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小林无意间看到学X教育网上招聘“班主任”的信息,便把简历投递过去。很快,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任何教育行业从事经验的小林就通过了面试,被分派到学大教育在广州的一个分教点上班。
小林告诉记者,他在职时,学X正在推广一个“趣味作文辅导班”,而推广的手段正是最受家长们欢迎的形式——0元试听课。“附近小学的老师都帮忙派发这些试听券,通过学校提供的联系方式,我们一个个通知家长来听课。”小林说,“整个试听包含四节课,第一节课先让老师把课堂气氛‘炒热’,让学生觉得很有趣;第二节课前半段是讲解上节课分发的作业,后半段就是通知下周的‘家长会’;第三节课是所谓的‘家长会’,实际上就是向家长宣传学X的好处,让大家来报名;第四节课就是家长来交钱。整个流程下来,将近六成来试听的家长都会交钱。”
至于辅导的手段,竟然是老师教学生“套模板”。“教学点真正上课的老师不过2、3个,通常都是一个老师教四个班。以作文辅导免费试听课为例,老师会分发一些作文纸给学生,根据不同主题教授不同的写作模板,学生只需要把内容填进去,就能变成一篇‘优秀’作文。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批改的作文几乎都是千遍一律的。”小林说,“我过了几个月就离职了,但听说现在依然是推广这个兴趣班,也是用同样的手段吸引学生和家长。”
内幕2
一对一辅导动辄几万元效果很一般
高价“一对一”未必有效果
和张女士有着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少,他们认为价格贵就能有效果,可事实并非如此。日前,有媒体报道,长沙市民谢女士从今年3月起花了10万多元,将女儿送到龙X教育进行全日制培训,希望通过其一对一辅导模式,让女儿的高考成绩有所提升。结果高考放榜后,女儿成绩只有243分,连专科都上不了。对此,校方表示老师已经尽了力,仅答应退还1万元培训费。
如今,龙X教育对自身动辄上万元的“一对一辅导”的效果态度显得尤其“保守”。记者以高三学生家长的身份致电龙X教育荔湾区一个分教点咨询,工作人员表示,“一对一辅导”每小时收费高达300元,至于培训效果,该工作人员表示,龙X不会承诺提高多少分或是保证能考上哪所学校,“效果是会有的,但主要还要看学生本人,你可以先买50个课时试一下。”
学生:培训更多是心理暗示
小吴告诉记者,她从高一开始,每周都到一家教育机构补习语数英三个科目,每学期大概花费6000元左右,“通常是周六上两科,周日上一科。我报名的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大概二三十人,老师上课有教案思路,还会留作业和测试,感觉跟在学校上课差不多。”
说到补习效果,小吴不太满意,“反正我没多大效果,所以高三周六学校要上课,我也不打算继续报名了。”小吴说,“我觉得这些补习班更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吧,学习更多要靠个人和学校。”
宣传虚高达标率误导学生
“坦率地讲,没有任何一家教育机构或老师个人能担保提高多少分。即使宣传上写着,那也只是个噱头。”陈梦曾在一家小型课外辅导机构有过两年工作经历。
她坦言,目前市场上培训机构种类繁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有一些机构为了抓眼球、抢生源,会采用夸大的言词来做宣传,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家长,而实际的差距也最终导致家长的不满。
事实上,几乎每家培训机构都将曾经参加过辅导并考上名校的学生名单、分数用于自身宣传。“在一些培训机构宣传中,提分率、高考达标率虚高的现象很普遍,关键是这些数据未经第三方机构统计或查证。”陈梦说,这种现象更多地出现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培训机构中。
内幕3
网上报名玩“秒杀”?或是饥饿营销
“50元报读一对一暑假课程”、“暑假一元课”、“50元抢报暑期衔接课”……一些辅导机构暑假课程的“价格战”让不少家长眼前一亮。但千万要注意,这可能是一些培训机构招生的“障眼法”。
在采访中,一家辅导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元课”其实就是两次免费课时,“这种体验式的营销模式现在比较流行,通过一两节课让家长和孩子对机构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报班加入课程。”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论是50元的线下课程,还是线上直播1元课,都是一种营销手段,意在争夺小升初、初升高入口期生源,扩大市场份额,抢占市场空间。
甚至有的机构要先测试,成绩合格再抢名额。一位家长王女士说,女儿下学期读小学二年级,“我6月想给她报名学X思秋季数学课程,对方却表示已经报满了,怎么可能?”王女士多方打听,才知道要先提前预约机构的摸底考试,成绩出来后再决定是否有资格报读。
抢名额的那天,王女士定了个闹钟。闹钟一响,正在开车的她立刻把车停到路边,抢到了名额。“那几天天抱着手机刷,后来最终报上名,我怀疑对方是饥饿营销。”王女士说。
内幕4
一些课外辅导机构的宣传图/网络
一位熟悉培训机构课程营销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胡萝卜加大棒”模式是很多大机构主要的课程推销模式,课程顾问或者课程咨询师是完全的销售岗位,他们会被安排去介绍辅导机构的老师、辅导理念以及一系列服务环节,并对学习现状进行分析规划,并介绍各学科现状和缺点、为何学习习惯不好、应该怎么做。
一旦家长觉得有道理,就会交钱购买课时上课,“一对一”大约每小时300到400元,通常平均一个学生的初始签约会在2万~4万元不等。
记者加入其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家长群”后,发现群主的登记信息里的职业为“教育培训”。群里一位资深家长告诉记者:“这些家长群都是机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拉客户。当时我加进来的目的是为了和其他家长交流一下心得,结果发现好多都是机构的托,经常一唱一和的,互相吹捧。”
此外,跟传统大班机构相反,“一对一”机构绝对不会去包装某个老师,而是靠把“一对一”模式包装成VIP专属服务,让家长感受到“豪华教学服务”。一对一教育机构为了体现自家实力,往往会让家长觉得自己“有一手”,也会想办法制造几个新名词。
“家长听到的‘XX教学法’,‘XX辅导模式’,基本上都是营销噱头。就算初衷是好的,想法是好的,真正执行起来很可能不到50%。”陈梦说。(黄淑仪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