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南宁人卫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3.医疗机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措施有哪些?

36.预检分诊的防控要点有哪些?

37.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观察室、隔离病房防控要点有哪些?

38.首诊隔离点防控要点有哪些?

3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影像科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口腔科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1.普通门诊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2.普通病区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44.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或分娩时,应如何合理选择手术间/产房?

45.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接送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46.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时,如何做好术中防控

47.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产妇助产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48.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或分娩后,如何进行终末消毒?

49.如何安置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患者需要佩戴哪种口罩?

50.转运患者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33医疗机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措施有哪些

(1)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预防措施、飞沫预防措施的落实。

(4)手卫生:配备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手消毒剂、干手纸等。怀疑手部被污染时应进行手卫生。

(5)保持所有区域良好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6)增加环境清洁消毒频次,特别是手高频接触部位,必要时对临床诊疗区域开展预防性消毒。

(8)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避免患者拥挤。病区加强患者和陪护人员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陪护人员,如需陪护应固定陪护人员。限制探视。

(9)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并考核。

(11)加强对职工健康情况的监测,不鼓励带病工作。

(3)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污染区、缓冲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等不同区域之间的门不应同时打开。

(6)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7)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患者转出后进行终末处理。

(2)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隔离区域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

(4)有备用诊室,设隔离卫生间。

(5)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等应全部在该区域完成。

36预检分诊的防控要点有哪些?

(1)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检分诊点,不得用导医台(处)代替。预检分诊点一般设立在门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备有充足的防护用品、手消毒剂及合格的消毒产品。预检分诊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如晚间预检分诊设在急诊处,应有醒目标识。

(4)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即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穿隔离衣、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手卫生,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5)指导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遵守咳嗽礼仪。

(6)做好环境及诊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

37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观察室、隔离病房防控要点有哪些?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等有关要求。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等措施。

(4)疑似或确诊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5)医务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根据可能暴露的风险实施分级防护策略并规范穿脱防护用品。

(6)严格执行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墙面地面消毒等。

(7)应当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和护理物品实行专人专用。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密闭盛装,标明“新型冠状病毒”或“新冠”字样,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或其他指定区域进行规范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8)各类检查项目应尽可能在床边进行,如必须外出检查,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乘坐电梯,如必须乘坐电梯,应提前进行人员疏散,并在乘坐后对电梯进行消毒。检查完成后对检查室进行终末消毒;如使用运送车辆,车辆在使用结束后进行消毒。

(9)患者解除隔离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10)规范处置医疗垃圾。

38首诊隔离点防控要点有哪些?

首诊隔离点是地方政府指定的,在医疗机构以外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的,具备一定条件的宾馆、酒店、招待所等场所。首诊隔离点感染防控要点如下。

(1)首诊隔离点参照隔离留观病区(房)布局流程设计,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首诊隔离点电梯应当具有容纳急救转运担架的条件。

(2)进入隔离留观室按二级防护着装。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制作流程图,配置穿衣镜,按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二级防护为进入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安置地或为确诊/疑似患者提供一般诊疗操作时着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乳胶手套、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工作帽、鞋套,根据暴露风险穿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

(3)隔离观察期间,隔离观察对象原则上应单人单间居住。房间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通风条件和独立卫生间。

(4)隔离对象应当佩戴外科口罩,原则上不得离开留观室活动。非隔离对象不得擅自进入首诊隔离点。

(5)不得开展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等高风险操作。

(6)应当设立独立的可封闭管理的医疗废物暂存处。

3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影像科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发区或定点收治医院,影像科必须严格分区进行检查。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要求,结合影像科实际布局设立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医患通道分开。发热检查专区配置数字化X线摄影(DR)、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供发热患者检查专用,有相对固定的技师操作,技师做好个人防护。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高发区或非定点收治医院,推荐分区进行放射检查。

(3)对于无条件明确分区的医疗机构,接诊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后,对检查区域进行彻底消毒,而且对受检查患者进行追踪。

4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口腔科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因口腔科部分操作有引发气溶胶喷溅的风险,建议在疫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临床操作,特别是尽量避免使用高速涡轮手机,原则上除领面外科急诊及急性牙髓炎等疾病外,对其他患者可暂缓接诊。如需接诊,按下面要点进行防范。

(1)就诊前

3)环境物品准备:科室预留一间独立、通风良好的诊室,设置缓冲间,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由业务熟练的医务人员接诊急需口腔科诊治的发热患者。接诊患者前,更换工作服,进行手卫生,清洁区穿戴防护用品(穿工作衣裤、隔离衣或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必要时佩戴呼吸头罩),操作台面贴上一次性保护贴膜。

(2)就诊中

1)口腔诊疗操作前,给患者用1%双氧水或漱口水含漱3分钟。引导摄片,触摸区物表用一次性薄膜覆盖。

2)口腔诊疗操作时建议使用橡皮障,并配合强吸和弱吸,必须进行四手操作。操作中,始终保持空气流通,如无条件开窗通风,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持续进行空气消毒。

