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部法律出台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其次,是出于完善立法体系,将防线前移的考虑。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之前,在惩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已经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两高两部”的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但这些规范性文件侧重点在于事后惩治,对于事前预防、源头治理,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专项立法。因此,针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措施不够充分、重点行业管理机制不够严密、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亟需将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政策文件上升为法律规定,在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形成打击合力,于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应运而生,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更加充分有效、更加有力度的法治保障。
2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惩治的专项立法,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小快灵”。所谓“小”,既是指这部法律的条文数量不是太多,共7章50条,也是指立法形式为“小切口”,是对特定领域违法犯罪进行深入治理的专门性法律;所谓“快”,是指立法进程快,从调研到颁布实施历时一年多;而所谓“灵”,是指制度内容较为灵活,体现了急用先行的原则,对于实践中迫切需要的制度、关键环节作出安排规定,针对性、实用性强。
第二个特点是突出“前端防范”的功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侧重点放在“前端”,突出一个“防”字,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加强防范性制度措施构建,深入推进行业治理,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重打击”转变为“防管并重”。
第三个特点是“精准施策”。《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立足实践需要,措施精准有力,赋予执法机关职权,赋予行业组织和企业责任,同时也避免“一刀切”,例如规定涉诈信息数据共享的同时,要求保护公民合法的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
3
一是完善实名制,实行动态核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对于涉诈异常的“卡”或者“账号”要进行动态的实名验证,确保使用环节的“实人实操”。
三是加强监测、识别,提高处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涉诈异常情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区分不同行业和主管部门明确了监测识别的责任。
六是注重权利保护,强调宣传防范。由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强调事前预防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对公民权利行使带来一定的限制,为了依法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该法要求各部门在履责过程中要重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同时要求建立信用记录、紧急止付的申诉渠道等。
法官提示
让我们期待,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通过各行各业、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开启反诈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