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工程的基本流程框图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组成3
水源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存在多种水源时,选择水源一般按以下顺序选择:⑴可直接饮用或经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即可饮用的水源,如泉水、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山溪水、无污染的洁净水库水、和无污染的洁净湖水;⑵经常规净化后即可饮用的水源,如江、河水、受轻微污染的水库水及湖泊水等;⑶便于开采,但需经特殊净化后方可饮用的地下水源,如含铁(锰)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水源、高氟水源。⑷需进行深度处理的地表水;水源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存在多种水源20二、设计用水量及各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设计供水规模按设计水平年的用水量确定设计用水量的组成1.生活用水量;2.畜禽饲养用水量;3.企业用水量和公共建筑用水量;4.消防用水量;5.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6.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二、设计用水量及各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设计供水规模按设计水平21
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
对于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22
1.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W
=Pqf/1000
其中:P=P0(1+γ)n+P1
式中W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3/d;
P
—设计水平年用水人数,人;
P0—设计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人。在设计中P0对那些户籍虽在本地,但常年在外务工或工作的人员不应计入。
1.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23
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
n—工程设计年限,a;
P1—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根据各村镇的人口规划以及近年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人;
q—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表确定;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24
2.公共建筑用水量农村公共建筑主要指学校、机关、医院、饭店、旅馆、公共浴室、洗车场、商店等,根据其性质、规模及其用水定额确定用水量。
条件好的村镇,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确定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规范GBJ15中的公共建筑用水定额适当折减,一般可按照15~25L/d·人计算。
缺乏资料时,公共建筑用水量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25%估算,其中村庄为5%~10%,集镇为10%~15%,建制镇为10%~25%,其中无学校的村庄不计此项。2.公共建筑用水量25
3.牲畜用水量。农户散养牲畜、家禽不计用水量。对于专业养殖场,应根据畜禽饲养方式、种类、数量、用水现状和近期发展计划,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参照工程所在地实际用水情况确定。3.牲畜用水量。农户散养牲畜、家禽不计用水量。对于专26
4.企业用水量。企业生产用水量,应根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近期发展计划和当地的生产用水定额标准确定。
6.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一般可不计此项。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或规模较大的集镇可根据需要适当考虑。
7.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宜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25%取值,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集镇取较高值。
8.水厂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和净水构筑物(设备)类型确定。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10%计算;只进行消毒处理的水厂,可不计此项。
6.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一般可不计此项。对于经济条28
最高日用水量应为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企业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其它未预见用水量之和。
最高日用水量应为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畜29在确定供水规模后正确划分工程类型工程类型ⅠⅡⅢⅣⅤ供水规模W(m3/d)W>1000010000≥W>50005000≥W>10001000≥W≥200W<200在确定供水规模后正确划分工程类型工程类型ⅠⅡⅢⅣⅤ供水规模W30
最高日用水量:设计年限内一年中用水量最大一日的用水量日变化系数:Kd=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Kd
