作。
12月,港股上市,募资15.988亿元港币,约合美元2.06亿。
2021年
3月:特那西普(HBM9036)三期临床试验首位患者成功入组用药。
3月,CTLA-4抗体在中国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6月,HBM4003联合PD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实现首例患者给药。
与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双抗及CAR-T创新性肿瘤免疫疗法;
与百图生科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以双方AI和抗体技术平台的叠加优势开发创新抗体产品;
2022年
10月,特那西普临床失败;
2023年
12月,进度最快的巴托利单抗(9161)宣布暂时撤回上市申请;
3、背景知识:
关于人源化抗体、全人源抗体的区别:
老鼠自身为了对抗外部抗原就会生产上千万个不同的抗体,然后把这些抗体进入高通量筛选机器全自动筛选和分类,找出多个高质量的候选抗体,然后优化这些抗体使其有更好的成药性,最后选最好的候选抗体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而如果直接用转基因小鼠,让其直接产生人类抗体而非小鼠抗体,也就是说,这些小鼠的免疫系统能直接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抗体,这种就叫全人源抗体。
人源化抗体尽管替换了大部分非人序列,但仍可能含有一些小鼠的残留序列,这可能会稍微增加它们的免疫原性,即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可能性比全人源抗体要高。
全人源抗体技术在21世纪初进入临床应用,2022年获批的阿达木单抗就是全人源抗体技术;人源化抗体是在1990年代中末期进入应用,曲妥珠单抗就是人源化抗体。
制备全人源转基因小鼠的技术门槛非常高,而且还有很高的专利壁垒需要逾越,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
转基因小鼠平台开发全人源抗体具有更好的成药性和开发效率。
在2019年全球十大畅销抗体中有三种全人源抗体、三种人源化抗体,其中三种全人源抗体销售在十大畅销药中收入占比超40%,全球第一个全人源化单抗阿达木单抗2002年上市,至今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药品销售榜首。
目前有超过30个全人源抗体被FDA批准上市,其中超过70%的全人源抗体是利用转基因小鼠平台开发的。
4、公司技术平台
和铂的技术平台主要有两个:HarbourMice和HBICE平台;
其中HarbourMice是转基因小鼠全人源抗体药物产生平台,又分为H2L2(常规包含两轻链两重链的全人源抗体)、HCAb(重链抗体);这两个平台都具有产生抗体药物的较大潜能,可以加快抗体发现和新药研发过程,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使用该平台的超过45家跨国药企、生物制药公司、科研学术机构的验证。
(1)HarbourMice中的H2L2:
H2L2转基因小鼠能够产生常规的包含两轻链两重链的全人源抗体;
(2)HarbourMice中的HCAb:
HCAb转基因小鼠可以产生出全新的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重链抗体的大小只有常规IgG抗体的一半,但是具有和IgG抗体类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Fc介导的效应功能,而且不需要人源化或其他额外的抗体工程改造。
由于不含轻链的这一特点,重链抗体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轻链错配和异源二聚化的问题,使得这一技术平台能够开发出常规抗体平台难以实现的产品。
由于没有轻链错配,适合做双抗,且此平台作为开拓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工具,其应用范围不仅只有双抗,还可用于CAR-T、诊断、纳米抗体、偶联物载体等一系列领域,在设计和应用上较经典型抗体更加灵活,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3)双特异性抗体HBICE
HBICE是基于HCAb的免疫衔接器多特异性抗体平台;
和铂在HCAb平台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开发了HBICE双抗平台,选择免疫细胞衔接器切入双抗赛道。
利用HCAb设计双抗的结构更加灵活,更容易开发新型的多价双抗。平台拥有非常良好的灵活性,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结构和结合方式的分子,例如“2+1”非对称结构的双抗等,以实现那些依靠组合疗法无法实现的分子作用机制。
5、公司产品
(1)巴托利单抗(HBM9161)
(2)特那西普(HBM9036)
针对中重度干眼症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原本预计在22年底申请上市,后来在22年10月终止了该药的3期临床,现在官网已经没有这条管线了。
(3)Porustobart(HBM4003)
作用机制是通过2种机制刺激免疫系统:抑制CTLA-4与共刺激分子B7相互作用引起的负信号;及通过增强ADCC清除瘤内免疫抑制性Treg。
该管线,在2024年5月显示,初于二期临床中;
但市场对该管线比较悲观,原因如下:
B、当今是双抗大行其道,单抗的竞争力薄弱;
(4)HBM9033:
HBM9033是一款靶向特异性靶向人间皮素(MSLN)的ADC,目前处于1期;
(二)高管及股权:
2、王劲松: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64年出生。
王劲松博士在学术方面积累了多年跨国经验,学术界和工业界两栖,是行业内集“临床医生、科学家、跨国药企高管、创业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从百美施贵宝到赛诺菲担任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和亚太区转化医学负责人,再到自主创业,具备从研发到临床的实力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