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是每个女性必不可少的日用品,甚至不乏爱美男士也会时不时敷个面膜,注重自己的日常保养。可你造吗各类化妆品暗藏风险,大品牌也不一定就靠谱……
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发布7次全国性化妆品抽检公告,发现防晒类化妆品322批次不合格,其中45批次为假冒产品;面膜类化妆品89批次不合格;祛斑类化妆品60批次不合格。
而各省/自治区的食药监局也有16个发布了化妆品质量公告,共抽检出229批次各类不合格化妆品。其中,祛斑美白类产品、祛痘类产品、面膜类产品分居不合格批次数量前三!
重点是,这些不合格产品中,不乏那些知名大品牌屡次上榜!面对这样的数据,咱还能愉快玩耍吗
对此,新京君盘点出了这些不合格化妆品的五大问题,赶紧来看看,有没有你用过的呢
2016年不合格化妆品“五宗罪”
解读专家
解放军第309医院皮肤科主任梁晓博
“一宗罪”
面膜类产品非法添加糖皮质类激素
涉及品牌
韩后、仟佰草、金诗美、一品婷、军医生、莱润、施美嘉利、白药、美之韵
梁晓博表示,有些化妆品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长期含有激素的化妆品,会导致皮肤变薄、潮红发痒,有的甚至出现多毛症状。
梁晓博说,他在临床中接触到很多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一旦停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化妆品脸上就会不舒服,有点像“成瘾”一样,而正规的化妆品不应出现这样的情况。
新京君在盘点中也发现了这类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国检还是地方抽检,几乎所有不合格的面膜类产品都出现了非法添加糖皮质类激素的问题,还有一部分祛斑类产品也同样出现了上述问题。
△仟佰草松茸蜗牛修复清敏蚕丝面膜曾被检出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
而且,有些产品添加的激素用量非常高,比如:
湛江市依祈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依祈美白透红A剂,测出的倍他米松戊酸酯为1101μg/g,登上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的祛斑类产品非法添加激素黑榜榜首。
“二宗罪”
祛痘类产品非法添加抗生素或激素
善珍堂、纯美思忆、益肤净、御清堂
青春痘、粉刺是很多人“成长的烦恼”,琳琅满目的祛痘类产品哪一款效果更好呢如果你选择的祛痘类化妆品,使用一次就立竿见影,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因为这其中的有效成分很可能是非法添加的抗生素或激素。
除了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物质外,祛痘类化妆品另一招“快速祛痘”手段就是添加抗生素,包括氯霉素、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比如:
广东雅丽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乐新益肤霜(粉刺全效)中,检出的甲硝唑为3267μg/g。
△新乐新益肤霜(粉刺全效)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信息,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长期使用添加抗生素的化妆品,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糜烂、脱屑、瘙痒、灼热等。氯霉素还会使白细胞减少,抑制骨髓,造成肝损害。从长远来说,抗生素滥用还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使得药效降低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梁晓博指出,自抗生素发明以来,耐药性成为了抗生素面临的最大问题,临床上一般采取内服的方法,外用抗生素虽然有皮肤科在用,但因局部外用抗生素浓度很难控制,易产生耐药性,需要由医生严格把握。
少量局部外用有可能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化妆品中违规用到的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不用做皮试,不容易过敏,加上比较廉价、原材料易得,因此被一些不法商家滥用。
“三宗罪”
祛斑美白类产品汞超限将损害肾脏
采妮雅、金诗美、白药、金美拉、美肤堂、御春美、派美、娇丽
由于汞离子能干扰皮肤内酪氨酸变成黑色素的过程,迅速起到美白作用,因此被一些不法商家添加到美白祛斑化妆品中,以突出产品功效。
此次盘点中,新京君发现,化妆品的汞超限问题很严重。以国家食药监总局12月21日发布的全国祛斑类产品抽检公告为例,60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31批次产品汞含量超限,其中有26批次的汞含量超限在千倍以上。
其中,由广州丽欣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焕采雪肌无瑕霜,汞含量竟高达45426mg/kg。也就是说,这款无瑕霜的汞含量超过标准的4.5万倍!
更大的问题是,汞通过皮肤吸收并蓄积在体内,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会引发慢性中毒,损害人体肾脏等器官。
“四宗罪”
防晒类产品成分不符假冒现象严重
卡芙兰、雅漾、韩后、赫拉、温碧泉、韩束、丸美、柏氏、珀莱雅、植物医生、索芙特、谜尚
一项在美国皮肤病协会会议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紫外线是致使皮肤衰老的罪魁祸首,有效防晒可使人看起来更年轻。涂防晒霜,自然是抵挡“刀刀催人老”的紫外线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你的防晒霜真的如它标示的那样防晒吗
在盘点中,防晒霜偷工减料的问题也不在少数。不少防晒产品实际检出防晒成分与产品批件及标志成分不符,有的甚至根本不含防晒剂。
比如,卡芙兰美白隔离防晒乳、温碧泉透轻盈防晒乳、韩后轻盈优护防晒乳等产品中,没有检测到产品批件或者标签标志中所标明的防晒剂。
△韩后轻盈优护防晒乳
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发布的7条化妆品抽检公告中,有4条为防晒类化妆品的抽检,共发现322批次产品有问题,其中有很多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大品牌,如雅漾、韩后、赫拉等,而且有的品牌屡屡登上黑榜。另外,这322批次问题产品中,还有45批次系假冒。
防晒类产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在产品上市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特殊用途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
业内人士表示,防晒产品配方迭代速度很快,但受限于现行申报流程的低效率和高费用,导致绝大部分持证企业在更新配方时,并没有及时履行更新手续。有些品牌还会委托第三方申请特证,或委托第三方加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厂家实际生产配方与申报配方出现不一致。另外,由于防晒剂成本相对较高,也不排除某些品牌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按照申报配方添加相应成分,而是“偷工减料”。
“五宗罪”
宾馆沐浴液细菌扎堆、防腐剂超标
霸王、鹏美、丝维雅、斯纳尔、沙蒂、奥芙曼
不管是旅游还是出差,都免不了在宾馆酒店住宿。当你洗澡的时候,是否想过,宾馆专用的沐浴液其实暗藏“杀机”
2016年,山东和广西两地对宾馆专用沐浴液进行了专项抽检,在28批次产品中,有6批次菌落总群超标,有的产品还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
除了宾馆专用沐浴液外,家用洗发乳、护发素也出现了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其中,霸王乌发固发洗发液因菌落总数超标在福建省的抽检中被点名,检验结果为菌落总数3200CFU/g,而标准中规定则是≤100CFU/g。
△霸王乌发固发洗发液
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属于微生物指标,微生物对化妆品的污染,不仅影响产品本身的质量,且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产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
另外,还有20批次产品存在防腐剂超标问题,均被检测出化妆品用防腐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CMIT)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超标,最高的超标3.8倍。
2014年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通告,限制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作为防腐剂在清洗型化妆品中使用,因其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不过,也有日化专家对媒体表示,这两种物质杀菌功能远大于防腐功能,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看完这2016年的不合格化妆品“五宗罪”,新京君如遭晴天霹雳,这里面有不少品牌都是自己常用且一直信赖的,可现在居然告诉我,要么是含有各种禁用物质,要么是说自己防晒多么牛结果压根儿没加有效成分,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细菌,大品牌化妆品竟也如此……看来爱美也要当心,往脸上用的东西还是尽量少些吧~(采写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