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本文将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条,详细解读消费者维权之路,旨在为法律工作者提供有益指导。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条详细解读
(一)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关系
1.消费者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享有以下权益: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权;其他合法权益。
2.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享有以下权益:正常经营权;知情同意权;公平竞争权;受偿权;其他合法权益。
(二)强化经营者义务
1.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并履行下列义务:
(1)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商品或者服务具有保质期;
(3)商品或者服务在正常使用寿命内;
(4)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5)不得擅自变更商品或者服务;
(6)不得擅自终止商品或者服务。
2.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并履行下列义务:
(1)告知消费者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
(2)告知消费者商品或者服务的性能、用途、有效期限;
(3)按照消费者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
(4)不得虚假宣传,不得误导消费者。
(三)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制度,对下级人民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考核。
(四)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于所有商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商品:商品是指供消费者个人消费的物品,包括生活用品、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
(2)服务:服务是指向消费者提供的劳务,包括修理、保养、咨询、检测、维修等服务。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适用于下列商品和服务:
(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身的权益;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商品和服务。
消费者维权之路指南
(一)了解维权途径
1.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帮助:
(1)与经营者协商;
(2)请求行政部门调解;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社会团体寻求帮助。
2.经营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帮助:
(1)与消费者协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条详细解读:维权之路指南图1
1.消费者应当准备下列证据:
(1)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原始凭证;
(2)商品或服务质量的证明材料;
(3)与经营者协商的证明材料;
(4)其他证明商品或服务质量的证明材料。
2.经营者应当准备下列证据:
(1)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合同;
(2)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单;
(3)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检验报告;
(三)提供准确的信息
1.消费者应当向经营者提供下列信息:
(2)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价格;
(3)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者、提供者;
(4)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5)商品或服务对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
2.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下列信息:
(1)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价格;
(2)商品或服务的产地、生产者;
(3)商品或服务的检验合格证明;
(4)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说明;
(四)保持良好的沟通
1.消费者和经营者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
2.经营者应当及时回应消费者的询问和投诉,解决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条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权益保障和维权途径。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和经营者应当积极履行各自的义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