(3)就诊后

1)诊疗结束后手卫生,按工作流程脱防护用品。

3)对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4)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41普通门诊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配备足够的消毒和防护用品,包括手消毒剂、医用外科口罩等。

(3)配备完善的洗手设施,严格执行手卫生。

(4)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普通诊室的坐诊医生戴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乳胶手套;呼吸科、感染科等高危科室的坐诊医生戴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5)采取一人一诊室,及时疏导候诊患者,避免人群聚集。

(6)落实首诊负责制,接诊时再次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发热和/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流行病学史。

(7)加强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增加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保持诊室良好通风,如允许,可持续通风。

(8)接诊患者时,尽量让医生处于上风口。

42普通病区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普通病区应适当控制住院人数,尽量保证单间收治患者。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特殊情况需要探视的,监测探视者体温,询问其流行病学史,有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者不建议进病区探视。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患者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活动范围应限制在病房内,尽量减少外出,禁止串门。病区医务人员在保证正常诊疗护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上班人数。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特殊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4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44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或分娩时,应如何合理选择手术间/产房?

45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接送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送患者前应更换一次性床单、被罩,转运车上挂飞沫和接触预防标识牌,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接送人员穿戴隔离衣或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患者戴医用外科口罩;接送患者走专用通道或专用电梯到手术间/病房,不在等候区或走道停留;患者的麻醉复苏应在原手术间完成,术后沿原特定通道转运回隔离病房。转运后对专用电梯进行消毒,对转运车污染情况进行评估,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取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46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时,如何做好术中防控?

(1)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诊断标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没有肺炎表现或仅有轻度肺炎表现,可全面评估患者手术获益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展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由于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选择外科手术方式的时候应遵循损伤控制的原则,采用简单快速的操作方法,防止原发病进一步恶化,让患者获得全身器官功能恢复的窗口期,后期再次进行根治或彻底手术。

(2)手术参与人员的防护: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患者术中防护要求的指南和共识。在疫情防控期间,应精简手术参与人员,手术室内人员在术中不得离开手术间,室外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建议手术参与人员包括外科医师、器械护士和麻醉师进行三级防护;防护用品的选择与穿脱顺序受建筑布局以及各医疗机构防护用品储备情况影响,以下穿脱顺序供参考。

1)穿戴防护用品流程:更换专用工作鞋→更换洗手衣一外科手消毒一医用防护口罩一一次性工作帽→内层鞋套→医用防护服→防水靴套一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必要时改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内层一次性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手术衣→外层医用无菌手套→为患者手术。

2)脱防护用品流程:手术结束→脱去外层手套→脱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摘除防护面屏、护目镜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脱防水靴套→脱内层手套→脱医用防护服一脱内层鞋套一摘除一次性工作帽一摘除医用防护口罩一脱去洗手衣一沐浴、更衣、更鞋。每一步骤之间,建议均进行手卫生。

(3)术中麻醉管理:术前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要求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原则上尽量减少插管刺激,减少患者呛咳导致飞沫传播的概率。麻醉诱导前应以面罩持续高流量给氧,采取快速诱导麻醉,应适度镇静及充分肌松,避免呛咳,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低潮气量高频通气。术后在手术间内复苏患者,根据患者通气情况判断拔管时机。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强烈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在拔出气管导管时避免频繁吸痰。麻醉药品及导管、喉镜、牙垫、气管导丝、面罩等麻醉器械必须一人一用。麻醉机使用后按要求严格终末消毒。

47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产妇助产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根据孕产妇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需手术者参考本书“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时,工作人员如何做好术中防控”做好术中术后防控。选择顺产者可参考以下防护用品穿脱顺序。

穿戴防护用品流程:更换专用工作鞋→更换洗手衣→外科手消毒→医用防护口罩一一次性工作帽→内层鞋套一医用防护服→防水靴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手套→进入隔离待产区,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一待宫口开全送入隔离分娩室(需要手术者则由专用通道进入手术室实施手术)→医务人员去除手套,实施手消毒(用免冲洗外科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内层医用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手术衣→外层医用无菌手套一助产。分娩结束后,在分娩室内依次脱去外层手套、一次性无菌手术衣;进入缓冲间,依次摘除防护面屏或护目镜、脱防水靴套、脱内层手套、脱医用防护服、内层鞋套、摘除一次性工作帽、摘除医用防护口罩、脱去洗手衣,沐浴、更衣、更鞋。每脱一件防护用品,应进行一次手卫生。

48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或分娩后,如何进行终末消毒?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处理,术后常规对排风口和送风口进行消毒。对于配置全新风全排风的标准负压手术间,术后只需更换排风口的高效过滤器;对于带回风的正负压转换手术室,需要同时更换排风口和回风口的过滤器。空调净化系统保持负压状态至少30分钟以上。在彻底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或助娩。

49如何安置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患者需要佩戴哪种口罩?

