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人们认为会动的生物就是动物。这样的分类方法简单而朴素。
不过,人们的眼睛常常会被蒙蔽。一些固着生长的动物很难看出会动,而被误认为是植物,比如珊瑚。
后来,根据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和解剖特性。人们会将一些相似的动物归纳为一类,有虫鱼鸟兽之分。我国的二十八星宿就包含了这个思路,请看:
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以上专门用分号将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组。
但是,动物的演化,可能相似物种在环境差异大的地方演化为个体差异很大的物种;在相似环境内的不同物种,可能又会发生趋同进化,使得不同物种看起来很相似。所以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可靠,如二十八宿中,蝙蝠和老鼠、燕子划到一起了。
趋同进化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动物体温是否变化,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根据个体发育形态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动物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动物。还有的,将各种虫类和蛇类归为爬虫类动物。将生活在水中的鱼虾龟贝和水生哺乳动物归为水族动物。
随着细胞学说的发展,人们根据细胞的形态来判断动植物。动物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结构。跟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不明显,具有溶酶体。
动物细胞
不同地区的人对动物的认识会出现一物多名和多物同名的现象,这样对分类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二名命名法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随后,就出现了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系统分级分类规则。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域动物界,大约包含三、四十个门类,本文采用43门的说法:
原生动物门、菱形虫门、直泳虫门、海绵动物门、扁盘动物门、古杯动物门、树状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扁形动物门、螠虫动物门、舌形动物门、微颚动物门、纽形动物门、颚胃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鳃曳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虫动物门、铠甲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环口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软舌螺动物门、叶足动物门、缓步动物门、有爪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外肛动物门、帚虫动物门、古虫动物门、棘皮动物门、须腕动物门、异涡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根据物种的基因类型,不但可以分辨不同物种,还能辨别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推断进化演变过程。下面贴出本文最重要的一张图。
动物界43门,有些是新发现不久的,有些是刚从原来的门类判断分出来的,有些是已经灭绝的。再加上个人水平所限,不可能全部都描述,只能选一些代表性的说说。
第一次区分,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是最简单的动物,但单细胞动物的细胞是最复杂的细胞。因为这个细胞要集运动、呼吸、消化、排泄、应激、生殖等功能于一细胞。
单细胞动物组成了单一的原生动物门,包含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等,代表动物分别为绿眼虫、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
原生动物
除原生动物门之外的其它所有门类,都是多细胞动物。
第二次区分,根据多细胞组成形式,将多细胞动物分为中生动物、侧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到底是许多单细胞动物组成的群体,还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难以区分,过去被认为是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的动物,称为中生动物。中生动物没有腔体结构,现包含菱形虫门和直泳虫门。
二胚虫,属于菱形虫门
侧生动物由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体壁,里面形成中央腔,通过出水口与外界交流;形态不对称。包括海绵动物门、扁盘动物门和古杯动物门。
海绵动物
剩下的37门多细胞动物形态对称,归为真后生动物。
第三次区分,根据形态对称形式,将后生动物分为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动物
辐射对称动物包括树状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树状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的对称是原生的;棘皮动物门的对称是次生的,较为高级。水螅、水母、珊瑚都是原生辐射对称;海星、海胆、海参是次生辐射对称。原生辐射对称才是真的辐射对称。
水母
海星
腔肠动物,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中空的中胶层,中胶层不是细胞结构。体腔有口无肛门。
其余33门后生动物为两侧对称动物。这33门加上棘皮动物门(以下将棘皮动物门视为两侧对称动物),都有完整的三胚层细胞结构。
第四次区分,根据体腔形式,将两侧对称动物分为无体腔、假体腔和真体腔动物
