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了一年的会员卡积分一夜清零,预付卡里的钱还没用完店早已关门……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糟心经历。会员卡及其附带的积分、优惠等权益背后,往往暗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规则,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会员卡的常见“陷阱”有哪些?消费者如何识别?一旦被侵权如何维权?
会员卡按照功能可划分为预付费卡、积分卡、打折卡等,其中预付费会员卡、积分会员卡是消费纠纷的重灾区,小M采访了知名律师,为你详解这两种会员卡的常见“陷阱”。
一、卡内余额没用完,商家倒闭了
金台律师事务所张星律师表示,类似的预付卡消费纠纷并不少见。很多美容、美发店,店名和实际注册的公司名称差距很大,店主通常也不用真名,一旦跑路,消费者连责任人是谁都不知道,维权无门。
即使能够追查到责任人,消费者也往往很难主张自己权益,主要原因就是举证困难。很多消费者在办理预付款会员卡时,并没有和商家签订书面合同,也没有认真保管付款凭证,办卡档案由店家单方面留存。一旦出现纠纷,就存在举证困难。
那么如何规避此类风险呢?张星律师提醒,消费者在办理大额预付卡时,最好选择正规的、有连锁店的商家。另外,消费者应该有意识地做证据保留,比如将店里公示的营业执照拍照留存等。这样一旦遭遇侵权,消费者可经由网上公开信息查询到责任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办卡容易退卡难
以上是由于商家倒闭引起的预付卡退款纠纷,如果商家还在继续经营,而消费者因个人原因单方面要求退还余额,是否能得到法律保护?
比如:小L在理发店办理了会员卡并充值1000元后,因为多次对发型不满意,要求退款,却遭到拒绝。店主的理由是:办卡时已经向小L说明“卡内余额概不退还”。这种情况下,小L是否只能自认倒霉呢?
首先,在证据充分的条件下,小L有权向商家要求退款,退款金额根据“预付款扣除实际消费金额”计算。
根据商务部制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将资金退至与退卡人同名的银行账户内,并留存银行账户信息。卡内资金余额不足100元(含)的,可支付现金。
同样的,前提是小L要做好付款证据留存,一旦遭到店家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另外,律师提醒,消费者办卡时最好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要特别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
三、商家擅自更改会员卡权益
另外,商家擅自更改会员权益,也是会员卡的一个常见“陷阱”。
举个例子:两年前,小Z在公司附近理发店推出一款会员卡,原价50元一次的剪发项目,充值600元,便可享受6折优惠,即预付600元,可以剪发20次。小Z充值后,由于工作变动,很少前去消费,而上周到店却被告知:由于剪发涨价到100元,小M卡里包含的剪发次数“两次并做一次”,小Z大为恼火。
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张星律师表示,美容店、理发店,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甚至不同人员提供的服务收费差距很大,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最好和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对卡里包含项目的定价标准(一般以办卡时的价格为准)、包含的项目以及次数等做出明确约定,并小心留存。
如果商家没有提供合同,消费者自己要有保存证据的意识,将办卡时商家出示的项目表、折扣等信息进行拍照留存。
四、积分清零
积分是商家拉动消费的一众常见的营销手段,从零售业到电信、酒店、航空、银行等,消费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积分卡。
张星律师表示,会员卡里的积分有赠送和购买两种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消费行为累积的积分属于商家的赠与。关于积分的获取和取消规则,商家需在经营地址或公司网站进行公示。与消费挂钩的积分赠与,没有合理的理由不能随意取消。
而如果商家已经履行了公示义务,将消费者的积分到期清零,但没有引起其他损失,商家一般也不需要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商家在将积分清零前,并没有提醒的义务。建议消费者提前留意官网或卡片背面标明的积分有效期。
谈到积分,顺便再来说说信用卡。很多人都以为信用卡的积分是永久有效的,但实际上,不同银行对积分有效期的规定差别很大,甚至同一家银行发行的不同类型的卡片,积分有效期也不相同。小M了解到,农行、招行、建行、民生、兴业等银行的信用卡积分是常年有效的,而交行、中行、中信等信用卡积分则有有效期限制。一旦过期,卡里的积分就会被清零或打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