变化在1.3~1.6之间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用水量最大的一天中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时变化系数Kh
:Kh=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Kh
通常变化在1.6~3.0之间
最高日用水量:设计年限内一年中用水量最大一日的用水量31给水系统中所有构筑物都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给水系统的设计基础:最高日用水量Qd1、以地表水作为水源设计流量:QI=αQd/T(m3/h)
α:水厂自用水量系数(生产用水)α=1.05~1.10
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34其计算流量按照用水量变化曲线和二级泵站工作曲线确定。二级泵站、水塔(高地水池)、管网1.管网不设水塔时工况:二级泵站供水量等于管网用水量,任何小时的供水量都应等于用水量。二级泵站
管网
输水管清水池其计算流量按照用水量变化曲线和二级泵站工作曲线确定。二级泵站35结论:设计流量应满足二级泵站: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输水管: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管网: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要求:①清水池作为调节构筑物,容积应足够大;②泵站内设计麻烦,需考虑水泵大小搭配,以适应每小时的用水量变化,并保证水泵在高效范围内运转。结论:设计流量应满足36管网中设网前水塔二级泵站:分级工作管网: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输水管(泵站—水塔):水泵最大一级供水量二级泵站
输水管水塔清水池管网中设网前水塔二级泵站管网输水管水塔清水池37三、调节构筑物---清水池和水塔农村水厂由于规模小,且考虑到管理与停电等因素,某些水厂或泵房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因此一般情况下均要设置水量调节构筑物。
2.水塔设置的管道进水管出水管排水管溢流管——不设阀门水塔46有效容积:
W=W1+W2W:有效容积,m3W1:调节容积,m3W2:消防贮水量,m3,W2=nqxtn:同时发生火灾次数
qx:一次火灾室内消防用水量
管井
大口井
复合井管井大口井复合井49
渗渠
辐射井渗渠辐射井50管井构造、施工和管理一、管井构造管井:因其井壁和含水层进水部分均为管状而得名,通常用凿井机械开凿,俗称机井。
完整井非完整井管井构造: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过滤器是否贯穿整个含水层管井构造、施工和管理一、管井构造——过滤器是否贯穿整个含水层51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52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53(一)井室作用:1.安放各种设备
2.进行维护管理的场所
3.保护井口使井水免受污染管井中的抽水设备深井泵深井潜水泵卧式水泵——由井的出水量、动水位、静水位和井的构造来确定(井径、井深)(一)井室——由井的出水量、动水位、静水位和井的54井室结构:深井泵房——泵体和扬水管安装在管井内,泵座和电动机安装在井室内;深井潜水泵房——水泵和电动机安装在管井内,控制设备安装在井室内;卧式泵房——水泵和电动机安装在井室内;地面式——便于维护管理,防水、防潮、通风、采光条件好;地下式——便于总体规划,噪声小,防冻条件好。井室结构:55(二)井壁管1.作用:加固井壁;隔离水质不良或水头较低的含水层;保证施工时,竖直钻孔方向2.材质:1)钢管:适用的井深范围不受限制2)铸铁管:适用的井深<250m3)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适用井深<150m(二)井壁管1)钢管:适用的井深范围不受限制56(三)过滤器1.作用:集水保持填砾与含水层的稳定防止漏砂和堵塞
——过滤器是管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基本要求足够的强度和抗蚀性良好的透水性保持人工填砾和含水层的渗透稳定性
(2)井口68(3).进水部分
进水部分:井壁进水孔有水平孔与斜形孔两种型式。大口井混凝土井壁宜采用直径为50~100mm圆形进水孔。
大口井进水段井壁孔隙率宜按15~20%设计。(3).进水部分69五、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水源分:河流、湖泊、水库、海水取水构筑物活动式:浮船式、缆车式按构造形式不同固定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五、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水源分:河流、湖泊、水库、海水取水构筑70一、江河的径流特征1.江河的水位和流量的特征——径流变化规律是取水构筑物设计的重要依据水位流量流速设计最高水位:按设计防洪标准设计设计最低水位:水源情况供水重要性按保证率90~97%的枯水位确定一、江河的径流特征水位设计最高水位:按设计防洪标准设计按保证71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般按设计防洪标准确定。设计枯水位和设计枯水流量的设计频率,应根据水源情况和供水重要性选定。当地表水作为城镇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位和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当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技行有关部门的规定选取。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般按设计防洪标准确7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与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相比具有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投资较大,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在水源水位变幅较大时尤其突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设计时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土建工程一般按远期设计,一次建成,水泵机组设备可分期安装。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与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相比具有取水可靠,80采用岸边式取水一般应符合如下条件(1)河水主流靠近取水岸,或靠取水岸有稳定的主流深槽,即岸边有足够的水深,能保证在最低水位时也可安全取水。(2)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避免取水构筑物建成后,改变主流位置,而使取水地段产生淤积。(3)岸边为地质条件较好的陡坡,如岩石陡坡,这样,取水构筑物设在陡岸可减少连接堤岸的工程量,同时岸堤对河流水力条件影响较小,不致引起河床变形。
