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妇女权益保障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婚恋被PUA、家庭暴力等问题日益凸显。婚姻家庭社会的稳定、妇女合法权益的维护,离不开高效优质的司法保障。作为女性,必须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年3月8日是第112个国际妇女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家理精心筛选出十个与女性有关的法律问题,策划推出《“关爱女性普法先行”妇女节家理专题普法系列》,即日起连续发布十天,用法律增强女性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爱女性普法先行
妇女节家理专题普法系列(一)
我国保护女性的法律有哪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从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多方面,制定了非常细致完善的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第1079条与第1091条明确规定了遭遇家暴的女性可以选择离婚,并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家暴是对女性身心的践踏,心怀期待,沉默忍受,但往往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因此,女性朋友们如果在婚姻中遭遇家暴,应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1082条还通过限制男方离婚诉权,对女方在婚姻中特定时期作出了特殊保护。该法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怀孕是大多数女性必经的一个过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7条体现了国家对职场女性怀孕期间的关心与照顾。该法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主要内容是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等等,充分考虑了女职工的身体限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女职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安全。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法律外,还有很多法律都体现了对女性的特殊保护,这些法律都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男女公平而设,广大女性朋友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