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的概念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保护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野生动物”概念的界定不适宜

(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所造成的局限性

(二)对野生动物“重利用,轻保护”的立法理念

(三)现行法律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

《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8年来经过了四次不同程度的修改,2004年和2009年对该法的修改都见于细微之处,是为了适应其他法律的变更。2016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它部分调整了立法目的,修改了很多基本内容,更改了一些保护标准,增设了一些新的规定,并强化了法律责任[3]。2018年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对检疫条款的细微调整,以及修改了处罚的行政机关。纵观《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四次修改,除了2016年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其他几次修改都未涉及实质内容,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跟社会存在脱节。《刑法》自1997年来几经修改,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条款变化不大。野生动物的情况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变化,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野生动物的现实情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在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会产生不同的要求,现行法律已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实施全链条管控,不仅对供求端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毛涛.全链条管控食用野生动物行为[N].中国环境报,2020-02-06(3).

[2]刘风景.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述技术[J].法商研究,2013,30(3):48-57.

[3]李丽.聚焦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J].生态经济,2016,32(8):10-13.

关键词:动物园;动物保护;公众支持

1引言

2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概述

动物园经营的大背景是全球60多亿人类的存在、活动及其欲望的影响所导致的令人担忧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消失和破碎、人类蓄意的捕杀行为、与外来物种(包括驯养的和引进的)的竞争、环境污染以及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等等,使得许多野生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呈现出快速而大比率的趋势。因此,动物园的任务主旨一直贯穿着保护、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

3动物园动物保护的公众支持的建立

3.1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的公众认识

在理解保护这个概念之前,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定义一个确切的有机体的特征、行为、习性和对其他有机体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概念。进一步说,人们必须学会更好的理解种群的大小,种群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改变及产生改变的原因,之后人们才会重视动物园所面临的困境,才会致力于拯救生物多样性。游客通过学习建立对其他生命的天生的好奇心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动物园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概念的交叉来带动游客学习保护的兴趣。

3.2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

3.2.1标识牌、解说系统的直接信息传达

所有的动物园都设有对每一种野生动物物种进行介绍和说明的标识牌和解说牌,以便人们在观赏动物的同时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动物,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设计直观的向公众进行了信息的传达――在自然界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其他物种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自然环境并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

动物园正是通过提供关于物种及其自然习性的知识提升了公众教育并唤醒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有效利用依赖于规划设计人员的创意和构思,尽管目前文字类的说明牌、宣传橱窗对游客的吸引力普遍不高,但是通过有趣味性的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展示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3.2.2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的主观映象传递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是对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的补充,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以活的姿态在动物园里进行展示,标本馆、博物馆和科普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可以扩大展出动物的种类和丰富度。运用硬、软件先进设备、设施,通过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进行丰富多彩的生动展示。对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制作说明图片,对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作用、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入园史、认养动物情况等作简要介绍,让游客在欣赏动物照片的同时阅读文字,使其对不同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充分利用死亡动物毛皮标本、动物骨骼标本、动物内脏标本、动物衍生物及身体某部分组织的标本进行直接的、系统的动物知识介绍。这样游客就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史和进化史,了解自然创造的万物,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公众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公众意识到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减少人们滥捕滥杀、嗜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增强动物园的吸引力。

3.2.3动物表演及动物与游客互动的趣味引导

动物表演应该本着向游客传达野生动物的可爱性的思想,动物遵循人类的意愿并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和动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与动物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类与野生动物并不是敌对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伙伴关系。

动物园内一些动物与游客互动的项目设置可以增进游客对动物的情感意识,参与性的活动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但前提是这些项目的设计原则应该完全符合保护动物的主旨,在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游客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能让游客体会到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导并唤起游客保护动物的意识。

3.2.4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

4结语

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动物园并不是直接积累保护利润,它只能减少潜在的生物保护发展的困难,其保护能力也是有局限性的,无论是公益性质的动物园还是私营性质的动物园,公众的支持对动物园事业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园只有不断增加引起重视的保护活动和研究领域才能圆满完成其野生动物的迁地(移地)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张文东.动物园建设与动物保护.林业规划调查,2003,28(1):78~80.

徐国煜.仿生态改造城市动物园.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3):32~33.

王兴金.论科普建园――城市动物园的发展策略探讨.野生动物,2003(1):26~29.

PatriciaG,Patrick,CatherineEetal.Conservationandeducation:prominentthemesinzoomissionstatements.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2007,38(3):53~59.

MarkRStanleyPrice.Zoosasaforceforconservation:asimpleambition-buthow.Oryx,2005,39(2):109~110.

RobThomas.Internaldrivevs.externaldirective:thedeliveryofconservationthroughzoo-basedresearch-aresponsetoRees.Oryx,2005,39(2):134.

JeffreyAMcNeely.Zoosinthe21stCentury:catalystsforconservation.Oryx,2008,42(1):155~156.

