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80:20养鱼技术概念,是指池塘在收获时其产量约80%是一种摄食颗粒饲料或专用饵料的“高价值鱼类”,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其它鱼类。
一、池塘标准
面积5-20亩,保水深
2."5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量高。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NY5051的规定。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林和房屋,配备增氧机(每亩
0."3-
0."5千瓦,推广使用纳米微孔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
二、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捕捞后,清除淤泥,让阳光暴晒和冰冻7-10天。亩用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消毒(带水清塘1米水深用生石灰150公斤),或用漂白粉清塘,亩用10公斤(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漂白粉20公斤),7-8天后,灌水1米,亩施腐熟有机肥(如猪、鸡粪)500公斤(新池亩施腐熟有机肥800公斤)左右,培肥水质,5-7天后投放鱼种。
三、投放鱼种
鱼种以冬季投放为宜,尽可能早放,使鱼种提前适应新的环境,相对延长生长期,在水温6-10度的范围内,比较适宜鱼种的捕捞和运输,不易碰伤鱼体,有利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放养时应选择晴天无风的日子进行,冰冻天气不宜放养鱼种。以青鱼为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配养鱼。鱼种规格大,可少放,其它套养鱼种如草鱼、黄颡鱼等可少量放养,不宜放养与青鱼
—1—
食性相近的鲤鱼等品种,否则影响青鱼摄食。
鱼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体表光滑,鳞片完整,色泽鲜明,无病无伤。
放养模式列表如下,供参考。
80:20池塘养殖青鱼放养模式
放养情况
主养鱼数主养鱼规鲢鳙主养鱼产
量(公斤/
亩)收获情况
主养鱼规格(千克/尾)鲢鳙(公斤/亩)品种
量(尾/亩)格(克/尾)(尾/亩)
青鱼300-6002-3200
四、鱼种消毒
投放时用3%的食盐水或15PPM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
五、饲料投喂
1、饲料要求:
2、投喂技术:
采用驯化投饵,使鱼形成集中抢食习惯,每10亩左右设投饵机一台,按“四定”投喂法进行。
3、投喂次数:
水温15-20度,每天中午投喂1次,水温22-29度,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水温高于30度,每天投喂1次。
4、投喂量:
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量灵活掌握。
—2—
六、轮捕
从6月起,可根据成鱼规格、市场等情况每月轮捕1次。
七、日常管理
1、水质监测与管理:
2、合理使用增氧机:
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阴雨天后半夜开机至7时左右,防止泛塘。
3、经常加注无污染的新水,保持池水活爽,在外源水质受污染时,应采取生物制剂改善池水。
4、早晚巡池,观察鱼的活动、病害等情况。
4、搞好鱼病预防:
每月对水体消毒1-2次,一般先杀虫后杀菌。渔药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严禁使用禁用渔药、渔饲料。发生病害时,要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在技术员指导下对症用药防治。
5、做好生产日志。
八、有关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出血性败血症
病症:
由一种未定名的病毒所引起的。与草鱼出血病相似,体表充血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肠道、肌肉充血。
防治方法
(1)给青鱼种注射灭活疫苗,方法同草鱼种。
(2)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
0."25~
0."5千克,研成粉末,煎煮或用开水浸泡过夜,与饵
—3—
混合投喂,连续5天。
(3)在发病季节,鱼塘每立方米水体,用敌菌灵
0."6克或硫酸铜
0."7克全池遍洒,2天为一个疗程。
(二)暴发性出血病
是目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种类最多、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急性传染病。症状:
发病早期,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体表严重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中有淡黄色或红色积水,鳃、肝、肾颜色较淡,且呈花斑状,肌肉和肠充血。
预防措施:
1、"池塘清淤,晒塘,冰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加注新水,每10-15天泼洒一次益生活水素或渔家乐等生物制剂,改善水体条件。
3、"食场周围5-7天交替泼洒氯制剂和碘制剂,进行食场消毒。
治疗方法一:
第1步用杀虫宁或鱼虫净杀灭鱼体表及水体中的寄生虫。
第2步用净水消毒清或一元二氧化氯杀灭鱼体表及水体中的细菌。
第3步内服嘉菌敌1号(每公斤饲料2克)+胆肝宁(每公斤饲料2-4克)+水产应激维C(每公斤饲料
0."5克),连续5-7天。
治疗方法二:
第1步调水。先用绿水灵或双效底净调节水体。
第2步泼洒血立停1次,严重的隔一天后再重复1次。
第3步内服保肝宁(每公斤饲料2-4克)+内服止血康(每公斤饲料2-4克)+水产应激维C(每公斤饲料
—4—
每天100公斤摄食鱼按3公斤药饵计算投饵量。
(三)水霉病
因鱼体受伤感染真菌,体表长出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流行在2-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