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废墟”夜未央——席子镜头下的惊艳时光
夜晚是白天的反转,城市的夜晚蕴育了城市的性格。对摄影家席子来说,行走于夜幕下的上海街头,抓住城市夜晚的瞬间,记录时光变化中的夜上海,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日前,一场名为“上海夜里向”的摄影展在洛克外滩源的协进大楼举行,席子拿出他多年积累下的无数上海夜景作品,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上海老城厢夜游。
▲莫干山路,背景灯火通明的大厦与散乱的自行车,一半是斑斓,一半是琐碎
▲席子式“自拍”
▲加拿大摄影师GregGirard的影集《PHANTOMSHANGHAI》
一个外国人尚能用如此美妙的手法记录上海的城市变迁,在弄堂里土生土长的席子,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他的摄影集《上海屋里厢》。
有人质疑席子为什么总拍些“破破烂烂”的东西,也有人骂他:“你知道你拍的照片里这些生活在弄堂里的人有多苦吗?”席子坦言自己也是在弄堂里长大的,对这个环境里的生活都具有切身体验,而后来的年轻人对这些生活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因此他更希望能留住这些历史瞬间。“不管这些老房子是好还是一般,它们存在了几十年,留一张影像是我能做的事。”
▲安庆路的雪景,可遇不可求,老式屋顶留住了积雪之美
有一次席子去会馆码头街拍摄,凑巧当天水管爆裂,地面上一片汪洋,却意外留下一幅美妙倒影。有居民看见席子拿着相机和三脚架,误以为他是新闻记者,还连声夸赞:“我们才报修,你们记者就来了,可真快!”
▲会馆码头街,一场意外留下的美妙瞬间
彭泽路的弄堂里,有现在已经罕见的拱圈门。席子介绍的时候故意问:“知道右下角的木材是做什么用的吗?”最后还是他自己揭开谜底:那是被拆除的老虎灶。所谓老虎灶,是过去专门卖热开水的店铺,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现在已经被淘汰绝迹。
▲彭泽路的拱圈门十分别致
▲老虎灶是专门卖热开水的店铺,现在在上海已经绝迹
万春街是静安区的一条小弄堂,看起来并不起眼。席子透露,这条街上曾经住着中国动画片的开山宗师——万籁鸣、万古蟾兄弟。1940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创作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他们的代表作《大闹天宫》更是影响深远。
▲万春街一角
▲铁路新村,墙上的“小儿洗澡”涂鸦与现实相映成趣
谈到今后的拍摄,席子表示会考虑拓展更多的表达手法,甚至不拘泥于“夜晚”,更多地走向“白天”,去捕捉上海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供图/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