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金融记者尝试进行“渠道服”蛋仔派对充值
为了追回在蛋仔派对中的多笔扣款,朱先生先后联系了三次游戏关联方。首次与收款企业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沟通后,朱先生遵循要求,提交了扣款账单、游戏账号截图、家长及孩子的身份证等资料。然而,客服以“家长监管不力亦需承担一半责任”为由,仅承诺退还一半充值款项。此后,朱先生寻求网易家长关爱平台的协助,但在反馈情况后,却遭遇了“踢皮球”处理。其后,朱先生又尝试了黑猫投诉平台,得到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的回应,再次表示只能退还一半金额。鉴于对“仅退一半”的解决方案持有异议,朱先生并未同意客服提供的处理方案,至今未能追回孩子在蛋仔派对游戏中的充值款项。
△朱先生孩子在游戏中的充值记录
拒绝全额退费,如何区分责任成焦点
△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讲述自家孩子的经历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二磊表示,核心问题在于这个充值行为是否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相当于双方建立了一个‘充值合同’,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属于无效合同,8岁以上未成年人充值是一个效力待定的合同,需要监护人对合同进行同意或者追认。如果说家长不同意或者没有追认的话,那么该合同无效。”张二磊说,“家长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来要求游戏关联方退还充值全部金额。”
根据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四十六条:“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张二磊认为,网络游戏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合法合规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做到严格自律,提供必要手段来验证未成年人的真实信息建立健全支付验证系统,防止和减少负面影响。
记者发现,每次登陆蛋仔派对游戏,都会自动弹窗提示抽取盲盒,而开一次盲盒需要60个蛋币,折合人民币6元,而特定稀有款皮肤抽取成本或高达648元。
△蛋仔派对盲盒抽取提示
△蛋仔派对充值界面
网易2023年游戏收入超800亿元,丁磊称“延续了《蛋仔派对》的成功”
自2022年上线以来,蛋仔派对累计注册用户数量达5亿,春节期间日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为了强化社交属性,蛋仔派对开展多种活动,鼓励玩家与“蛋搭子”们联机,例如在“蛋搭节”活动期间推出每日3次巅峰派对不掉分保护、免费送渠道及平台专属外观等福利。“同班同学都在玩,所以我也玩”——蛋仔派对已然成为学生群体的社交货币。
△网易2023年业绩公告
面对备受争议的未成年人沉迷和乱充值问题,网易近期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4月29日,《蛋仔派对》发布玩家倡议,于游戏内推出一系列促进理性消费的举措,包括理性消费提醒、增强人脸巡航密度、人脸识别充值验证等四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