关键词:动物;法律地位;法律保护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1.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相对而称,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所针对的事物。关系的权利主体为实现其权利,而对客体处于支配或者有权要求的地位。关系的义务主体则必须向权利主体作相应的给付或者予以满足,主体相对客体处于必须向其给付或者满足其要求的地位。

2.关于客体范围的不同学说

关于客体范围存在三种不同的学说:一种以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仅为物;一种以为法律客体仅为行为;第三种观点以为民事法律关系多种多样,法律关系的客体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等等。

二、关于动物的地位和保护题目的不同学术研究观点

1.主张动物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的权利主体资格

该观点就是主张改变动物的传统法律地位,赋予其有限的法律主体地位。其理由是:民法要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就要对动物赋予人格权,法律应当规定,动物不仅享有生存权、生命权和健康权,还应当享有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的权利,也就是享有一般人格权,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动物,有效阻止人类对动物的不善行动。

2.主张动物在法律上具有权利主体资格,但是享有的范围是有限的

基于这一观点,动物可以作为权利主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成为权利主体,一般说来只有野生动物和伴侣动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工作动物则不在此范围之内。即使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动物,其所享有的权利也是有限的,只享有某些种类的权利,如生存权、生命权等等,“在主张动物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动物的权利必须有限度吗正如任何权利都必须有限度一样,不同主体之间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平衡,是我们下一步应思考的题目。”

3.主张动物在法律上不具有权利主体资格,应作为特殊物看待和保护

此观点有二:一是以为赋予动物以“人格”混淆了民事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区别。在民法中只存在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人,二是物,人作为世界的主宰,支配其他的任何物,而物则只能被人所支配;二是以为假如赋予动物以人格,实践中会出现实际题目无法解决:首先,动物享有了主体地位,那么它们又将如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呢其次,假如赋予了动物人格权,让动物享有了生命权、健康权以及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的权利,那么又将如何解决人类饮食和日常品的需求呢假如一定要对动物赋予“人格”使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那将会改变民法的性质,也会改变市民社会的性质。

笔者以为:民法是人法,在民法上,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动物永远受人支配,永远也不会与人平起平坐,成为世界的支配者。动物的属性是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这个基本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德国民法典》将动物从物的范畴中分离出来,但是并不表明动物因此就具有迈出向主体地位的契机。它仍然与其他物一样,属于客体。即使不这样规定,只要存在动物保***,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理,在动物保护题目上,民法也应让位。可以说,没有动物保***,《德国民法典》的规定也是形同虚设;有了动物保***,即使民法不昭示,仍然能实现对动物的特殊保护。因此,笔者以为《德国民法典》只是一个具有倡导性和宣示性的条款,可以为全世界其他国家就动物保护题目敲响了适时的警钟,没有多少具体的规范意义。

但是,究竟应当在法律上怎样落实对动物的特殊保护,还应当符合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并在实践上具有可操纵性和实践性。这就是以下的内容———动物法律物格制度。

三、动物法律物格制度

1.法律物格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物格,即物之格,即物的资格、规格或者标准。法律物格则是指物作为权利客体的资格、规格或者格式,是相对于法律人格而言的概念,是表明物的不同种别在法律上所特有的物理性状或者特征,作为权利客体所具有的资格、规格或者格式。“法律物格”描述了一个不拥有法律权利的资格的实体,该实体被作为法律上的人对其享有权利和对该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的财产来对待。很多学者一致赞同的观点就是建立“物格”制度,具体的设想为:一是野生动物和宠物;二是普通动物和植物;三是人体器官和组织;四是货币和有价证券;五是虚拟财产;六是一般物格。

2.确立法律物格制度的意义

笔者以为,确立民法上的物格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对物的法律物格的不同。规定权利主体对其行使权力的不同的规则,主要有如下的三点:

第一,确立法律物格制度,能够确定作为权利客体的物的不同法律地位。区别不同的法律物格制度,就是为了表明不同的物在法律上的不同地位。第二,确立法律物格制度,能够确定权利主体对具有不同物格的物所具有的不同的支配力。第三,确立法律物格制度,有利于对具有不同法律物格的物作出不同的保护。

我们建立法律物格制度,并不是赋予动物以权利,使动物成为民事主体,我们讨论的基础就是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理论指导下,将物依然作为客体,只不过通过法律物格制度,对不同性质的物区别对待,建立一种更为公道的制度。现代民法人格是同等的,要求法律眼前人人同等,这应当是基于人的属性,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物是各种各样的,千差万别的,假如对物同等对待,显然不公道。假如建立了法律物格制度,对不同属性的物设立不同的规则,可以更为公道地行使权力、保护各种物。

法律主体的法理障碍

1.与民法的基本价值相悖

民法的基本理念之一为私法自治,其旨在于个人得依其意思表示形成私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私法自治表现在民法的各个制度上。意思自治被否认,民法还称得上是民法了吗动物没有明确意思表示,无法进行自我认知和表达,假如将动物纳进民事主体的范畴,有违民法作为“人法”的根本性制度价值。而法律始终是人制定的,是规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动物也不可能参与到法律制定的过程,这样,即使赋予动物权利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2.与权利义务关系的逻辑关系相违反

对于动物行为能力的欠缺,有些学者提出建立监护制度来补救,比如为动物设定保护人或人。那么动物的人如何确定;动物的法律诉求有哪些;怎么来定个标准来衡量监护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被监护动物的利益呢;动物如何行使诉讼权;动物的意思表示和行为能力如何确定;如何追究动物的法律责任等题目的解决都会对传统观点形成一定的冲击,造成立法、司法、执法的混乱。

