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开课第15、第16周教学质量报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2020年6月25日
第一部分在线教学开课第15、第16周教学运行周报
在线教学第15、第16周,各教学单位在线教学织有序,整体运行平稳,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良好,本学期课程已经接近期末,全体教师依旧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开展在线教学工作。
一、教学运行基本数据
第15、第16周全校共有410门课程实施在线教学,518位老师参与线上授课,教师到课率100%;实施在线教学课程为939门次,学生实际上线学习累计57927人次,学生平均到课率99.42%。
表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15周在线教学情况统计表
表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16周在线教学情况统计表
表3:第15周各教学单位在线教学开课情况
表4:第16周各教学单位在线教学开课情况
表7:第15周每日学生到课率
二、线上主要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一)长江雨课堂
开课第15-16周,长江雨课堂共开课131个课堂,上课师生10663人次,两周运行数据、教学活动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如下:
表9:长江雨课堂第15周教学运行数据
表11:第15周长江雨课堂活跃度
(二)超星学习通
超星学习通平台原是我校引进的公共通识课选修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各任课教师在平台上积极建课、上传资源,具体情况如下:
表15:第15周课程运行情况(6月6日—6月12日)
表16:第16周课程运行情况(6月13日—6月19日)
表17:第15周课程数据
表18:第16周课程数据
表19:第15周数据对比分析
(三)智慧树平台
智慧树平台是山东省高校在线课程平台,也是我校公共通识课的重要选课平台,本周该平台教学趋势和课程选用、作业完成等情况如下:
表23:第15周教学趋势
表25:第15周共享课引用
表26:第16周共享课引用
表27:第15周选课学习、互动、作业完成情况
表28:第16周选课学习、互动、作业完成情况
(四)中国大学MOOC(慕课)
中国大学MOOC(慕课)是国内优质的中文MOOC学习平台,,拥有包括985高校在内提供的千余门课程,疫情防控期间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优质资源,注重线上互动答疑,各门课程顺利开展。
三、教学总结
在线教学进行到第15周、16周,大部分课程已经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总结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反馈教学意见,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本周教学的重点与特色聚焦在毕业设计教学与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产对接实践教学。
一、工业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毕业设计组织与学生作品展示
工业设计学院2020届艺术与科技专业共有毕业生52名,共创作毕业设计作品47组,主要包括博物馆展陈设计、展位设计、专卖店设计几大类,有些学生的选题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关切、有些学生选择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展示,毕业设计作品充分表现出我校“为人民而设计”的创作理念。
学生毕业作品展示:
1、学生程越超“水弦琴歌”琴川湿地科普馆通过地方史话及地理特点导出“水韵江南、弦歌琴川”大主题,精简为“水弦琴歌”,通过逐字释义,抽象表达的方式,确定空间风格。展示内容布置疏密相间,营造松紧结合的观展节奏。选取湖绿色为主题色,让人感觉重归自然,心情舒缓。用灵动的线条,勾勒出活跃的空间,采用古琴琴弦提取的线条,构成基本造型,灵活运用对称均衡、多元统一等形式美规律,致力于将琴川湿地科普馆打造成设计感强、具有地方特色、大众乐于参观的科普展馆。
2、学生贾彦坤“未蓝”——海洋环境保护概念体验馆
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基本展示设计内容,用旋结构造型为基础,介绍海洋环境生物遭受的种种困境,使用情感沉浸的方式展示目前海洋环境问题及今后环境改善措施,以环境影响心理的方式为亮点,通过空间路线、颜色对比、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让参观者深入了解目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呼吁参观者对海洋环境保护引起重视,达到教育的目的。
3、学生陈曦“潮玩天下”—变形金刚系列手办展位设计
本设计为变形金刚系列手办展位设计,整个造型为变形金刚标志面具的形态转换,从机械造型入手,将展位形态演变为棱角分明的多边形结构;整体色调为黑色与蓝色灯带结合,给观众以炫酷和科技的视觉效果;展位正面,以中线为轴,左右均衡对称,构成要素保持高度一致,展板具有连续性、秩序性,体现形式美法则。
二、造型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创作总结与学生作品展示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毕业创作是对学生四年来在观念、技巧、审美等方面学习状况的综合考察以及个体艺术潜质的检验;于教师而言,是在临摹、写生教学基础之上的延展。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重大事件背后带来的生命、人性、灵魂等等深沉的话题,真实的摆在了师生面前。
在毕业创作中,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技法表现向更深层次的思想、理念表达过渡,把四年来积累的感受、审美特质、表现技巧进行融合、渗化并最终转化为相对应的艺术情境,以此唤起精神的思考、自我情感的释放,更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温度地表达是这次毕业创作工作的重点。
(二)教学理念
艺术需要内容与形式的直接相遇,除了功能性的表达和描述性内容之外,建立起一定的审美价值并譬喻出各自的感性特质和视觉表征是其目的所在。所以,绘画专业的毕业创作更应具备对当代语性、语势、语体的判断与观照。惟有如此,才能分辨出深度、意志力等种种特征。
(三)教学组织和作品质量
(四)教学效果
优秀毕业作品展示:
图:孙宸《收获》
图:杨炎星《白色希腊》
图:张思鋆《X光下的生命》
图:周杰《青春的梦》
图:任小风《漠》
图:崔明豪《浮生》
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第三工作室毕业设计教学总结与学生作品展示