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同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无论是疑似的还是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都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其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50转运患者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集中救治。为确保转运过程中医患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运救护车的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司机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

(3)医务人员、司机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5)救护车返回后需严格消毒,之后方可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第四章·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5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医疗机构不同人群、不同区域面部防护用品应如何选择?

52.常见的口罩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口罩有什么区别?

53.N95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有区别吗?

54.如何正确选择与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55.如何选择与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为什么要进行密合性试验?

56.佩戴双层甚至多层口罩会增加防护效果吗?

57.什么情况下应该更换口罩?

58.如果医用防护口罩资源紧缺,有什么替代策略?

59.哪些操作容易引发气溶胶喷测?应采取什么措施?

6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卫生的指征有哪些?

61.哪些手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62.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护日镜或面屏?

63.如何正确使用手套?

64.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可以替代隔离衣吗?

65.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服?

66.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

67.脱防护服之前,需要向防护服上面喷洒消毒剂吗?

68.医疗机构内不同风险人群应选择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69.医用防护服资源紧缺时,有什么替代策略?

70.防护用品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哪些?

简单总结一下,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国医用口罩的防护能力由高至低依次是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不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

53N95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有区别吗?

通常所说的N95口罩并不等同于医用防护口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8号)中也提到两者有一定差别。

N95口罩只说明使用了N95滤材,口罩对非油性粉尘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要求,并不一定是医用防护口罩。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根据滤料将呼吸防护器分类为N、P、R型3个系列,每一系列口罩根据过滤效率又划分出3个水平:95.0%、99.0%、99.97%(简称95、99、100),共9个小类滤料。N代表其材质仅适用于过滤非油性粉尘;95代表其过滤效能至少达到95.0%。

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3M公司生产的符合N95标准的口罩有十余种,但其中只有1860、1860s和9132等少数型号是医用防护口罩。SARS期间国内很多医疗卫生机构储备、使用的N95口罩其实都是白色的8210型号,这是用于职业粉尘防护的口罩,并非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是指口罩的过滤效果要达到N95要求(对非油性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同时还要具备表面抗湿性、合成血阻断性能等医用防护要求。目前我国医用防护口罩执行的标准是GB19083—2010。标准对医用防护口罩的外观、尺寸、鼻夹、过滤效率、气流阻力、合成血液穿透阻隔性能、表面抗湿性、阻燃性能、皮肤刺激性、标识等性能做出明确规定,并根据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将医用防护口罩分为3个等级。各等级对应分别为:1级:过滤效率≥95%;2级:过滤效率≥99%;三级:过滤效率≥99.97%。符合该标准的口罩均适用于隔离病房的职业防护。

综上所述,N95口罩只是指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95%的口罩,有不同的类型分别适用于粉尘防护和医用防护。而医用防护口罩除了达到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95%的要求,还要同时具有合成血液阻隔性能、表面抗湿性等要求(即能够预防血液、体液喷溅的功能),适用于医疗环境中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54如何正确选择与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时应正确区分内外面:通常深颜色一面(或根据说明书)为外面;金属条(鼻夹)在上,褶皱向下的一面为外面;阻水的一面为外面。对于无法区分内、外面的外科口罩,不建议使用,以免增加医务人员暴露风险。

(3)通常不推荐同时佩戴双层或多层医用外科口罩。

(4)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或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戴、摘医用外科口罩时的注意事项:①检查口罩是否符合标准,医用外科口罩应符合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标准。②检查口罩是否在有效期内。③摘口罩时一定要在确认比较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周围无污染源,避免职业暴露。④戴口罩前应进行手卫生,摘口罩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55如何选择与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为什么要进行密合性试验?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前应检查口罩有无破损,系带是否正常。如有多种型号,应根据个人脸型选择合适的型号。(3)戴、摘医用防护口罩时的注意事项:①检查口罩是否符合标准,医用防护口罩应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②检查口罩是否在有效期内。③摘口罩时一定确保在安全区域,最后摘掉医用防护口罩。④戴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手卫生,摘口罩前、后应进行手卫生。⑤健康人群佩戴的口罩正面(前面)为污染面,摘口罩时应避免接触。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佩戴的口罩接触面为污染面,摘口罩时应朝内对折,手拿系带丢弃。

56佩戴双层甚至多层口罩会增加防护效果吗?