所以,笔者以为:不管是从民法的基本理论还是从法理上来分析,赋予动物民事关系主体地位都是不妥当的,有其无法克服的障碍,这些障碍的根源实在超出了法律的范围,说到底法律根源于社会现实,只要人类与动物本质差异存在一天,赋予动物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就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五、对我国关于动物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建议

1.应将动物看做是特殊物来看待

我国尚未制定出民法典,因而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题目还缺乏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但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第127条关于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规定,是将动物作为物看待的,199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也是将动物视为一种特殊物而予以保护的。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还想就动物的法律地位的保护题目提出个人的不成熟意见:

我们对动物的保护的范围还过于狭窄。只对濒临灭尽的野生动植物做出立法,实在对一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对人类和自然有益的动物的保护都应该予以法律化,规范化。

2.对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规定

动物是有生命的,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进步,宠物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针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应该对此领域加以规范。比如假如宠物出现咬伤他人或者其他人的宠物的时候,究竟如何承担相应法律义务,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和做出怎样的赔偿,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定。动物的主人应该对他人负担义务,这实际上也就是物权人如何妥当行使物权,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题目。

3.加大动物保护的立法力度

4.完善动物保***律体系

我国有学者指出:“动物的治理是操纵在一个复杂的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亚系统是:种群、生物环境和人。这三个系统相互影响,互为运动,野生动物治理就是维护三者的平衡。”动物保护的法律应是一个系统。为了更好地保护动物,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严春友.主体性批判.社会科学辑刊,2000,(3):35.

高利红.动物不是物,是什么.梁慧星主编.民商***丛:第20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2872303.

孙江.动物法律地位探析.河北法学,2008,(10):61.

山河.法律革命:从传统到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比较法研究,2000,(1):33.

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772878.

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07.

徐昕.论动物法律主体资格的确立———人类中心主义法理念及其消除.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0.

关键词:本土化;道德实践;环境伦理

一、环境保护的道德实践与环境伦理学理支持

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要以问题为出发点,要面向中国环保实践中的问题来提出伦理理论,并且用理论推动和指导环保实践。也就是说,本土环境保护的道德实践是环境伦理要务是要激发公众自觉践行环保的道德动力。“所谓个体的内在道德动力,是指道德个体建立在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的自觉接受和践行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力量。由于内在道德动力是以个体一定的道德理性认识为前提,以个体一定的道德自觉性为特征,所以它一旦形成,就是个体的一种主体力量,对个体的道德追求会有较深刻的驱动。”道德动力是促使道德行为的重要源泉,但道德动力又不是一般的心理活动,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才能产生的强大力量。因此,环境伦理学理论能否给道德主体提供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激发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主体的道德意志,是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关键。基于公众环保实践的践行度低这一本土问题的分析,在多种原因别强调环境伦理学理论的不成熟不到位不给力,不能主观臆断而需要有详细的学理分析,也期望通过对已有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对于中国本土道德实践的效能来寻求构建中国本土环境伦理学的思路。

二、自然具有道德地位的伦理论证

环境伦理学理论如何给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道德动力,早期的西方环境伦理学家最初探求的思路是论证自然具有道德地位,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是认为一旦论证了自然具有道德地位,人对待自然的道德态度就必须发生变化,就应从占有、控制、压榨和破坏自然的态度转向敬畏、尊重、感恩自然的态度,通过公众对自然道德态度的改变来形成保护环境的道德动力。早期的西方环境伦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伦理学理论基础,对“自然具有道德地位”这个命题展开了论证。

汤姆雷根(TomRegen)论证自然具有道德地位从动物权利论开始。动物权利的伦理学理论基础是天赋权利。天赋权利是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本理念,只要论证了自然界事物具有天赋权利,人类就必须像尊重他人的权利一样尊重自然事物的权利,而不得对动物及自然界进行任意挞伐。循此思路,汤姆雷根以权利主体的不断拓展为线索,指出在美国的权利斗争运动史中,先是黑人通过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获得了基本权利;接着通过反对性别歧视的社会运动,女性获得了基本权利。按照自由主义的权利拓展路径,下一个要进行的就是反对物种歧视的运动,通过反对物种歧视,动物和自然界将获得基本权利。动物和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岩石河流、飞禽走兽获得基本权利,也就意味着在道德上获得了被尊重的地位。对于动物保护的道德实践而言,动物权利论援用西方的权利概念作为道德理论的基础,对西方的公众具有非常强的激发力和号召力。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一道,促进了20世纪西方国家声势浩大的动物保护运动,对西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人类具有保护环境的道德能动性论证

四、面向道德实践与援用本土资源的本土化理论构建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找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这也是为了给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促进让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且也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协调。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对动物和人类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这也可以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和谐美丽的环境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同时也可以激起人民对它的保护欲。美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造,也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的建设,并且可以让动物能够拥有一个干净的生态环境已供它们生活下去。而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寿命,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以及精神归宿。

2.对社会

企业在发展中有可能会向河里排放污水,或者是砍伐树木,也有可能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这样一来就会使得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发展。如果企业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就会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破坏,也会打破大自然的平衡。所以,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企业可以认识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并且尽全力去补救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人类的负责。

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无法更好的完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企业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就会你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企业的经济,这样就严重损坏社会效益。而且,又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这样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样也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这也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专业性,那么他就无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对突发状况也无法更好的解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素质和责任心,这会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和细心,并且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这样就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带来阻碍作用,这样也就自己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就需要增强企业和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游行、讲解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我国的生态环境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良好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欲望,从而付诸于行动,以此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要想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需要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生态环境部门在聘请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并且对于在岗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进行专业性知识的培训。并且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专业性课程的培训热情。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都完善,同时,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还可以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五、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人民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就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生活环境,那就需要能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这也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有关人士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王庆礼.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可是续发展[M].生态环境资源管理,1995.