(4)在水位变幅大,特别是急涨快落且流速大的取水河段上,采用竖井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具有管理操作方便、取水安全可靠等优点。(5)水中泥沙、漂浮物和冰凌较严重的河流上不适宜采用自流管取水时。采用岸边式取水一般应符合如下条件(1)河水主流靠近取水岸,或81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岸边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足够的水深,水质、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不大由进水间、泵房组成(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合建式——进水间与泵房合建分建式——进水间与泵房分建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821.合建式特点:进水间与泵房合建,设备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较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1.合建式83
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进水间与泵房合建,水经进水孔进入进水室,再经格网进入吸水室,然后由水泵抽送至水厂或用户。进水孔上的格栅用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进水间中的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
合建式的优点是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水泵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管理维护方便;缺点是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只有在岸边水深较大,河岸较陡,同时河岸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以及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才可采用。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进水间与泵房合建,水经进水孔进入84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85
(1)基础呈阶梯布置的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在河岸地质情况较好(岸边为基岩)的条件下才可采用这种布置形式,以保证不致因进水间与水泵间的基础标高不同而引起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陷。由于进水间与水泵间的底部标高不同,可减小泵房的建筑高度,节省土建投资,便于施工。但在枯水期低水位时,水泵不能自灌引水需采用抽真空方式或灌注压力水引水方式,对运行管理不方便。(1)基础呈阶梯布置的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86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87(2)基础呈水平布置的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进水间与水泵间的底在同一标高上。在岸边地质条件较差,不宜作阶梯形基础布置时采用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的取水构筑物多用卧式泵,安装在最低设计水位以下,使水泵自灌引水启动,运行管理方便。但由于水泵间高度大,建筑面积(包括相应的进水间面积)也较大,因而造价较高,检修不便,水泵间通风条件较差。(2)基础呈水平布置的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88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89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进水间设计要点(1)根据安全运行,检修和清洗、排泥等要求,进水室通常用隔墙94岸边式取水泵房的设汁特点
利用伸入江河中心的进水管和固定在河床上的取水头部取水的构筑物,称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由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间和泵房等部分组成。
当河床稳定,河岸平坦,枯水期主流远离取水岸,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较差,而河中心具有足够的水深或水质较好时,宜采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利用伸入江河中心的进水管和固定在河床上的取水头部取水1001.集水间、泵房与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泵房、进水间基本相同2.取水头部常用的有喇叭管、蘑菇形、鱼形罩、箱式、桥墩式、斜板和活动式等1.集水间、泵房1011)形式喇叭管——适宜中小取水量
——设有格栅,构造简单,造价低1)形式102蘑菇形——适宜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头部高度较大,带入的泥沙及漂浮物较少鱼形罩——适宜于水泵直接取水
——两端带有圆锥头部的圆筒,设进水孔,外形趋于流线型,水体阻力小,进水面积大,可有效减少堵塞蘑菇形——适宜中小型取水构筑物103箱式——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箱式——中小型取水构筑物104斜板式——便于沉淀泥沙,适用于粗颗粒泥沙较多的河流斜板式——便于沉淀泥沙,1053.进水管自流管虹吸管进水暗渠进水管一般不应少于两条进水管的冲洗:防止管内淤积顺冲反冲进水管流速的确定:不淤流速≮0.6m/s
