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机构“承诺”之下套路不少律师称签合同时需综合考虑、保持警惕
根据《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今年以来意向留学人群持续呈现出上升态势。留学市场的需求带动了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然而,不同留学机构间的收费差异较大,中介费一般从几千元起步,一些所谓“保录名校”的留学合同金额甚至高达两三百万元。除了收费无统一标准,该行业还存在“退费无标准”的现象。虽然有的中介宣传“不保录名校可全额退费”,但也有签了合同的市民面临签约机构倒闭、不予退费的情况。
对此律师提醒,“保录名校”这样的承诺往往是无法实现的。留学人员在择校时应综合参考自己的能力背景,对申请成功可能性较大的学校要有基本的认知,而对机构给出的不切实际承诺则应保持警惕。
留学中介费差异大
少至几千元多至几十上百万元
记者了解到,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留学申请、签证辅导、文书制作等方面。记者在一些留学机构的官网对比发现,不同留学机构的收费差异较大,既有四五千元、属于“半DIY”模式的“基础版本”,也有高达200多万元的“高端版本”,有的甚至可提前数年规划,提供全程定制服务。而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投诉留学中介的标的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为何留学中介费差异如此大?记者以咨询为由联系了一家留学机构。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费用高低要看意向的国家和学校而定,不同国家和学校申请的费用也不一样。以该机构为例,申请美国本科留学中介费用从10万元~30万元不等,研究生留学费用为5万元~8万元不等;申请英国本科留学相对便宜一些,3万元~8万元不等,研究生费用1万元~3万元不等。“如果是艺术类专业,还要再加上作品集培训价格,费用大概需要5万元~10万元。此外还要看申请人的语言成绩,如果语言成绩不好,语言类培训也需要1万元~2万元。”
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联系上一位从留学机构辞职出来“单干”的留学中介山崎(化名)。她表示,中介机构服务范围和内容的不同会导致费用差异,而不同中介机构的专业度和服务水平、申请效率等因素也会影响服务费用的变化。“中介机构的服务费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础性服务费用,即中介机构提供的标准服务所对应的费用,如留学规划、学校及专业选择指导、文书策划及写作、留学申请等,这类服务一般收费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还有的留学中介提供的费用包括第三方费用,如学校申请费、材料邮寄费、考试费、签证费、机票费等。服务范围不同,收费自然千差万别。”
成峰(化名)计划明年秋季到英国留学,为了能考上名校,他在2020年就与某留学机构签订《VVIP全规划服务合同》,约定在2024年秋季为他提供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名校的申请及留学中介服务。为此,成峰的父母支付了220万元的服务费给该留学机构。
记者了解到,类似成峰这种“名校保录取”的做法,是一些留学机构推出的高端服务,中介费动辄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
机构有套路家长愿“对赌”
名校“保录取”费用可达数百万元
为何成峰的父母愿意花如此“大手笔”来申请海外名校呢?原来根据合同约定,若成峰届时未能获得上述五所学校的入学录取通知,则“220万元服务费全退”。
“肯定可以的,不录取全额退款。”小可(化名)与某留学机构签订合同,一共需要支付142万元,机构承诺“保录取”到英国牛津大学读硕士。根据小可和该留学机构的合同,“保录取”是前期先支付部分费用,等收到录取通知书再支付尾款。“如果没有收到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已经收了的也会退回给你。”中介的保证,让小可吃下了定心丸。为了能够顺利被录取,小可先支付了近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我们保证你上美国常春藤名校,否则全额退款。”杉杉(化名)也曾签订过类似的名校“保录取”合同。她告诉记者,机构的服务费按照学校排名来收取。“如美国本科排名前5的院校,中介服务费为150万元,排名6~10的服务费为100万元,排名11~20的服务费为80万元。”杉杉的父亲先后支付了125万元,留学机构为杉杉申请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等六所院校。但除了中介服务费以外,机构还收取了远超服务费总额的“名校运作费”。杉杉表示,后来他们与中介签订补充协议,“保录取”至哥伦比亚大学,总费用涨至300多万元。
牛女士与某留学中介公司签订一份《美国本科/研究生留学服务合同》和《美国名校保录取运作协议书》,并支付留学申请费100万元和名校运作费270多万元,约定儿子可保录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或纽约大学。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名校“保录取”的条款中都会标明,未能被协议约定的任何一所学校录取,留学中介承诺不收取任何费用,退回所收取的全额服务费。所以尽管价格不菲,但不少家长也觉得这种“对赌协议”划得来。在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入读世界名校,钱就花得值。在中介看来,如果能做成一单“保录取”的业务,相当于做了数十单一般的留学中介业务,虽然流程差不多,但利润却是几十倍。
山崎告诉记者,一些机构的“保录取”是有套路的:先收取天价中介费,然后给学生推一些录取难度低的学校和专业,如果学生接受录取就“血赚一笔”,没有录取则赚取利息和部分服务费用,可谓是“稳赚不赔”。
天价合同解约争议多
收费退费无标准“全额退”条款多
不过,“保录取”的天价合同背后也存在风险。记者了解到,留学人员解除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纠纷。如市民牛女士支付了300多万元后,她儿子最终并未被目标院校录取,她找留学机构退费,对方却一直拖着,牛女士最终花了数万元打官司才得到退费。此外,成峰所在的留学机构控股方倒闭,小可、杉杉后来也在“全额退款”上与留学机构产生较大分歧,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山崎也介绍,有些合同只约定了学校数量,如申请10所学校,但没有约定学校标准。有的合同约定的是当年某机构公布的大学排名前20,但又私自将专业排名前20的院校也算进来,等后期申请人反应过来,就容易产生退费争议。同时,一些合同还有“霸王条款”。“比如,若联系不到申请人,中介不负责任,不退还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