[2]林迎星.可是续发展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的一个现实话题[M].世界生态环境研究,2000.

[3]赵景柱.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系统分析[M].生态学报,1999.

[4]徐中民.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M].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关键词]核心概念知识建构教学设计

一、核心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核心概念界定

2011年,我国重新颁布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这次修订在原有的十个主题下增加了“核心概念”。

概念构建了生物学科基本知识的框架,而核心概念是支撑学科框架的最基本骨架,包括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解释,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二)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传统的学习往往强调对知识的传递和记忆,很多知识在学生脑中只是无实际用途的孤立事实,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很容易被迅速遗忘。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构起核心概念的框架以后,学生可用来梳理知识、深入理解概念,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实例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动物开始登上陆地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史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核心概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第7个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相对应的核心概念是“不同动物发育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初中生物的某些核心概念并不集中于某一节中,所以教师在对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局限于某一节,而要根据具体学情具体分析。

(三)导入环节制造冲突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两栖动物”已存在一些认知,但大部分学生并不真正理解两栖的意思,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看法。例如:你认为“两栖”是什么意思?你能否举出一些两栖动物的例子?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两栖”是指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个别学生认为“两栖”是指能在水、陆、空三种环境的任意两种中生存的生物;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河马、龟、鳄鱼等。

显然,学生的回答并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的。教师可趁机制造冲突的学习情境,直接说明“河马、龟和鳄鱼并不是两栖动物,青蛙、蟾蜍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向学生展示两栖动物的概念,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观察发现,青蛙和蝌蚪在外形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提问:与成蛙外形相差很大的蝌蚪是如何发育为成蛙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的疑惑中,播放一段青蛙发育过程的视频,学生看完后会对受精卵—蝌蚪—青蛙的发育过程有了大致了解。

设计表格,对蝌蚪和青蛙在外形特征、呼吸器官及运动方式三个方面做比较,让学生自行总结完成表格内容,深入理解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向学生说明:像青蛙这样的发育方式叫变态发育。同作为两栖动物,蟾蜍、大鲵等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青蛙相同,也是变态发育。学生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大。

(五)与昆虫发育特点的比较

学生通过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了解到,某些昆虫(以蝗虫为例)的幼体与成体相比,形态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让学生自己对昆虫和两栖动物各自的生殖、发育特点进行对比。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互相交换意见,学生自行设计表格,最后比一比哪组的表格设计的内容最完整全面。

(六)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给学生呈现“畸形蛙”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出畸形蛙的出现是由水污染导致的,环境因素的变迁是影响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主要因素。展示大鲵的图片,说明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反思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理性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初中生物重要概念之一,它的概念又比较复杂,超出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乡土特色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的多样性”这一重要概念呢?笔者以在尤溪县开设的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例,谈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1开展调查活动,加强小组合作能力

2精编调查成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在走访与调查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尤溪收集鉴定的野生动物有15个纲、286个科、648种。九阜山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钱豹、云豹和黑麂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花田鸡、褐翅鸦鹃、猕猴、穿山甲、白鹇、苏门羚等56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156种,中国与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9种,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5种。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有19种等。全县维管束植物达205科878属2116种(包括变种或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5科68属153种、裸子植物10科24属49种、被子植物160科786个属72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6种:银杏、水松、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5种:金毛狗、粗齿桫椤、秃(台湾)杉、福建柏、凹叶厚朴、香樟、闽楠、浙江楠、红豆树、花榈木、喜树等,还有国家Ⅲ级保护植物7种。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有D奇宝优5号;D奇宝优528;D优6号;D奇宝优1号等;Ⅱ优6;Ⅱ优28品种;Ⅱ优29等多种品种;其中刘文炳选育的Ⅱ优6又被称为瀑布稻。

这么多的生物种类及科研成果在课堂中一一展示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由此,调查之后,教师布置新的任务:各小组将活动过程和收集的资料分组制作成2min的PPT,分为尤溪美景、尤溪常见或特色动、植物、尤溪改良杂交水稻品种等四个主题进行成果汇报。每个主题只能由一个小组介绍。怎样才能争取到小组展示的机会并将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其他同学们?小组成员通过激烈的讨论,从收集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小组成员认为是最好的材料,然后制作成精美的PPT上交接受教师的审阅。学生在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实践活动中,确实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等多种能力。

3汇报调查成果,优化学习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初中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如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呢?课前,教师先聆听各小组汇报员的汇报,并给出建议:要求展示内容少而精;对上台汇报的学生给予一定展示方面的指导:语言以能引起学生兴趣为妙。