目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口罩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以上两类口罩通常情况下,均不推荐佩戴双层或者更多层。佩戴双层医用外科口罩会导致口罩与面部密合性上下错位,很难做到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导致口罩与颜面部密合不严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双层口罩会增加不舒适感和呼吸阻力,进而影响佩戴者的健康;双层口罩易松动造成工作中不自觉用手频繁触摸面部,增加污染概率;双层口罩在目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佩戴双层口罩并不能增加防护效果,还可能因密合性的破坏增加其自身感染的危险性。

2020年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造成防护口罩资源严重紧缺,在此背景下,部分岗位选择使用工业防尘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医用防护口罩。为了弥补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不能防喷溅的缺陷,部分医务人员选择在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外面加戴一个医用外科口罩,笔者要提醒的是,如果选择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组合策略,那么切记,应将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戴在里面,以确保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能够和面部紧密贴合,保持口罩良好密合性,同时发挥医用外科口罩防喷溅的作用。

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给出了医用防护口罩外加戴医用外科口罩的策略,关于这点,李六亿教授在解惑中讲到,这是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定措施,是为了出污染区后摘掉外层污染的医用外科口罩可继续在潜在污染区工作,在医用防护口罩紧缺的情况下,是一种节约卫生资源和医用防护口罩的应急措施。口罩的过滤效果并非靠层数来决定,而是靠其佩戴时的密封性、过滤性和舒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同时,摘口罩过程中避免污染也是决定口罩防护效果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57什么情况下应该更换口罩?

58如果医用防护口罩资源紧缺,有什么替代策略?

这里说的医用防护口罩,是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的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可有效保障医务人员免受病毒侵害,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因医用防护口罩紧缺影响诊疗工作情况的发生。医疗机构内部应有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护用品的应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医务人员应掌握分级防护原则,根据不同暴露风险正确选择口罩类别,确保物资的科学调配。

疫情突如其来,加上产能不足,口罩资源紧缺是许多医疗机构面临的难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按顺序优先选择:

(1)从管理层面,尽量减少使用口罩的医务人员的数量。如平时需多人操作的工作,尽量缩减至1~2人完成。

(3)重复使用口罩。如果诊疗工作无法连续进行,在给确诊患者的诊疗操作结束后,摘下口罩,将口罩放置在一个安全的区域,可以放置在一个透气的容器内,如纸袋(纸袋上标注使用者姓名),或将其挂在指定区域,待下次接触另一名确诊患者时重新戴上。此时需要注意口罩外部可能已经发生的污染,重新佩戴的时候,佩戴前后需要注意手卫生,避免触碰口罩内、外表面。

(5)使用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面屏代替医用防护口罩。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其滤过的效能与医用防护口罩一致,差别在于其表面没有防喷溅的功能。在目前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救治患者时如果没有医用防护口罩可用,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可用于无喷溅的情况,或者在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外面加戴一个防护面屏,也可以弥补KN95/N95颗粒物防护口罩不能防喷溅的缺陷。

(6)如果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满足需求,使用医用外科口罩代替(尽量避免)。①选取可系紧或有弹性绑带的医用外科口罩,因为耳挂式口罩不能确保密合性。②在使用后立即丢弃,如果口罩被弄湿或被分泌物弄脏,应立即更换口罩。③条件允许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加戴防护面屏,可以起到阻隔液滴的作用,减少病毒对呼吸道的侵害。

无论资源如何紧缺,都应充分保证隔离病区特别是隔离重症监护病区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需求,不应选择重复使用和选择其他口罩替代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在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诊疗操作过程中,要实现零感染,需要集束化的防控措施。正确佩戴口罩只是防护的一个环节。正确的环境清洁、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严格执行手卫等措施在将感染风险最小化中,也至关重要。

59哪些操作容易引发气溶胶喷溅?应采取什么措施?

容易引发气溶胶的常见操作有:气管插管和拔管、吸痰、心肺复苏、咽拭子采样、尸检、使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机、牙科手机等)的操作、气管镜检查等。实施这些操作时,患者可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和微小气溶胶而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因此,医务人员在实施上述诊疗操作时应做好职业防护:①操作房间保持通风良好,只允许必要的人员入内。②根据分级防护的要求和暴露级别,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穿防渗透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日镜/防护面屏、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建议为疑似、确诊病例实施以上操作时,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渗透防护服,必要时加穿防渗透隔离衣、戴护日镜/防护面屏,条件允许可使用全面性呼吸器、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③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手卫生,脱手套后及时洗手或手消毒。④操作结束后,对可能污染的环境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6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卫生的指征有哪些?

