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磁共振检查”这件事儿,缓解家长焦虑心情,帮助小朋友顺利完成检查!
磁共振是什么?
有没有辐射?
(图片源于网络)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电离辐射、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成像是利用在检查区域内,人体组织器官中的氢原子共振产生的磁性信号,通过磁场、无线射频脉冲以及计算机后处理来形成医学图像。磁共振成像各组织器官清晰,已广泛应用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胸部、腹部、骨盆和四肢等部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检查怎么进行?
要多久?声音大吗?
磁共振仪器是一个“大型圆筒”(磁场中心),小朋友躺在可移动的检查床上移入“大型圆筒”,医生能透过玻璃窗口及摄像头监测儿童(婴幼儿)的情况。
扫描成像过程中,小朋友会听到类似机械声或撞击声;医生会根据需要,给小朋友佩戴适当大小的耳塞(或耳机),降低噪音的影响。
扫描时因射频效应,身体可能会微微发热,是正常情况,不用担心。
检查前如何做准备?
01
常规准备
对于能够配合的孩子仅需常规准备,检查人员会和家长事先沟通,协助儿童完成检查。
孩子及陪护家长都必须去除所有金属附属物,如磁卡、手表、钥匙、硬币、发夹、眼镜、首饰、手机及类似电子设备、金属的药物传导片、含金属颗粒的化妆品以及有金属饰物的衣服等。
带有植入人工耳蜗、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心脏金属瓣膜、金属支架、过滤器、吻合器、动脉夹等磁性金属植入物的患儿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以免发生意外;MRI兼容植入型器材,植入的输液港材料非铁磁性,可进行MRI检查(具体请咨询医生)。轮椅、推车、病床、担架、氧气瓶等严禁进入机房。
纹身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导致局部皮肤严重灼伤,如有纹身需及时告知。
02
特殊准备
对于不能配合的小朋友,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需额外做的准备:
镇静:在开具MRI检查单的同时,开具镇静剂处方,并携带好药品(常用药物如水合氯醛)。检查前护士会安排患儿服药进行镇静。
禁食、禁水4小时,防止镇静后发生呕吐反应,呕吐物吸入导致窒息等严重不良事件。
建议检查前根据年龄进行适当睡眠剥夺(前一天晚上22:00之后睡觉,检查当天早上6:00前起床),检查前需避免患儿睡觉,防止睡眠充足导致的镇静效果下降、甚至无效。
特殊情况下(极其不配合、既往镇静效果差等),可以选择麻醉评估,行麻醉后检查;检查过程中,会有麻醉医护人员全程监测。
检查完成后需要
注意些什么?
进行磁共振平扫检查且未使用镇静剂的小朋友,无需特别恢复处理,检查结束后即恢复日常活动和正常饮食。
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或使用镇静剂的小朋友,检查结束后在医院观察15-30分钟;如已清醒,且无任何身体不适,即可离开;可适量多喝水以促进对比剂排泄。
磁共振对比剂是一种含钆剂对比剂,副作用很少,且大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可能产生严重反应,如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在检查完成后的观察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放射科医护人员,予以及时处理。
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带有不能与MRI兼容的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者、人工金属心脏瓣膜等的患者。
带有动脉瘤夹者(非顺磁性如钛合金除外)
有眼内金属异物、内耳植入(人工耳蜗)、金属假体者、金属假肢、金属关节(非钛合金)、体内铁磁性异物者。
妊娠三个月内的早期妊娠者。
高热患者。
相对禁忌症
体内有金属异物(金属植入物、假牙、避孕环)、胰岛素泵等患者如必须进行MRI检查,应慎重或取出后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