3.1美景图片欣赏,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上课伊始,笔者用一张张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尤溪的美景图激发兴趣:幽静的水与红艳的枫叶下的九阜山、社会实践曾经登过的双峡溪山、美妙的银杏林相应而出;破云而出的太阳光束照射下的闽湖与养鱼、放养鱼苗图片等。某学生正放映一张旭日东升下被金色包围的联合梯田,与秋收时的美景相结合,很有范地问:“这个图片大家很熟悉吧!”“对,是联合梯田,那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其他同学在欣赏家乡美景图时,时而发出“哇!这么美”时,而兴致盎然的回答“同学小老师”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概念也轻松地解决了。

3.2本地特色物种介绍,构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另一基本理念,生物学素养包括了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又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了解本地域的生物与环境的大致情况才谈的上保护环境。

课堂上,笔者聆听学生介绍:龙门场银杏林,有300多株银杏,树龄约800多年,是我们祖先栽种的,银杏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它的种子又称“白果”,秋天是观赏银杏的好季节。红豆杉因果皮红而得名的(裸子植物),是Ⅰ级保护植物,尤溪九阜山、梅仙倒排岩、中仙等地均有;在朱熹公园沈郎樟别苑内有朱熹当年亲手栽种的,树龄800多年两棵老樟树。另一组学生介绍尤溪动物,用图片介绍了黑麂,还有云豹与金钱豹主要因花斑的形状、颜色不同而区别,还有易危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的长尾雉等特色动物。通过学生的调查与展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时,教师顺势提问:我们县的物种就如此丰富,那么我国又是什么情况?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资料分析和教师设置基础扫雷的填空题,了解我国的生物种类特点,自主构建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概念。学生在理解我县建立了九阜山省级保护区等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情感升华水到渠成。

3.3科研成果设疑讨论,突破“基因多样性”难点

收集杂交水稻品种改良的小组代表用幽默诙谐的口语介绍八闽之子刘文炳的事迹,介绍有“瀑布稻”美称的Ⅱ优6号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倒力强,适应性强等优点。学生一边被介绍的学生深深吸引,一边惊奇:原来我们县居然还有刘文炳这么牛的人,他是怎么办到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请同学们比较“瀑布稻”与“普通水稻”的图片,讨论刘文炳改良的杂交水稻品种,穗大粒多,抗倒力强等特性主要由体内什么物质决定的?刘文炳能改良水稻品种成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出:穗大粒多主要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的,水稻的不同特性主要是由不同基因控制,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说明了生物的基因是多样的。这样呆以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将学生关心事物表面现象的好奇心推向深层次的思考。之后笔者再让生阅读教材了解美国从中国引进野生大豆事例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理解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利用基因多样性能够改良作物品种;这样就完成基因多样性概念的学习。

通过地方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自主构建知识与调查展示相结合,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学习生物多样性,自主构建出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念。

事实证明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并在课堂中展示,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满足了初中生好表现被认可的心理,在此过程中师生更多地了解本县生物多样性,体会家乡的可爱,并由此升华至爱祖国的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此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1]胡继飞.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93-300.

作为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兔形目专家组的中国专家,也来说说我国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和保护的那点事。

兔形目动物的大家族

兔形目动物曾是从啮齿目动物中分出来的,过去分类学家都把它作为啮齿动物,认为是老鼠家族成员。虽然他们都有终生生长的凿状门齿,但兔形目动物在一对上门齿之后还有一对钉状小门齿,更明显的是它们的粪便截然不同。

在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中有旷兔类、穴兔类和鼠兔类三大类群,在我国野生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中,却少了一个以穴居为主的穴兔类这个物种系列,但目前人工饲养的家兔多属穴兔类,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家兔,但这是不全面的,因为,穴兔类在国外有许多野生种类。

鼠兔是族中的另一个成员

除兔科外,还有一个鼠兔科,其也只有一个鼠兔属。鼠兔是相当古老的动物类群,是渐新世时就从其他兔形目动物中分化出来的。鼠兔起源于亚洲,青藏高原被称为现生鼠兔的分布和演化中心。我国鼠兔占世界总数的80%,有24个种类,其中12种是中国特有种,其中柯氏鼠兔和伊犁鼠兔被列为濒危物种。

许多人在问,鼠兔到底是老鼠还是兔子,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看看粪便就知道了。鼠兔粪便和兔子的一样,都是椭圆形的,两者的粪便都入药,兔子的粪便叫望月砂,鼠兔的粪便叫草灵脂。同时两者都有吃软便的习性,其软便维生素含量比正常粪便高4~5倍。因此,我们实际认识的鼠兔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体型在200毫米上下,圆圆的短耳朵、黑色的小眼睛,看不见的小尾巴,看似像没有尾巴的老鼠,实际它却是野兔的近亲,是兔类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分布范围从青藏高原到蒙古大草原,甚至远至欧洲与北美洲,都有它们的身影。

同样是鼠兔,根据其栖息地选择的不同,其生存状况和生态习性截然不同。其中草原栖息型的鼠兔多是高繁殖率,大种群状态生活,所以很多人将其视为害鼠;而另一种口岩栖息型的鼠兔,则以低繁殖率,小种群状态生活,由于种种原因这类鼠兔多面临着生存危机。

