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1mol/L庚烷磺酸钠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用0.01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再加三乙胺5mL,混匀,用磷酸调节p
1、灭火介质: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2、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碳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气体3给消防员的建议: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4、.泄露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粉尘生成。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抗生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氯霉素极稳定,其水溶液经5h煮沸也不失效。由于氯霉素分子中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氯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抗菌能力
氯霉素为广谱抑菌剂。通过脂溶性可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抑制了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高浓度时或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氯霉素一般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敏感菌有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
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后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可用于有特效作用的伤寒、副伤寒和立克次体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氯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较差的脑膜炎患者。必要时可用静脉滴注给药。由于氯霉素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故临床
一、氯霉素的急救措施: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眼睛接触: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二、氯霉素的泄露应急处理:使
1、取氯霉素10mg,加稀乙醇1mL溶解后,加1%氯化钙溶液3mL与锌粉50mg,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倾取上清液,加苯甲酰氯约0.1mL,立即强力振摇1分钟,加三氯化铁试液0.5mL与三氯甲烷2mL,振摇,水层显紫红色。如按同一方法,但不加锌粉试验,应不显色。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
氯霉素(左旋霉素)广谱抗菌药,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对革兰阳性菌为强;对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和立克次体也有抗微生物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60%,半衰期1.5~3.5h,容积分布0.92L/kg。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也可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尚可分布到乳汁、
1、治疗氯霉素中毒—口服大剂量者应催吐、洗胃、导泻、补液,促其排泄。2、治疗氯霉素中毒—使用氯霉素过量时,无特效解毒药,透析疗法不能清除本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3、治疗氯霉素中毒—新生儿发生循环衰竭时给予吸氧,积极治疗循环衰竭。4、治疗氯霉素中毒—发生与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立即停
含量测定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供试品溶液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按琥珀氯霉素每10mg加乙醇1ml使溶解,再用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g的溶液测定法取供试品溶液,在276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1H12Cl2N2O5的吸收系数(E)为298计算供试品中C1H12Cl2N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A流动相B(68:32)定量稀释制成每1m中约含氯霉素0.1mg的溶液,摇匀。对照品溶液取氯霉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A-流动相B(68:32)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摇匀系统适用性溶液
1.口服大剂量者应催吐、洗胃、导泻、补液,促其排泄。2.使用氯霉素过量时,无特效解毒药,透析疗法不能清除本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3.新生儿发生循环衰竭时给予吸氧,积极治疗循环衰竭。4.发生与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立即停药,予以相应治疗,一般是可逆的。5.发生周围神经炎,出血倾向
氯霉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主要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利用酶标记物与样品中的氯霉素与微孔中的抗体进行竞争反应。在整个反应当中,如果样品中的氯霉素残留的越多,相对地就会竞争反应越多的酶标记物,使得能结合上抗体的酶标记物相对地减少,用TMB底物显色,样品
方案优势对比《GB2968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方案具有如下优势:1)不需要乙酸乙酯完成氯霉素提取(牛奶和乙酸乙酯会出现乳化现象),改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2)采用ProE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供试品溶液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氯霉素50mg),加甲醇适量(每10mg氯霉素加甲醇1ml)使氯霉素溶解,再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中含氯霉素0.1mg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对照品溶液、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条件、系统适用
1、氯霉素口服:成人0.5g,每6小时一次。治疗伤寒可用较大首剂量,病人体温正常后应继续应用2-3天,以防止复发,最高剂量不超过26g。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mg,分剂量每6小时一次,肌注或静滴:1日量:0.5-1g,分2次注射。以液体稀释,1支氯霉素(250mg)至少用稀释液100mL。
1、口服:成人0.5g,每6小时一次。治疗伤寒可用较大首剂量,病人体温正常后应继续应用2-3天,以防止复发,最高剂量不超过26g。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mg,分剂量每6小时一次,肌注或静滴:1日量:0.5-1g,分2次注射。以液体稀释,1支氯霉素(250mg)至少用稀释液100mL。2
1.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本品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2.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如必须使用时须减量应用,有条件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峰浓度在25mg/L以下,谷浓度在5mg/L以下。如血药浓度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3.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长程
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
一、基本信息化学式:C11H12Cl2N2O5分子量:323.1294CAS号:56-75-7MDL号:MFCD00078159EINECS号:200-287-4RTECS号:AB6825000BRN号:2225532二、理化性质密度:1.474g/cm3
世界各国对氯霉素的生产方法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有:(1)对硝基苯乙酮法;(2)苯乙烯法;(3)肉桂醇法;(4)对硝基肉桂醇法;(5)对硝基苯甲醛法。我国采用对硝基苯乙酮法,该法由乙苯经硝化、氧化、溴化、成盐、水解、乙酰化、加成、还原、分解、分拆、二氯乙酰化而得氯霉素
氯霉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在体外,氯霉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包括需氧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立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属等。它通过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断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具体来说,氯霉素结合到细菌的50S核糖体
1、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该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2、耐氨苄西林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该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3、
1、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毒性反应,该品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2、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宜避免使用该品,如必须使用时须减量应用,条件许可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峰浓度维持在25mg/L以下,谷浓度在5mg/L以下,此浓度可抑制大多敏感细菌的生长,如血药浓度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抗生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氯霉素极稳定,其水溶液经5h煮沸也不失效。由于氯霉素分子中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氯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抗菌能
新生儿由于肝脏酶系统未发育成熟,肾脏排泄功能又差,药物自肾排泄较成人缓慢,故氯霉素应用于新生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有指征必须应用本品时应在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使用。
类别酰胺醇类抗生素。贮藏严封保存。制剂注射用琥珀氯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