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繁衍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胎生,这主要应用于哺乳动物,其特征在于受精卵并未形成类似蛋壳的外部保护层,而是直接在母体内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另一类则是卵生,常见于爬行动物、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等,这些生物的受精卵会被一层坚硬的蛋壳所包围,且孵化过程可以在体内或体外完成。
综上所述,某些动物看似奇特的繁殖方法,究其根本,依然可以归结为胎生或卵生两种基本形式。
1、口孵宝宝的黄头后颌鱼
2、具备自我繁殖能力的涡虫
涡虫是一种奇特的无脊椎生物,雌雄同体,体长仅为一毫米左右,通体透明。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清晰可见。涡虫的繁殖方式同样与众不同。在繁殖过程中,它们会将自己的体膜刺入同类体内;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涡虫甚至会刺穿自己头部,随后移动腹部,以此独特方式进行自我繁殖。
3、通过鼠后繁殖的裸鼹鼠
裸鼹鼠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动物,形态类似初生的小虎,体表几乎无毛,露出四颗锐利的外露牙齿。不仅外形独特,其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也与其他哺乳动物迥异。它们像蚁群一样有序地生活在地下巢穴中,每个族群只有一个负责繁殖的鼠后,直至其死亡前会持续生育,一个巢穴内会有超过70只以上的裸鼹鼠成员均出自其手。通常情况下,鼠后的体型较大,肤色较白。鼠后会通过尿液释放一种特殊物质,使其他雌性裸鼹鼠丧失生育能力,以此巩固自身地位。另外,鼠后的粪便中还含有特殊的荷尔蒙。工鼠摄取这些粪便后,会对鼠后及其后代产生忠诚的保护行为。雌性裸鼹鼠之间也会为了争夺下一个鼠后的位置展开激烈的争斗。
4、维吉尼亚负鼠
全球共有大约60种负鼠,大多分布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拿大。提到负鼠,人们往往会想起维吉尼亚负鼠。这种负鼠特征鲜明,拥有一只粉红色锥形鼻子、一条长长的无毛尾巴,以及由白色、灰色和黑色相间的皮毛组成。体长约为70厘米,体重介于4至6公斤之间,与小狗的体型相当。
它们偏爱树木丰富且湿润的地带,且为夜行性动物,虽然不冬眠,但在冬季时活动会变得较为迟缓。夏季,它们会用唾液湿润皮毛以保持凉爽。维吉尼亚负鼠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繁殖模式,一年内可繁殖两次。交配结束后,雄性负鼠会永久离开巢穴,被称为"渣男"。孕期仅需12至13天,雌性负鼠每次产仔可达约20只。新生的小负鼠体型小巧如糖果,出生后即会爬入母体的育儿袋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幼年期,雌性负鼠仍会背着它们四处走动。然而,通常仅有少数幼年负鼠能够存活至成年。成年的维吉尼亚负鼠寿命通常不超过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