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结合ACE2受体而侵犯人体,而ACE2受体存在于各种黏膜内,包括口腔黏膜、鼻黏膜、眼黏膜等,所以强调在触摸口、鼻和眼睛之前一定要做好手卫生,避免病毒感染黏膜而进入人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除遵循WHO五大洗手指征外,手卫生应强调如下环节:①抵达工作场所时。②下列情况之前:直接接触患者;戴手套进行临床操作前;药品准备前;接触食物/摆放食物或协助患者进食;离开工作场所前。③对同一患者进行不同部位操作之间;摘脱防护用品过程之间。④下列情况之后:摘手套后,取下防护用品后;接触疑似/确诊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便后,擦拭或撐鼻涕后。

61哪些手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常用的消毒剂(如乙謎、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已经上市的手消毒剂多数为复方成分,上市前均要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进行检测。因此,市场上容许销售的以乙醇为主要成分的手消毒剂对抗性很低的新型冠状病毒均能达到灭活效果,包括60%乙醇与氯已定的复方手消毒制剂。

如何选择适宜的手消毒剂,应综合考虑消毒剂对病原体杀灭效果和对皮肤刺激性等方面。

62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护目镜或面屏

(1)适用于:①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②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无创通气、吸痰、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以及使用锯、钻、离心设备等)时。③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

(2)注意事项:①护目镜和防护面屏两者的作用相似,选择其中的一种佩戴即可,同时佩戴会影响操作视野,反而增加操作难度和锐器伤发生的风险。②护目镜如为可重复使用防护用品,应当消毒后再复用。③一次性使用的护目镜在供给不足的紧急情况下,经严格消毒后可重复使用。④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松懈。

63如何正确使用手套?

(2)注意事项:①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②一次性手套一次性使用,需正确穿戴和脱摘,注意破损及时更换手套。③流行病学调查等不需要接触患者及污染物品时可不戴手套。

64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可以替代隔离衣吗?

隔离衣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或其他感染性物质的污染,或者是用于保护患者避免受到感染的防护用品。常用于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中;接触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时;以及对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时。

我国目前尚无隔离衣的技术标准,现临床使用的隔离衣多为布类材质,沿用历史悠久。由于布类隔离衣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不能做到穿一次即丢弃,且在反复穿脱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烦琐、易污染,使用后需要清洗和消毒,而一次性使用手术衣易获得、穿脱方便。因此,有些医院使用一次性使用手术衣来替代隔离衣。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一次性使用手术衣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可供参考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2011]187号)。依据该指导原则,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分为标准性能与高性能两种。高性能一次性使用手术衣适用于患者血液中已知有传染性病毒,或紧急抢救时未知血液中是否有传染性病毒的手术;而标准性能一次性使用手术衣适用于已知患者血液中无传染性病毒的手术。无纺布材质的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对液体具有良好的防渗透阻隔功能和阻菌性能,能够形成可靠的防护屏障。而棉质隔离衣虽然在干燥状态下能阻隔一定量的微生物,但在粘染了血液或潮湿的态下,病原菌会通过液体渗透隔离衣,失去防护能力。从防护能力的对比来看,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优于布类隔离衣,因此可以替代隔离衣使用。

由于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存在成本高和作为医疗废物处理时产生的环保问题,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一次性使用手术衣替代隔离衣,可根据不同的操作选择性地替代使用。

65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服?

(1)适用于:①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以及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②在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③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④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⑤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尸体处理人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标本采集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

(2)注意事项:①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实行标识标记管理,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仅用于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不应用于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有严格微生物指标控制的场所。②穿前应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③设立防护监督员,在防护用品穿脱区域设置检查点并配备1名防护监督员,有条件可采用视频监控对话系统,对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情况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防护服不得重复使用,不推荐防护服上喷洒消毒剂或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

66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与《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中穿戴防护用品的程序基本相同,但脱摘防护用品的顺序则有差异,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是在摘下护目镜/防护面罩后再脱隔离衣。

在《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则均建议先戴口罩再戴帽子。《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要求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在穿防护服前完成,脱卸时要先脱防护服再脱卸脸面部防护用品,脱摘过程中有一次更换内层手套的环节,且最后摘脱的是手套。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提出了戴双层口罩和双层帽子。大家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穿脱流程的设计是与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患者数量多、防护资源紧缺、医护人员人力资源紧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很多地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不具备规范的“三区两通道两缓冲”呼吸道隔离病区有关。医务人员进行近距离操作后,防护口罩有被污染的风险,从污染区到潜在污染区要更换防护口罩甚至全套防护用品,而在目前防护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只需更换一个外层的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实际上加戴的外层医用外科口罩,就是为了保护内层的医用防护口罩不被喷溅物污染。正如李六亿教授所说,“这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措施,是为了出污染区后摘掉外层污染的医用外科口罩可继续在潜在污染区工作,是为了节约卫生资源和医用防护口罩。”因此,在防护物资及人员充足的情形下,在呼吸道隔离病区规范设置的前提下,是没有必要进行这样双层的防护。

综上所述,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应针对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功能而定。如果是空气隔离或者飞沫隔离,建议先戴口罩再戴帽子,确保在脱卸时能最后摘除口罩;如果是接触隔离,那手套应是最后佩戴、最早摘下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病区布局流程、人员配备及防护用品是否充足来综合考虑。比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提出的双层口罩看上去可能是浪费了一个口罩,但在医用防护口罩不足的条件下,及时更换了污染的医用外科口罩恰恰也是最可行的保护医用防护口罩、节约防护资源的方法。

先脱卸污染最重的防护用品,最后摘脱最需要保护的部位的防护用品是不变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对于保护医务人员不被病毒侵害至关重要,但是正确的穿戴和脱卸流程更为重要,特别是要避免脱卸时被污染。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护用品不是穿得越多越安全,而在于科学选择与正确穿脱。

67脱防护服之前,需要向防护服上面喷洒消毒剂吗?

