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乌、细辛、黄柏、木通、枸杞子、蔓荆子。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土产·药品》
伏牛苍苍,丹水泱泱。奇山秀水的南阳,滋养着艾草蓬勃生长。
一株小小的“艾草”,撬动百亿产业变身“致富草”,已成长为南阳特色产业之一。
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艾产业年产值150亿元……艾草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新的生机。
目前,“南阳艾”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涵盖一、二、三产。围绕艾产业链,如何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南阳已有了新的探索和成效。
“世界艾乡”发轫之初
8月下旬,正值艾草第二茬收割季。肖师傅的地里,伴着艾草的馨香味,几辆收割机忙碌作业,将艾草不断卷入,而“吐出”时,艾草已成型成块,被打包装车,送往企业陈放。“一亩地能产900公斤,一年能收三茬,你说我们干得能不起劲儿吗?”下午地里日头正烈,肖师傅乐呵呵地说。肖师傅管理着三个大型野生艾草地,都属于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南阳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艾草绝佳适生地。20世纪90年代末,南阳北郊注册了第一家艾草加工企业,生产艾条、艾绒,这成为南阳艾草产业的发轫。受该企业带动和影响,南阳人抓住商机,纷纷投身艾产业,逐渐在中原大地上遍地开花。
“南阳艾”根植于医圣张仲景故里,生长于黄金纬度带的伏牛山南,是取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特色产业名片。“南阳艾”现有种植面积约30万亩,占据全球艾草总量80%。
尽管艾草种植面积可观,但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各企业往往除了自己的种植基地,还要从市场采购一部分。以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每年艾草用量在3万吨左右,其中野生艾草占据六成以上。自2010年开始,该公司在桐柏、邓州、南召、唐河、内乡等地十余个乡镇大规模设立野生艾草收购点,带动了近万名农民增收,端午节前后艾叶成熟期能够带动农民创收近万元。
发展到2023年,南阳艾草种植面积超30万亩,野生艾草开发利用12万吨;艾草种植、加工企业和服务机构近2000家,在艾产业链上有约30万农民参与其中;年产值上亿的企业6家,南阳艾产业年产值150亿元。
机械装备崛起之路
艾草成为艾条之前,要经过“艾绒”这一加工工艺。艾绒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
古法手工艾绒制作工艺,要经过艾草陈放、人工挑选、醒艾、头遍杵捣、过筛去渣、再次杵捣等工序。整个过程中,要反复多次,经过成千上万次捶打,方可成为艾绒。
现在,借助机械化设备,艾绒的制作不再那么复杂。
在南阳独山脚下,循着浓浓的艾香,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摞摞陈放的艾草堆,在经过机器和人力的多次努力后被制成了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种类繁多的艾草制品。
5∶1、10∶1、15∶1、20∶1、30∶1,这些都是常见的艾条纯度,一般来说,比例越高的艾条效果越好,当然比例越高的艾条成本越贵。
南阳药益宝的工作人员介绍,新艾草在当季很少使用,需陈放蒸发水分,才能将艾叶充分加工为艾绒,再制成各类艾制品。
破捆、过筛、挤绒、挤灰、脉冲除尘……整个生产加工流程中,机械设备的作用不言而喻。据了解,该公司引进了新型环保高效脉冲除尘设备,更新了制绒生产线,提升了艾绒档次。
提到艾草机械装备,业内人士都知道是“南阳造”,南阳思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艾草制绒机,结构合理,工艺先进,产出的艾绒质量高、成本低,迅速走向全国,跻身全国一流品牌。
艾草产业集聚之力
左手腕贴着艾草贴,徐晨阳快步从车间走出,晃晃左手说:“每一款产品,我们都要先内测,我本人也不例外。”徐晨阳是宛恩药业(河南)有限公司工厂厂长,该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中药发热贴类健康养护产品的综合性企业。
去年,该公司将战略部署目光投向南阳,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艾草产业最具发展潜力,于是着力研发艾草产品,希望填补南阳艾草产业中高端技术和产品空白。
为此,2022年9月,该公司入驻卧龙艾草产业园,园区不仅能为入驻企业解决厂房场地问题,还能发挥产业集群“强磁”效应,放大市场集聚的虹吸效应。
卧龙艾草产业园,是南阳产业投资集团投资的以艾草加工为主的专业化园区,按照“土地集约、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以艾草企业密集区域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吸纳规模企业集聚入驻,引导企业功能差异化发展,全力打造“中国艾产业与艾文化的示范窗口”、打造“中国大健康产业交流平台”。
南阳产投新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卧龙艾草产业园负责人王新景介绍:“卧龙艾草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占地350亩,从去年5月1日开工,分南北两区先后建设。南区6月底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10多家,其产品涵盖有传统的艾草加工、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消杀洗化、生物科技和药膳食品等,入驻率已达80%。北区正在做配套设施建设,计划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厂房已预定50%。”
王新景表示,其他配套的艾草主题酒店、艾草文化博物馆、共享直播间、会议室、电子展厅、智慧餐厅和电商中心都在规划设计中,预计年底前能建成投入使用,将促进艾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南阳现代化艾草产业体系。
科研创新探索之举
打开便携式空气净化器,随着一缕缕雾气飘出,艾香氤氲在整个办公区域的空气里,沁人心脾。
这是蓝海森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产品,该公司致力于艾草深加工,利用艾草药性创新应用于高端化妆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保健养生用品等领域。
“我们原本是做日化和消毒产品的,2018年招商引资进入南阳,瞄准了艾草产业。”蓝海森源总经理廖兴佑介绍,当时,南阳艾草企业早已遍地开花,作为后发者并没有市场优势,“但是大多数企业只做艾条、艾柱等传统加工,因此我们决定将重点放在艾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
“我们有18个研发专员,也进行校企合作,和郑州大学药学院建立了艾草研究联合实验室,及时对接需求,孵化新产品。”廖兴佑期待着,通过好产品树立好口碑,为“南阳艾”品牌建设助力,同时,他相信,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重视度日益提升,艾草产业将迎来一个爆点。
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松涛提到,以南阳理工学院的“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省级重点实验室”、南阳师院的“河南省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阳医专的“南阳市艾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与规模化生产加工企业合作,加大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力度。
目前,南阳艾产业已由过去的作坊式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变,由简单的原料传统加工向精油提炼的深度加工提升,产品涉及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获得艾产品专利证书100多项。
全链条体系完善之中
南阳艾草产业发展,经过了初创、迅猛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调研之后,如今正处于高质量标准化发展阶段。
走进如今的医圣故里,艾元素扑面而来。社会化艾灸馆遍布城乡,依托百余家中医院和中医类门诊、764家中医诊所、万余名中医师资源,开展标准化灸疗服务“三进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大街小巷,以规范化灸疗服务为引领,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型企业发展态势。
目前,南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收购集散地和艾产品生产基地,“世界艾乡”的品牌日益响亮。小艾草带动了大产业,全市艾产业年产值达150亿元。
“艾草产业,作为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中的一个分项,现有的资源优势应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南阳宛艾产业协会会长韦跃之说。
从艾草产业协会角度,他表示,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制定行规和技术质量标准,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切实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将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加大艾草灸疗保健功效的科普宣传,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社会认知度。同时,协会积极发挥平台的桥梁、纽带、引领作用,积极克服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融合、抱团发展。
另外,艾草产品大多处于初加工水平,创新力度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艾草企业可与高等院校加强合作,联合科技局组建产品研发团队、专家实验室等,开展艾产品深度研发,增加产品差异化,引导和扶持艾草企业走精深发展之路,让“世界艾乡”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