兔形目动物面临的威胁

多年来人们对兔子的认识概念多是分布广,繁殖率高,种群数量大,但是其中一些种类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属于受威胁和受到保护的种类。这包括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兔,这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洲区。由于各绿洲间受沙漠的阻隔,其种群被自然地分割成彼此无法交流的许多隔离小种群。尽管该种在当地比较常见,种群数量相对较大,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沙漠区导致栖息地斑块化以及人类的捕猎和利用,已造成塔里木兔数量急剧下降。1989年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1998年《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将塔里木兔定为易危种,2006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近危种。

海南兔也是我国的特产物种,仅分布于海南岛。由于栖息地遭破坏和过度捕猎,已从大部分历史分布区灭绝,数量明显下降。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此外,雪兔在我国的分布区小,种群数量少,仅分布在靠北部较寒冷的地区,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实兔形目动物,真正能被列入濒危级别的是鼠兔科中的柯氏鼠兔和伊犁鼠兔。雪兔、塔里木兔和海南兔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之中,遗憾的是在新制定的名录中,却没有鼠兔科的成员,实际柯氏鼠兔和伊犁鼠兔的濒危程度已经很高,随时有灭绝的可能。

消声匿迹近―个世纪的柯氏鼠兔

柯氏鼠兔又称突颅鼠兔,1884年被沙俄探险队首次发现于我国新疆与两省区交界处的风尘口地区,发现后的100年似乎人们再没有找到其踪迹。1984年,在新疆环境保护局为建立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而组织的大规模考察中,意外地在阿其克库勒湖西侧的丁字口一带采集到标本,可惜的是当时没人认识这个物种的真实身份,两年之后才被证实为柯氏鼠兔。柯氏鼠兔在消失整整100年后又突然冒了出来,历史给动物学工作者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人们对柯氏鼠兔生存状况都不了解,1999年6~7月,我们在东昆仑山考察时并对其做了系统研究,发现特种属于种群数量正在减少,栖息地极度片断化,并已面临濒危状态的种类。针对柯氏鼠兔的濒危状况,国内外学者都在呼吁尽早研究和保护这一古老的残留物种,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大会期间,在会议上的《兔形目行动计划》中已把柯氏鼠兔等列为亟待保护和研究的种类。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皆列为濒危物种。

伊犁鼠兔-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在鼠兔中,另一个被《中国物种红色目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的是伊犁鼠兔。这是1983年我们在新疆天山上发现的一个新种动物,研究发现这一物种从发现之时起就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而且近年来的数量还在急剧下降。

鼠兔是一个耐高寒的动物类群,伊犁鼠兔更是喜欢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新疆天山山区的冰川退缩加速,雪线明显上升,第四纪冰期后,伊犁鼠兔逐渐退缩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呈高度片断化分布的种群,对其生存极为不利。2008年,我们与美国克雷格环境研究所合作,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模型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伊犁鼠兔、高山鼠兔及北美鼠兔这三种鼠兔的影响,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山耐寒动物的影响,并证实鼠兔是受气候变化威胁的物种之一。

2004年3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的新视角一栏,提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许多高山动植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其中就谈到中国专家在中国新疆天山研究的伊犁鼠兔数量下降的结果与美国科学家在美洲研究的北美鼠兔数量下降的趋势一样。告诫人们:气候变化可能已经影响到全球高山生态系统,这些适合寒冷和贫瘠条件的植物和动物将面临着高温、掠食者和竞争者的多重影响,其数量的下降将从这里开始。

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环境责任感,并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3.能在教师带领下,通过变废为宝的活动增强环抱意识,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具体内容:

主题: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每月主题具体内容

三月“环保”意识的形成

1.安排环保课,让幼儿接受“环抱”概念。

2.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本班环保计划和进行内容。

3.请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环保“概念。

四月收集废旧物品

1.开展“废旧物的收集”活动,教师准备:环保箱

2.教师帮助幼儿对收集的物品进行一下筛选和分类。

3.继续进行环保教育课的学习。

五月废物变宝活动(一)

1.纸板画——鼓励幼儿在收集来的硬纸板上进行作画,教师帮助幼儿完善纸板的形状、边框等。

2.牛奶盒的妙用——将收集的牛奶盒进行装饰,做成:房子、提琴等。

3.塑料袋娃娃——教师提供娃娃的五官,幼儿负责装饰,将塑料袋变成有趣的娃娃脸。

六月废物变宝活动(二)

1.空铁桶变宝——将空的牛奶桶、肉松桶通过装饰做成装饰物、高跷、打击乐器等。

2.快餐盒的功用——将快餐盒制作成动物脸,举行一个动物化装会。

3.酸奶瓶哑铃——将空的酸奶瓶灌上红豆,教师帮助封口,做成哑铃,供幼儿体育活动时活动。

月底作品展出

1.将幼儿的作品分类、整理。

【英文摘要】Wetlands,togetherwithforestsandoceans,arecalledthemajorecosystemsontheearth.Theyareofimportantvalueinecological,socialandeconomicaspects.ButinChina,theprotectionofwetlandsinlawisaweaklink.Asanewideologyandprinciple,IntegratedEcosystemManagement(IEM)isofgreatsignificanceintheoryandpractice,inthedirection,advanceandimprovementoflegislationonwetlands.ThispaperisbasedontheprinciplesofIEM.Proposalsarebroughtforwardtoimprovethelegislationfromfouraspects----theobjectofprotection,managementsystem,valueobjectiveandpublicparticipation.

