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前两天我们的无抗、有机认证证书都发下来了,成为了湖南第一家拥有无抗、有机认证的生态养殖公司。(此处该有掌声~)
「有机认证」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这两天我们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无抗”?
什么是“无抗养殖”?怎样才能养出“无抗鸡”、“无抗鸡蛋”?
今天,小旦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有人对此一笑而过,认为概念性名称如果真有这么严重,中国上千上万的人怎么一个个都还活的好好的?
当“抗生素”“激素”就像当红明星一样每天围绕在我们耳边的每一个角落,不同的声音传来,我们开始对一个名称一知半解,人最怕的就是半桶水的了解。
我们听到了很多的声音,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言论。
那么,无抗养殖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是以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无抗生素残留的畜禽产品为最终目的。
“抗”指的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物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最早发现的抗生素是1929年英国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
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利用抗生素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继发感染、促进生长、防止垂直感染、缓解疫苗免疫反应等目的。
由于在养殖过程中应用抗生素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加之在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情况下,动物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很多管理人员和养殖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抗生素应用较为依赖,超限额、超品种的滥用抗生素情况较为普遍。
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一方面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加大了动物疾病防治的难度,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如果人们滥用或者误用抗生素,或者长期食用药物残留超标的畜产品,人体的病原菌也会产生耐药性。
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再度导致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出现更多“无药可治的超级耐药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耐药菌最大的危害是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给人类,使人类感染致病,同时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政策治疗或者导致治疗失败。
之前中央电视台在《朝闻天下》节目中揭开了“速成鸡“的惊人黑幕,当听到广州市妇婴医院过来曾经抢救过一名体重仅650克、25个孕周的早产儿,头孢一代,无效!头孢二代,无效!头孢三代四代,仍然无效!再上”顶级抗生素“:泰能、马斯平、复兴达……全部无效!
后面的细菌药敏检测显示,这个新生儿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
而新生儿的耐药性可能来自母亲,孕妇在吃了大量抗生素残留肉蛋禽后,很可能已经摄入了这些抗生素,又把它们给了孩子。
另外,由于残留造成长期低水平积累,可使人体正常菌群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非致病菌死亡,致病菌大量繁衍,引起人群发病或维生素缺乏症,并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抗生素在妊娠关键阶段对胚胎或者胎儿有毒性作用,是能诱发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变异的诱变剂。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滥用还会对人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如2016年复旦大学历时三年的调查表明:兽用抗生素或主要用于动物的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超重或肥胖有明显的联系。
也就是说,儿童时期由于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食物而引起的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当滥用抗生素的焦点从医院转向养殖场,一方面,表明人们正全方面地重视这一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打赢这场截止滥用抗生素的战役越发艰难。
原因是动物耐药性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的具体影响难以评估和检测,因为它的危害很可能不会立刻体现,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然而一旦爆发其威力难以预计。
我们无法预测和低估人心的转向,我们没办法规避所有的风险和危害,无法相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食物以怎样的方式生长又会以怎样的方式送到我们手上,我们的孩子被围绕在怎样的世界里......
但至少,我们希望,我们的宝宝,他喝的奶水是营养健康的,吃的食品是健康的......
怎样才能养出“无抗鸡”生出“无抗蛋”?
“无抗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无抗养鸡”的目标,要从种源选择、环境选择和控制、饲料原料,从养殖过程到最终的产品都实现绝对无抗养殖。
需要在场地规划、鸡舍建设、品种、种源质量、雏鸡品质、管理(如温湿度、通风、光照、水、饲料、养殖密度、应激反应等)、免疫接种、疫病防治和生物安全防控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提升,降低鸡发病率,从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达到“无抗养殖”的目的。
中国现阶段由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饲养环境条件相对较差、防疫措施落后,这些均不如欧洲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