冲洗时1.5~2.0m/s3.进水管106河床式取水的类型
1)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进入集水间,集水间可与泵房合建或分建。自流管取水工作可靠,但敷设自流管时开挖土石方量较大,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河岸可以开挖敷设自流管时。在河流水位变幅较大,洪水期历时较长,水中含沙量较高时,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或设置高位自流管取上层含沙量较少的水。河床式取水的类型107选择自流管取水构筑物的位置时,特别要注意在洪水期河流底砂及草情对取水的影响。在洪水期容易发生泥砂淤积的河段,如主、支流交汇处,凸岸处或在河水回流区内,均不宜布置自流管取水构筑物。另外,在高浑浊度的游荡性河段或河心滩、河心洲发育的河段,也不宜采用自流管取水。选择自流管取水构筑物的位置时,特别要注意在洪水期河流底砂及草108
2)虹吸管取水河水通过虹吸管进入集水井中,然后由水泵抽走。河水高于虹吸管顶时可自流进水;河水低于虹吸管顶时需抽真空。
当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处于枯水期主流远离取水岸、水位又很低、河流水位变幅较大,以及河滩宽阔、岸坡高而陡、且河床多为坚硬的岩石或土质的河床如果采用自流管取水,势必自流管需要埋设很深,施工时要开挖大量的土石方,并且要进行水下施工或铺设自流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防洪墙等水工构筑物时,宜采用虹吸管取水。2)虹吸管取水109
给水处理是将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的水质,处理成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用水水质要求的过程。因此,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将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而定。原水的水质越好,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简化,水质的要求越易达到。但是,随着原水污染的加剧,水中影响健康的有机和无机杂质常会增加,水处理流程必然趋于复杂,因此选择质优量多的水源,以简化水处理工艺流程,节省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进行水源保护以避免污染,保证良好的水源水质,更是迫切的任务。五、给水处理给水处理是将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的水质,处理成符118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当然,根据水源水质的不同,处理工艺也有所不同。“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生活饮用水的常规119
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可只进行消毒处理。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20度、瞬间不超过60度时,宜采用慢滤加消毒或微絮凝加消毒的净水工艺。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500NTU、瞬间不超过1000NTU时,宜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消毒的常规净水工艺。原水含沙量变化较大或浊度经常超过500NTU时,可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加设沉砂池。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可只进行消毒处理。120
121I~III型工程宜采用净水构筑物,其中III型工程可采用组合式净水构筑物;IV、V型工程可采用慢滤或净水装置。I~III型工程宜采用净水构筑物,其中III型工程可采用组合122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123净水构筑物应设排泥管、排空管、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备等。构筑物的主要通道上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与水接触的各种设备、材料、药剂、净水装置等,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净水构筑物应设排泥管、排空管、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备等。124净水工艺选择与供水规模的关系
净水工艺流程是指按照水源水质和饮用水水质要求,所采用的一系列净水构筑物的组合,合理选择净水工艺是水厂建设的关键问题。水处理技术可分为若干工艺单元。这些单元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应用,这样就组成了水厂的工艺流程,水处理工艺单元有:自然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除铁除锰、软化以及臭味控制等。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去除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净水工艺选择与供水规模的关系净水工艺流程是指按照水源水质和125
混凝处理是向水中投加凝聚剂,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和细小的悬浮物相互凝聚长大,形成具有沉淀性能良好,尺寸较大的絮状颗粒(矾花),使之在后续的沉淀工艺中能够有效的从水中重力沉淀下来。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混凝处理是向水中投加凝聚剂,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和细132混凝:就是在原水中预先投加凝聚剂,在凝聚剂的溶解和水解产物作用下,使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集为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的过程,其中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凝聚: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的过程。混凝:就是在原水中预先投加凝聚剂,在凝聚剂的溶解和水解产物作133
