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我省在工程招投标领域实现电子化交易项目2655个、不见面开标2231场,经估算为企业节约标书印制费、差旅费等资金超过1亿元。”7月7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了解到。
今年以来,省中心按照“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为各方市场主体办实事,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领域打出“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风险”的“五减”服务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减环节”即优化服务流程
“减材料”即精简办理资料
取消原件核查、采取合并办理等方式,实现市场主体注册不再提供营业执照(身份证)、政府采购项目预约评标室(非评审等)不再提供申请单、保证金退付不再需要业主(代理机构)提供退还申请表、专家抽取不再提供营业执照等资料,共减少办理材料13项。
“减时限”即压缩服务时限
“减费用”即降低交易成本
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加速推进不见面开标全覆盖、常态化,降低文件制作费和差旅费等交易参与成本。同时,积极推行投标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大力推广电子保函,优化提速投标保证金退还工作,减轻投标人资金压力。
“减风险”即营造公正环境
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对接的交易系统安全管理,严防交易信息非法公开,确保保证金安全保密。加强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专家抽取和评标区、监督区等交易现场管理,严防交易过程受到干扰,同时加强交易现场疫情防控,做到“防聚集、零传染”。
近年来,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创建全国一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目标,推行以流程化管理为核心、全流程电子化为支撑的交易服务方式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2020年,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各类交易15409.6亿元,有力支撑了国省重大项目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