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总结。长久以来围绕毕设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毕业设计应该做什么题目?或者说,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根据我校专业教学特色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2020届毕业设计的总体教学方案。毕业设计课程目标一方面是通过作品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是通过中长期的课题演练继续强化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艺术感悟能力等。
本次(2020届)毕业设计课题有三个方向:其一是传统文化方向;其二是商业设计方向;其三是概念设计方向。课程之初,学院给学生安排了一个题为《我的家乡》的考察,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发掘可以形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有些同学去寻访家乡的历史典故,如一位来自邯郸的女生,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加以总结,形成了毕设题目;还有一位同学来自海南,她在《儒林外史》里找到了与家乡有关的片段,发展成为文创产品;还有一位潍坊寿光的同学,根据自家种植蔬菜做图案总结,形成一套完成的设计作品。总的来说,多数同学将考察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课题都能言之有物,充满对家乡的真情实感。
因为疫情,本届毕业设计原定于3月开学学生返校后得一系列教学活动或推迟,或取消,我们为此重新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密集的线上会议来指导学生创作,通过线上的中期汇报督促学生推进毕设过程。最终学生毕业设计中涌现出一批有思想内涵,有设计审美,有前瞻性的作品。总体而言,本次毕业设计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在此过程中受益良多。
学生作品展示:
图:邯言邯语--邯郸成语典故设计推广作者路梦琦
图:《信仰开会架空魔物公司》主题设计作者高铭
图:《儒林外史》人物形象设计作者刘林霞
图:蔬菜肌理图案再设计作者朱淑婷
四、服装学院功能服装设计方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报告
2020届毕业设计课程期间,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为响应党中央和国家的号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致力于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指导教师李杰和曹佳想的指导下,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产业教学模式,针对疫情防控展开功能服装设计教学。本次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防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保障,本次毕业设计专门针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进行功能性研究和创新设计。医用防护服除具备优异的防护性能的同时,防护服本身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也会影响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本次毕业设计通过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结构,提升其服用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同时也是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更好的保护。
本次以防疫为主题的功能服装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调研阶段
通过各种渠道地调研,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迫切需求,主要包括功能和审美两个方面。功能方面,首先要确定医护人员日常工作时动作,包括日常站立时、弯腰、蹲下、走动的腿部动作;工作时手臂的弯曲、高举等动作,分析各动作时人体各部位活动所需的空间范围。针对审美方面的需求,了解现有防护服的不足之处,在有针对性地研究的基础上,将防护服进行一定程度的时尚化设计,舒缓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产品研发阶段
根据医护人员日常动作,对连体式医用防护服的相应部位,进行材料、款式、结构、工艺方面的设计。包括不同人体结构所需活动空间的设计,局部面料加固的设计,防护安全性、服装穿脱便利性等服用功能的设计。审美方面的需求服从功能,在改善功能的前提下,将防护服进行一定程度的时尚化设计。产品研发这一阶段注重授课过程地管理,做到每一个环节清晰、条理,并进行阶段性课程讨论和课程小结。
3、成衣穿着效果测评阶段
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评
1)对降低肘部、膝部等关节活动时的紧绷、压迫感的测评;
2)袖口部位对便于固定手套,防止手套脱落,减少对手腕的压迫感的测评;
3)减少弯腰、坐下、蹲下时后衣片的紧绷感和由此带来的破损几率的测评;
4)增强脸部的防护,降低防护帽对脸部的压迫感的测评;
5)防护服时尚化、美化程度提高的满意度测评。
本次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服装学院统一规定的期间内进行,分别在设计选题、中期检查、中期复审、毕业设计终审、毕业展示五个环节进行集体评审,严格控制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还进行了创意服装设计和传统服饰创新设计等方向的毕业设计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与产品创新能力,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
2020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针对医用防护服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实施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动手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解决当前迫切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的。
五、立足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探索产教融合“4C教学法”。
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全校展开了非传统的在线教学模式,全校师生都在学习、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创作设计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协作下,各学院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