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4月8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负责人寇明、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黄祎、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负责人李海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总体上讲,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老百姓的饭碗是有保障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强。二是供应足。三是管理严。我大致解释一下。
第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较强。自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粮食产量为13390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在粮食生产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22年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切实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实施“科技兴粮”,发展智慧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支撑,为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之一。针对供需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国家综合采取稳定口粮生产、重点支持玉米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增加市场供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种植玉米收益增加,农户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加较多,国内玉米生产将进一步增加。
第二,我国粮食储备流通体系安全可靠。“十三五”以来,国家加大了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我国粮食仓储设施水平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库存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备安全,特别是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库存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市场供应量。此外,进口供应总体正常,大豆、玉米等粮食品种进口渠道畅通,可有效增加和补充国内市场供应。
总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经得住考验的,能够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供应。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把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