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会有类似的经历,去健身房、美容院、洗衣店、理发店、洗车房、美甲店……被店员介绍了办储值卡的诸多优惠,脑子里做了半天加减乘除,一次性花去几百几千元,可以用几次或者几十次,每次多少钱,比不办卡的确便宜了许多……心里再一想,反正衣服总要洗,美容总要做,头发总要理,至于健身,本来就很难坚持,没准办上一张卡对于自己来说还是个督促。掏钱!储值卡办了,一次性花了几百元,多的甚至有上万块钱。可是,你的储值卡“安全”吗?店家能够保证你的储值卡里的余额顺利消费完毕吗?他们提供的服务能够自始至终保持一致吗?出了问题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即便这些情况叫人很是无奈,店家毕竟在终止提供服务前提前通知了消费者。徐女士遇到的情况才更让人生气。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洗车房,因为有“开业大酬宾”,价格着实很优惠,徐女士于是选择办了一张面额为600元的洗车卡。可卡没用几次,再去洗车时,洗车房早已是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再问问身边的朋友,十之八九都遇到过办理储值卡后,还没消费完店家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储值卡里的钱白白浪费掉的情况。因为觉得麻烦,大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最后都不了了之。实际上,我们能够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记者以李小童的遭遇为事由致电12315北京市工商局消费者服务热线进行投诉,接线员询问,当初办卡时是否有消费协议,卡片上是否有消费期限等等。她还明确地告诉记者,如果当初有消费协议,或者卡面上承诺提供无限期的服务,则可以要求店家继续履行协议。可李小童当初并没有跟店家签订什么协议,卡面上也是寥寥几行字,并且赫然写着“解释权归本店所有”。接线员说,如果有明确的协议,而店家存在违约行为,则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工商部门可进行调解或者行政执法。如果只是口头协议,工商部门很难进行认定,只能双方自行协商。
从12315的答复可以看出,要想维护自己的权益,办卡时的纸质协议很重要,且协议应该明确地写明店家的服务范围、服务期限,一旦未能继续履行协议店家应该承担的责任、赔偿的数额等。因此,作为消费者,在办卡时应该要求与商家签订协议。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商户的管理力度,要求从事服务业的商家在提供服务之初签订内容明确详实的服务协议。
其实,对于储值卡的购买和使用,本身并无可厚非,但因为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我们要提醒消费者,只有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财务,按需消费,理性消费,才能真正做到对于这种隐藏的消费陷阱及时绕行避险。毕竟,花钱买的是享受与便利,不是闹心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