68医疗机构内不同风险人群应选择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69医用防护服资源紧缺时,有什么替代策略?

在医用防护服资源紧缺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要严格医用防护服的使用范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丽[2020]98号提出,当医用防护服不足时,可使用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包括欧盟医用防护服EN14126标准(其中液体阻隔等级在2级以上)并取得欧盟CE认证,或液体致密型防护服(Type3,符合EN14605标准)、喷雾致密型防护服(Type4,符合EN14605标准)、防固态颗粒物防护服(Type5,符合ISO13982-1&2标准)。

但需要注意的是,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仅用于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不能用于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有严格微生物指标控制的场所。《医疗物资保障组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使用建议的通知》工信明电(2020]10号提出,当符合GB19082—2009的一次性无菌医用防护服供给不足时,可以按顺序使用在境外上市符合日标、美标、欧标等标准的一次性无菌医用防护服。

除了使用紧急物资防护服缓解防护服的紧缺状态外,我们还应根据各区域人员暴露风险合理使用防护服,除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区(房)外,其他区域和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应使用。

70防护用品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哪些?

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操作正确选择防护用品,穿防护用品时在清洁区穿戴,保证覆盖全部皮肤不裸露。

脱卸防护用品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正确规范脱卸防护用品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首先脱卸污染最严重的防护用品,如外层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②最后一步去除口罩或呼吸防护器,脱卸时可暂屏呼吸。③避免已污染的防护用品和手造成自我污染,任何时候若不戴手套接触了被污染的防护用品均应进行手卫生,每脱一件防护用品进行一次手卫生。⑤应在周围无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人员在场时脱卸防护用品,动作应轻柔、熟练,避免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⑤使用正压头套,或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FFP2以上级别或其他等效口罩或更高级别防护口罩时必须检查密合性,注意长胡须会影响口罩密合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当个人防护用品破损时,应做如下处理:

(1)防护服破损:立即离开污染区,严格按照离开污染区时的防护用品脱卸流程摘脱所有防护用品,如需返回污染区工作,需严格按照穿戴流程重新穿戴新的防护用品。

(2)口罩破损:按上述方法立即离开污染区,并进行个人清洁消毒(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漱口,并用棉签彦取酒精或碘伏擦拭鼻孔、外耳道、眼部等皮肤黏膜),并根据暴露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医学观察。

(3)护目镜破损:脱手套一手卫生(流动水洗手)一生理盐水冲洗眼睛/0.05%碘伏冲洗消毒→75%酒精消毒眼部周围皮肤→手卫生一佩戴清洁护目镜一手生。

(4)手套破损:脱掉手套→手卫生(流动水洗手)一重新戴手套。

第五章·环境清洁消毒

72.有人情况下,医疗机构如何进行空气消毒?

73.隔离病房的空气消毒机过滤网应如何维护?

74.医疗机构的集中通风空调有特殊管理要求吗?

75.中心负压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如何处理?

76.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呼吸机如何消毒?

77.可重复使用的护日镜、防护面屏如何消毒?

78.医疗机构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吗?

79.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高频接触表面包括哪些?如何进行清洁消毒?

81.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出后,如何进行终末消毒?

82.转运后,车辆和车载设备如何进行终末消毒?

83.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织物如何处理?

84.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如何处理?

85.不同区域的保洁人员日常保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86.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尸体如何处理?

72有人情况下,医疗机构如何进行空气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呼吸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首选负压隔离病房,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可采用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管理部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具体操作如下:①通风:开窗通风可根据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2次以上,如条件允许,可持续通风;机械通风可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排风扇等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流动。②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所处房间可持续开启。③其他空气消毒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说明书。④不管何种空气消毒模式,医务人员操作时应处于上风向。

73隔离病房的空气消毒机过滤网应如何维护?

消毒机消毒时应关闭门窗,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h)应大于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对隔离病房等区域的空气消毒器过滤网进行维护时,维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清水冲洗或擦拭干净。疫情期间应适当增加维护频次。

74医疗机构的集中通风空调有特殊管理要求吗?