【关键词】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湿地;立法

【英文关键词】IEM;principles;wetlands;legislation

【正文】

一、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概述

二、我国湿地立法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是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2]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人们对湿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破坏,导致天然湿地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涝功能,水涝灾害发生的风险增加,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湿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对湿地的法律保护涉及多部法律法规。《宪法》、《环境资源法》等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一般规定当然适用于湿地;《渔业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的部分规定间接适用于湿地组成要素;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之后,《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开始明确出现湿地的概念,湿地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环境法的调整范围;2003年先后通过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和《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使湿地保护出现了专门立法,标志着湿地保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从对湿地法律保护的整体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湿地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确、不统一

尽管已有法律法规对与湿地有关的内容做出了部分规定,但这些规定仅是针对湿地的某些类型而言的,如《土地管理法》就“养殖水面”,《海洋环境保护法》就“海滨”,《渔业法》就“内水、滩涂”等。“湿地”尚未作为一个统一概念在立法中得以运用,即使是在出现“湿地”一词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也将“湿地”与属于湿地亚类的“内陆水域”、“河口”、“滩涂”、“海湾”、“海岸”、“渔业资源”等相提并论,这足以说明“湿地”概念在法学领域尚不统一。[3]由于“湿地”概念不统一,外延不明确,直接导致某些湿地资源或者功能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管理者在湿地管理工作中难以把握管理对象的范围与边界,自然也就不能明确湿地管理立法的最终目标,也无从制定适用于湿地管理的法律措施。

(二)管理机构和权限不明确

湿地保护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林业、渔业、环保、工商、海洋、农业、土地、交通、地矿等部门,但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及协调合作等内容。国务院规定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工作,但实际上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和利益不同,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争夺或相互推诿,湿地资源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现象。各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三)偏重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

任何资源都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但对于不同的资源,其侧重程度又有差异。湿地之所以要予以特别保护,原因即在于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湿地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纳垢净污、调节气候、丰富生物等功能,是湿地区别于一般土地的根本所在。传统资源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从经济效用的角度加以考虑,甚少考虑资源的生态价值;其目的在于如何更好地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非保护,即便现代愈来愈多地考虑到生态因素,也只是为了在如何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更好地对资源加以经济利用,而非积极利用资源的生态功能。在此思想下的资源立法显然与应主要利用湿地之生态价值的立法不符合,难以起到切实的保护作用。[4]

(四)缺乏公众参与

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指导下我国湿地立法的完善

(一)明确湿地的概念,厘清权利关系

(二)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职能,健全管理体制

(三)矫正立法价值目标,重视湿地的生态价值

我国湿地立法应从整体湿地生态系统的高度来规范与湿地有关的各种行为,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矫正现行立法的价值目标错位。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指导湿地立法,保障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5、6、10,湿地立法必须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根据原则7、8、9、10,湿地管理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制定湿地管理的长远目标和计划,将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平衡开发利用与保护,在湿地的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开发、利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各级政府应将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制度化、法制化。法定计划性工作在执行中可以得到政府各部门的认真贯彻和相互支持,减少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四)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结语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具有综合性、可持续性、科学性等特点。湿地立法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与人类社会之间建立联结,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蔡守秋:《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中国湿地的特点》,载《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1期。

