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保健品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然而,日常生活中,一些以保健品为幌子的“坑老”事件不时发生,老年人容易遭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骗局。这期老友记,我们就带各位老友了解那些常见的保健品“坑老”套路,避免上当受骗。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张柳静
老人痴迷购买“三无”保健品
套路颇多老人易陷入消费陷阱
一些保健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采用“嘘寒问暖”的方式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进而推销产品。他们夸大保健品的功效,甚至编造虚假的医疗案例骗取老人的信任。
詹军豪表示,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子变小,与社会的联系减少,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在这种情况下,保健品推销员的关心和陪伴成为他们情感上的寄托,老人更易受到影响。
“保健品”实为“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2014)的定义,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即为保健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日常提及的保健品,官方称之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如果销售人员称这款或那款保健品能治什么病,一般就是骗人的。
因此,在购买保健品前,老年人应该了解产品的真实成分、功效和副作用等信息。购买药品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按医嘱服药,同时应查看医生是否具有医师执业证或者药店是否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谨防上当受骗。有个很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在购买时认准保健品专属标志“蓝帽子”,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