(1)负责空调管理维护的设备后勤人员对本院集中通风空调的工作原理、类型、供风范围等特点应全面了解掌握,以确定是否使用中央空调或如何安全使用。

(2)对末端设备(如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空气消毒装置、风管等)定期检查维护,疫情期间增加检查维护频次。

(3)新风入口过滤器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进行清洁并消毒,重复使用的粗效过滤器至少20天检查一次,进行清洗消毒;一次性使用粗效过滤器使用期限2个月内进行更换;中效过滤器使用4个月内更换,做好记录,参考下表。

(4)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洗消毒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396—2012)的要求。疫情期间可使用500~1000mg/L含氯(澳)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10~30分钟。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建议优先选择季钩盐类消毒剂。

(5)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立即关闭中央空调,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75中心负压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如何处理?

(1)多台真空泵合用排气管时,每台真空泵排气应采取隔离措施。

(2)排气管口应使用耐腐蚀材料,并应采取排气防护措施,排气管道的最低部位应设置排污阀。

(3)真空泵的排气应符合医院环境卫生标准要求。排气口应设置有害气体警示标识。

(4)排气口应位于室外,不应与医用空气进气口位于同一高度,且与建筑物的门窗等其他开口的距离不应少于3m。

(5)排气口气体的发散不应受季风、附近建筑、地形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排出的气体不应转移至其他人员工作或生活区域。

(6)排出的气体最好经过消毒后排出。

76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呼吸机如何消毒?

77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防护面屏如何消毒?

(1)留观及隔离病室或污染较重的护目镜、防护面屏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干燥后放入清洁干燥容器中备用。

(2)非隔离区面屏或护目镜可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2遍,或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78医疗机构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吗?

医疗机构诊疗场所属于较密闭的公共场所,疫情期间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性活动,加强密闭场所通风、消毒等措施,所以疫情期间医疗机构诊疗场所需要进行通风,物表、地面等预防性消毒措施,减少无症状感染者对诊疗环境的污染。在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剂浓度不宜过大,如含氯消毒剂的浓度不宜大于1000mg/L。

79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高频接触表面包括哪些?如何进行清洁消毒?

(1)公共场所的高频接触表面包括:电梯按键、门把手、侯诊椅、自助机、楼梯扶手、水龙头、马桶、转运车辆、担架等运输工具。

(3)根据疫情流行情况、使用颗次及污染情况,适当增加消毒频次或使用保护膜等措施,保护膜应“一用一丢弃”。

有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后再进行清洁消毒。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处置。

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等用品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81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出后,如何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原则: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有序进行,遵循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原则。

(2)环境物表消毒:保洁员在二级防护下对环境物表进行擦拭消毒。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用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消毒湿巾彻底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

(4)织物按照感染性织物进行处置,具体可参照“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织物如何处理”。

(5)消毒结束后,对保洁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82转运后,车辆和车载设备如何进行终末消毒?

转运工作结束后,专用车返回后需严格消毒方可再转运下一例患者,具体消毒方法和流程如下图所示。

83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织物如何处理?

(1)在收集时不应抖动,避免产生气溶胶。双层专用织物袋,应密闭转运。

(2)收集、转运、处置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3)衣服、被褥终末消毒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

(4)对于需要复用的感染性织物,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橘红色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

(5)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灭菌处理。

84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如何处理?

(1)有污水处理系统的机构,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2)无污水处理系统的机构,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1: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注意消毒过程中的个人防护。

85不同区域的保洁人员日常保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在保洁人员进驻之前,应针对个人防护、消毒剂配置、清洁消毒方式等内容进行培训。

(2)不宜频繁更换区域保洁人员,尤其是高风险区域。

(3)保洁员应熟记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穿脱时现场应有人指导。

(4)日常保洁时注意根据暴露风险选择防护用品。隔离病室、咽拭子采样室、检验科核酸检查室等高风险区域,保洁员需要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日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内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外戴长橡胶手套等。

(5)根据感染风险区域选择消毒方法,疫情期间增加清洁消毒频次。不同区域保洁人员熟悉不同区域工作流程,注意清洁顺序,先清洁区、再潜在污染区、最后污染区。清洁消毒方法:S形,从左向右,自上而下,防止回复重复擦拭引起二次污染;先擦轻污染区,再擦重污染区。

(6)注意不同区域的保洁工具应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处置,决不可混用。

(7)保洁员工具车物品摆放整齐,分类摆放,洁污分开,及时清洁消毒,防止清洁工具的二次污染。

(8)感控部门等职能科室可对清洁消毒质量进行检查,除目测外,可进行ATP荧光检测、微生物学培养等方法,监测清洁消毒效果。

86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尸体如何处理?