投药是混凝的必要前提,混合、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参数,结合原水性质选用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力条件是混凝工艺上的技术关键。
投药是混凝的必要前提,混合、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134(一)、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1.凝聚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原水悬浮物含量及性质、pH值、碱度、水温、色度等水质参数,及原水凝聚沉淀试验或相似条件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和水厂管理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135自来水厂常用的凝聚剂主要有:(1)铝盐:硫酸铝(Al2(SO4)318H2O)
聚合铝(碱式氯化铝)(PAC)(2)铁盐:三氯化铁
TeCl32.高浊度水可选用聚丙烯酰胺作助凝剂。3.低温低浊水可聚丙烯酰胺或活化硅酸作助凝剂。4.原水碱度较低时,可采用石灰乳液作助凝剂。自来水厂常用的凝聚剂主要有:136(二)、凝聚剂和助凝剂的投加:向原水中投加凝聚剂的方法有干投法与湿投法两种,村镇水厂宜采用湿投法。湿投法:就是把混凝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投入被处理水中。混凝用的固体药剂要充分搅拌溶解,并严格控制药液浓度不超过5%。混凝药剂配好后,应继续搅拌15分钟,再静置30分钟以上方可使用。(二)、凝聚剂和助凝剂的投加:137
1)溶液池容积:1)溶液池容积:138
溶解池容积:
W1=(0.2~0.3)W2m3一般建于地下便于操作,池顶高出地面0.2m左右。溶剂腐蚀性强时要注意防腐。同时还要考虑池子的残渣排除、放空措施,池底坡度不小于2%,超高0.3~0.5m。溶解池容积:139注意: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当药剂量较小时候,也可以在溶液池上部设置淋溶斗代替溶解池。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于依靠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应有工作台,池底坡度不小于2%,底部应设置放空管。必要时设置溢流管。药剂的投加浓度一般采用5%~15%(按照商品固体质量计算)。注意:140
2)药剂的配制1.为加速药剂的溶解,应设搅拌装置(1)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药;(2)压缩空气搅拌:设有与溶药直接接触的机械设备,但动力消耗大,溶解速度缓慢。由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在溶解池底部设置环形穿孔布气管;(3)水泵搅拌(4)水力搅拌:压力水管。效率较低,溶药不够充分。近年已较少采用。(5)人工搅拌
按照混合方式分类,常用的混合设备可分为机械混合和水力混合两大类。(1)、水泵叶轮混合当取水泵房靠近水厂时,可将混凝剂加到吸水管中或吸水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转动以达到快速而均匀混合目的。按照混合方式分类,常用的混合设备可分为机械混合和水力混147
1)静态混合器2)扩散混合器优点:设备简单、不占地缺点:1)当流量减少时可能在管中反应沉淀。2)一般的管道混合效果差;采用静态混合器效果好,但水头损失较大。适用流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1)静态混合器151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152
要求:混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密絮凝体。分类:絮凝池可分为水力和机械两类水力搅拌式:速度梯度由水流本身势能提供,利用沿程水位差,液体沿程水头损失所做的功,使液体达到相应的速度梯度。简单、方便、适应性差。机械搅拌式:速度梯度由外加机械能提供,絮凝效果好,稳定,维护管理工作量大。要求:混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密絮凝体。156
1、机械搅拌絮凝池
利用机械带动叶轮对水进行搅动,速度梯度由水流旋转线速度差造成。可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而改变转速,故适应性强,反应效果好,国外80%水厂均采用。1、机械搅拌絮凝池157
出口处流速:0.2~0.3m/s每格孔口应上下交错布置,每组絮凝池分格数不宜少于6。
(1).适用条件:水量变化较小的中、小水厂。其特点是构造简单163(3).各格有直径约150~200mm的穿孔排泥管,以便排泥和清洗。(4).每格进、出水孔应靠近池壁布置,下孔应在积泥面以上,上孔应在最高水位以下0.05~0.1m,孔口高度可取为宽度的2倍或1.5倍。(5).孔口水头损失:(3).各格有直径约150~200mm的穿孔排泥管,以便排泥164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1652)、栅条网格絮凝池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每个竖井安装若干层网格或栅条。各竖井之间的隔墙上,上、下交错开孔。每个竖井网格数逐渐减少。一般分3段控制。前段:密网、密栅中段:疏网、疏栅末段:不安装网、栅2)、栅条网格絮凝池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每个竖井安装若干层166农村集中供水工艺设计课件167适用条件:
1).原水水温4.0~34.0C,浊度25~2500度。
2).中,小型水厂。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适用条件:168设计要求:
(1).t:10-15min。
(2).一般分成6~18格,小型水厂不宜大于9格,分成三段,一,二段均为2.5~4.0min.三段:3.0~4.0min。
(3).网格或栅条数前段多,中段少,末段可不放。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农村水厂可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