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阅文集团频频陷入舆论漩涡。从被指责“霸王合同”、部分网络文学作者发起“五五断更”(5月5日在多家网络平台上停止作品更新,表达不满),到阅文的接连辟谣、新任管理层和网文作者代表举办恳谈会,一系列事件在网络文学的江湖掀起风波。
阅文集团“强推免费”?
事情还要从4月末阅文集团高层调整说起。4月27日,阅文集团宣布管理团队调整。随即网上就有声音称,阅文集团推出针对创作者的“新合同”,其中被指存在不少“霸王条款”。
同时有传言称阅文将改变网络文学作品的付费阅读模式,强推免费阅读。这意味着,网络文学作者的收益可能受到影响,进而有读者担心优质的网络文学作者会因此越来越少、网络文学原有生态将遭到破坏。
而针对网上热议的合同,上述说明指出:当前大家讨论的是阅文于2019年9月推出的合同,并非如外界谣传所言是在2020年4月28日推出的新合同。
笔者注意到,说明中并未否认这份合同的真实性,同时还承诺“将会与作家们进行广泛的沟通,对于不合理的条款,我们会做出相应的修改”。
5月3日,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也就此事发声。唐家三少坦言,如果阅文选择所有作品免费,这是自毁长城的行为,“我真的认为可能性非常之小”。他同时表示,个人是完全不支持阅文转免费的,自己的作品也不会。
“五五断更节”与阅文恳谈会
但各方发声并未平息网上争论,“新合同”引发的讨论继续发酵。
5月5日,有网络文学作家在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发起“五五断更节”。有人在其微博中明确表示,“五五断更节”是为了抵制阅文集团的“霸权合同”“维护写手合法权益”。
5月6日,阅文集团又一次回应,称网上流传的“作者被收走著作权”“作者所有社交账号全部归阅文”等是谣言。
网络文学行业深度调整的开端
如果从4月末算起,这次有关网络文学的争论已经持续一个月。但事实上,在不少网络文学研究者看来,这次“爆发”并非偶然。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阅文近几年付费用户数的持续下滑。今年3月,就有媒体称,阅文集团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已从2017年的1110万下降到去年的980万。而今年1月也有报告指出,付费阅读用户规模持续下降,免费阅读用户规模则持续增长。
参与执笔《网络文学2018-2019》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吉云飞说,当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天花板已经很明显时,网络文学领域积压已久的诸多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这其中自然包括大家热议的著作权问题、平台与作者利益分配问题等。
邵燕君直言,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纳为“网络文学爱好者的网站与大资本逻辑之间的冲突”。她同时承认,因为近年来短视频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兴起,网络文学的发展确实到了瓶颈期。
邵燕君现在担心的是,在面对大资本主导的新调整时,已处于弱势的基层网络文学作者难有相应的议价能力。“他们是网络文学的基座,也是网络文学的未来,是‘活水的源头’。新作者都是底层作者,但他们也拥有‘成为大神’的可能。好的机制应该让他们能够维持生活,同时有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尊严。如果不把底层作者当成作者,新的作者就很难‘成为大神’,网文也就没未来了。塔尖能有多高,要取决于基座有多宽。”
当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创作者达1755万,市场规模超百亿元。风波过后,被诟病的所谓“霸王条款”能杜绝吗?免费化是产业趋势吗?各方如何实现共赢?吉云飞认为,不管这次争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合同有何变化,这次事件都已经成为了网络文学行业深度调整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