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后及时进行处理。

THE END
1.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吗?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吗? 洗手的目的是为了阻断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用戴手套代替洗手是不可行的。因为这就需要每做一个动作去换一副手套,在换手套的过程中,手会污染了手套,所以也是一样没有作用的。 身体健康 杨亚旭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2NDgyNjM5.html
2.戴手套能代替手卫生是对的吗(戴手套能代替手卫生)1、脱手套指征:1.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2、2、接触血液、体液、破损皮肤和粘膜之后或操作结束之后。 3、3、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4、医用手套使用的常见误区: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不洗手。 5、2、接触一个以上患者戴同一副手套。 6、3、戴手从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GKYdSgESfR.html
3.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3、医务人员的手未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4、医务人员手消毒时,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手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http://www.hqey.cn/UserData/DocHtml/972/2014/6/17/3751767815778.html
1.劳动报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无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手消毒液,只要揉搓到位,都可以保证手部卫生,无需重复进行。 戴手套可以代替手卫生吗? 手套是高度密封的环境,当人体戴了一段时间的手套之后,手上或多或少会滋生一定量的汗液及微生物。戴手套前进行手卫生可以预防微生物进入手套后大量繁殖;摘手套后进行手卫生是为了保...https://www.51ldb.com/shsldb/jk/content/0182ec92f60cc0010000df844d7e124a.html
2.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https://www.shuashuati.com/ti/b99fefadef0248bfa817b031e7a5ec4d.html?fm=bdd4088107fedbe10230aa46f8a08a2985
3.您会正确佩戴手套吗?下一篇科普文章有人认为洗手不方便,而采用戴手套代替洗手的方式。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 (APIC)的调查,有很多关于手套质量的可变性报道: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一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可能 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https://www.hseryuan.com/news-28-136.html
4.“手”护降你我同行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很多情况下是医务人员戴手套进行手卫生,要考虑手套破损、渗漏等情况。 因此,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情景解析 情景1: 医生甲去病室查房,一病室A、B、C三个患者,查房医生查完三个患者需要几次手卫生? https://www.gmrmyy.com/jkzs/info_36.aspx?itemid=6991
5.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考试题含答案(精选8份)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 ) 2、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摘手套后可以不用洗手。( ) 3、可以用戴手套的方法代替手卫生。 ( )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487483.html
6.卫生知识测试题答案3、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 4、口腔科医生给病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必须戴手套? 5、用简单的措施呵护生命,指的是哪种措施? 6、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 7、各重点部门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 8、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9、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https://www.ruiwen.com/shiti/1057490.html
7.降科普:“为什么干净的手仍然重要?”误区六:晾完衣服不洗手 脏衣服和洗衣机里面的细菌,会在洗涤过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过程中,双手很可能沾上这些细菌,衣物经过紫外线照射最终能达到消毒目的,手却常常被忽视。 误区七:戴手套替代洗手 手套有一定的渗透性,也容易破损,不能达到彻底去除手部污染的目的。科学正确的洗手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疾病预防...https://www.lijiang.cn/news/local/article/139291.html
8.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3.0出门上街戴医用的一次性乳胶手套是没有必要的,注意勤洗手就可以。 14.手机需要清洁消毒吗? 有研究表明,手机表面可携带致病微生物。建议每天使用消毒纸巾擦拭至少一次。 15.一家中需要消毒么? 一般情况下,家中做到清洁就可以,通常不需要消毒。 16.我有点“小洁癖”,不消毒不放心,咋办? https://www.caztc.edu.cn/yqzt/info/1007/1216.htm
9.降锦囊365“手”护降,您做对了吗?2. 戴手套代替洗手,脱手套时手部易被污染。——脱手套后仍要洗手。 3. 用盆里的水洗手,不冲洗。——非流动水洗手无法彻底清除病原菌。 4. 洗手时皂液搓揉时间过短。——达不到充分清洁的作用,建议双手搓揉时间不少于15秒。 5. 戴手套代替洗手。——手套有一定的渗透性,所以手套不能完全隔绝病原体,摘下手...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378b87e4b0706ddc4cd997.html
10.干货:院感与防控76问答,值得收藏!10、使用手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https://cardiology.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a6a421946328
11.洗手戴手套步骤洗手、戴手套步骤: 肥皂刷手法:先用肥皂作一般的洗手,再用无菌毛刷蘸煮过的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手指头到肘上 10㎝处,两臂交替刷洗,特别要注意甲缘甲沟,指蹼(pu)等处。一次刷完后,手指朝上肘朝下,用清水冲洗手臂上的肥皂水。反复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用无菌毛巾从手到肘部擦干手臂,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https://www.med66.com/kqshijianjineng/lw1503106286.shtml
12.院感培训考试试题5篇(全文)A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C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E 戴手套前不用洗手 7、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C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i6ulnmd.html
13.戴了手套就不用洗手?答:客观来说,目前这个数据还不充分,因为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分泌物等会和新生儿有接触,初步判断新生儿接触感染的可能性更大,这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出门戴手套是不是就不用洗手了? 答: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坚持洗手。这样才能够减少由于手污染造成的接触传播。 https://3g.china.com/act/news/10000159/20200212/3779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