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方式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行业,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搞混,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置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核磁共振的优势:
1、对人体没有损害;
2、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层一层层地扫描而有可能跳开病变位置;
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很慢而无法胜任;
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位置的检查优于CT。
核磁共振的缺点:
1、和CT相同,MRI也是影像诊断,许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MRI)仍无法诊断,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花销要高昂得多;
3、对胃肠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4、身体留有金属物品者不适合接受MRI。5.危重病人不能做派特CT是目前可在活体上显视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已经普遍用以各种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与MR的成像原理有本质的区别。
(1)灵敏度高。PET是一种反映分子代谢的显像,当病症初期发生分子水平变化阶段,病变区的形状结构从未表现不正常,核磁共振(MRI)、CT检查还不能明确诊断时,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还能进行定量分析,达到初期诊断,这是目前任何影像检查所无可比拟的。
(2)特异性高。核磁共振(MRI)、CT检查发现脏器有肿瘤时,是良性还是恶变很难做到判断,但PET检查可以根据恶性肿瘤高代谢的特点而做到诊断。
(3)全身显像。PET一次全身显像检查便可获得全身每个区域的图像。
PET-CT往往能够处理同歩扫描的问题,同时,通过CT扫描获得密度图,用以散射效正,可以极大地提高精度和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