[3]王巍娜:《我国湿地保护的立法思考》,载《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第3期。

[4]钱水苗、巩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载《法制与管理》2004年第10期。

THE END
1.法律内参解读热点事件,分享法律知识。https://www.163.com/dy/media/T1462351333629.html
2.法律条文,legalstatutes英语短句,例句大全1.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types and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conditionals in legal statutes based on text analysis and generic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define the roles of English conditionals in legal statutes.本文从语篇分析和语类的角度探讨了英语条件式在法律条文中类型与意义,认为这样能更好地揭示...https://www.xjishu.com/en/011/y63096.html
3.国外流浪动物救助策略对我们的启示行业动态2.2健全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动物保护法律体系,才能使宠物的饲养、售卖、管理等工作有法可依。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中也规范了饲养人的行为,禁止虐待或者遗弃动物,达到了从源头上杜绝流浪动物产生的目的,减少因饲养人不负责任而给社会带来的间接损失。 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32733
4.湖州晚报这几年,李先生刚买了新房,经济压力较大,看到网上售卖的宠物狗价格相对便宜,这让他十分心动。然而,他又听到了很多关于线上购买宠物出现各种问题的传闻,比如宠物健康状况不佳、与描述不符等。 李先生陷入了犹豫之中,不知道该选择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为此,他找到本报“法律帮帮团”栏目向律师求助,咨询在这种情况下,...http://szb.hz66.com/hzwb/h5/html5/2024-09/24/content_117613_17837469.htm
1.宠物药分装成小袋套餐售卖,合法吗?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宠物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消费者对相关配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中间商购买正品后拆零重新做成小包装后销售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网店拆零销售行为”属于对商标权人生产的商品投入市场后的二次转售行为。 本案审理中,人民法院对正品包装和新包装进行了详细比对,从是否可以适用商标权利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00180
2.宠物安全法律底线,毒杀宠物行为可判有期徒刑法律条文解析 法律制裁力度 案例分析 加强宠物保护的法律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一些极端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宠物安全的关注,其中毒杀宠物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对此,律师指出,毒杀宠物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可判有期徒刑,法律的利剑将守护宠物...http://qudubang.cn/post/737.html
3.电商平台仍可买到鳄雀鳝,专家呼吁加强外来物种全过程监管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一外来物种,却可以从电商平台或花鸟鱼虫市场轻易买到。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禁止售卖鳄雀鳝。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专家顾党恩告诉新京报记者,鳄雀鳝作为外来物种大部分是早年间从国外走私过来的,目前我们见到的活体基本都是国内人工养殖自产自销。他建议...https://news.cau.edu.cn/mtndnew/878028.htm
4.司法考试国际法:外国人的法律地位(通用7篇)城管是一个综合执法机关, 依照环保、工商、园林、规划等不同部门的多部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执法。但是城管机构的设立, 并没有经过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 只是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 法律地位很不明确, 也没有合法的编制和经费预算。通过把那些与城管执法有关的分散在各部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条文机械的相加到一起,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51a0a5v.html
5.售卖活体宠物相关规定是什么3.在正式开展宠物店经营前,您需要完成以下必要手续:第一步是签订租赁协议一份;其次,需要提供开店人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两张以及一寸照片5张;第三项工作就是向当地的工商管理局领取并填写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相关表格;除此之外,您还须到当地的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最后,即申请开具发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https://www.64365.com/tuwen/aacvuik
6.2023年12月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4年企事业单位引进71名优秀青年...D.56387.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有触犯了法律的行为才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规范微博营销必须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321/6051035225010103.shtm
7.传奇手游武器被盗了,单职业传奇手游版包括食物、药品、打造原料、合成原料、暗器、摄妖香、飞行符、宠物口粮等。其中摄妖香、飞行符、宠物口粮和部分食物、药品可以在物品栏里叠加,其他物品不能叠加。飞行符和摄妖香是江湖人士的常用之物,有了它们在江湖上行走会方便很多。 二、网游装备被盗,可以适用的相关法律条文 ...http://www.shouyoucn.com/sy/38203.html
8.法律条文中的“但书”条款主要涉及的方面是什么法律条文中的...某公司管理有部门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地址,经理)和员工表(员工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职称,出生日期,部门号),现将进行部门调整合并或删除某些部门设置,员工不辞退,则员工表的数据将采取哪种操作最为合理。https://www.shuashuati.com/ti/4f01cbf9a88a4760aac94de6b69381e7.html?fm=bdeb20b2e2a0149364af4bcb0471bfd6ed
9.法律追究到底为什么保安因毒死宠物狗而获刑此外,这起案件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动物福利和安全措施的问题讨论。由于该事件暴露出了社区管理中的漏洞,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人们及其家庭成員(包括它们忠诚伴侣)的需求日益增长。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条文,以确保所有生物都能获得基本的人道待遇,无论它们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https://www.43v8om14h.cn/chong-wu-gou/174779.html
10.关于《茂名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修改二稿)》表决前...欠缺第三、四章中规定的需承担相当重要管理职能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法律责任的规定。 3、建议修改条文的意见 《条例》第四十七条【建筑垃圾管理】第四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倾倒在城市道路、农田、公共场地等区域。”该条款是禁止性条款,应当设置承担法律责任条款。第五十一条【饲养宠物规定】严禁携带猫...http://rd.maoming.gov.cn/index.php?c=show&id=7558
11.直播售卖明细怎么查看记录直播卖货清单–小鱼网宠物兔直播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宠物售卖方式,提供了更好的购买体验,还能够促进宠物行业的提高。通过直播售卖,宠物养殖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和直接,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宠物的情况,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宠物,从而有效减少了退货和弃养的情况。 另外,宠物兔直播还能够为宠物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它打破了...https://www.hfyuyu.com/h/498.html
12.狐狸行情四川泸州一男子网购狐狸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律师:法律...“有可能卖家是散户,是一个中间贩子,出示不了任何的国家证明和贩卖权限。所有来路不明的宠物售卖都是违法违规的。”该商家技术员称。 法律程序正确 犯罪情节的认定不以行为人是否明知为前提 针对该事件,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泸州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委员、律师冯骏,他表示行为人有可能真实存在不知情的情形,其不知道...http://www.cdxwxy.com/news/64591.html
13.?很多商家想要在直播间售卖宠物抖音是不允许的,那我们要想开播...直播售卖宠物不仅涉及流通规范,还包括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因此,商家可以转向一些符合政策要求的周边产品作为直播的主打商品。这些产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宠物食品 宠物玩具 宠物用品(如衣物、窝垫等) 宠物美容工具 通过这种方式,商家既可以丰富直播间的内容,又能够通过讲解这些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时...https://m.007swz.com/xinxi/clkeb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