无体腔动物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而充满中胚层间质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门、螠虫动物门、舌形动物门、微颚动物门、纽形动物门。扁形动物多是一些寄生虫,如各种涡虫、吸虫、绦虫。
猪肉绦虫
蛔虫(线虫动物)、轮虫(轮虫动物)、铁线虫(线形动物)等都是假体腔动物。
蛔虫
剩余19门两侧对称动物为真体腔动物,是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具由中胚层包围而成的体腔的动物。
第五次区分,根据真体腔的形成方式,将真体腔动物分为裂体腔动物和肠体腔动物
由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的体腔为裂体腔。这一类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环口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软舌螺动物门、叶足动物门、缓步动物门、有爪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外肛动物门、帚虫动物门。其中,前9门较为典型;后面腕足、外肛、帚虫3门,具有向肠体腔过渡的特征。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物种数量最大的门类。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若干相似的体节或环节构成,因而得名。环节动物有1.7万种,归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3纲,代表物种有沙蚕、蚯蚓、蚂蟥等。
蚯蚓
软体动物因身体较软而得名,通常会分泌形成坚硬的贝壳。软体动物有13万多种,为动物界第二大门类。分为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等,代表物种有河蚌、蜗牛、章鱼等。
河蚌
蜗牛
章鱼
节肢动物最大的特点是身体和足分节,通常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或者胸部和腹部合并为躯干部,身体外包几丁质外骨骼,定期蜕皮。节肢动物现存120万种,是动物界第一大门类。分为三叶虫纲、肢口纲、蛛形纲、海蜘蛛纲、头虾纲、桨足纲、鳃足纲、软甲纲、颚足纲、内口纲、昆虫纲、倍足纲、唇足纲、少足纲、综合纲。其中,昆虫纲最大,有100万种之多。各类昆虫、蜘蛛、蝎子、虾蟹、蜈蚣等,都是节肢动物。
蜘蛛
螃蟹
蜈蚣
由内胚层原肠壁向两侧发展形成的中胚层体腔就是肠体腔。这一类动物包括古虫动物门、棘皮动物门、须腕动物门、异涡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另外,有一部分腕足动物也是肠体腔动物。
棘皮动物前面已经提过,是次生辐射对称动物。也就是说,先按两侧对称生长,后发育成辐射对称。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古虫、棘皮、须腕、异涡、毛颚、半索动物都是海洋动物。
半索动物
脊索动物
半索动物的口腔背面有一条短盲管前伸至吻内。到了脊索动物,进化成了脊索。脊索动物分为尾索、头索和脊椎动物。各种海鞘属于尾索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的文昌鱼就是头索动物。
文昌鱼
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是原口动物。包括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和裂体腔法真体腔动物。
在胚胎的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为肛门而与之相对的后口形成嘴部的动物是后口动物。包括肠体腔法真体腔动物。
毛颚动物到底属于原口动物还是后口动物,还没定论。
第二次附加区分,根据是否有脊椎结构,将整个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仅限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除脊椎动物亚门以外的所有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第六次区分,根据嘴巴是否有颌,将脊椎动物分为无颌类和有颌类动物
无颌类动物,即圆口纲。身体裸露无鳞,呈鳗形,无上、下颌之分。包括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七鳃鳗
有颌类动物,又叫颌口类动物。具有由鳃弓发展而来的颌。包括棘鱼纲、盾皮鱼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合弓纲、鸟纲、哺乳纲。
第七次区分,根据骨骼的软硬程度,将有颌类动物分为软骨类和硬骨类动物
棘鱼纲和盾皮鱼纲是最原始的有颌类动物,它们分别向两种路径发展。棘鱼纲进化出硬骨鱼类,盾皮鱼纲进化出软骨鱼类。
有颌鱼类
软骨类动物的内骨骼由软骨组成,常钙化,无真骨组织;体表被盾鳞。包括盾皮鱼纲和软骨鱼纲,软骨鱼纲下含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鲨鱼、鳐鱼属于软骨鱼纲。
鲨鱼
硬骨类动物的内骨骼为硬骨。包括棘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合弓纲、鸟纲、哺乳纲。
第三次附加区分,根据呼吸器官,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和四足动物
圆口纲、棘鱼纲、盾皮鱼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组成鱼类动物。其中,硬骨鱼纲是鱼类中物种最多的纲,分为辐鳍亚纲和肉鳍亚纲。辐鳍亚纲包括鲟鱼、鲱鱼、鲤鱼、鲈鱼等绝大多数鱼类。而肉鳍亚纲出现了平时用鳃呼吸、偶尔可以把鳔当做肺呼吸的肺鱼。
鱼类
辐鳍亚纲结构
肺鱼
四足动物就是具有四肢的动物,靠肺呼吸,能适应陆上生活。四足动物是从硬骨鱼纲肉鳍亚纲进化而来,包括两栖纲、爬行纲、合弓纲、鸟纲、哺乳纲。
第八次区分,根据是否有羊膜结构,将四足动物分为两栖动物和羊膜动物
两栖动物适应水陆两栖的生活环境,但还不能离开水环境。它们必须在水中产卵。两栖动物能用肺呼吸,但需要依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只有两栖纲,包含蚓螈目、有尾目和无尾目,代表物种分别为蚓螈、蝾螈和青蛙。
蝾螈
青蛙
羊膜动物的胎盘具有羊膜,羊膜是胎盘最内层上皮细胞连接构成的薄膜,可以分泌羊水,保护胚胎。具有羊膜的动物可以完全离开湿润的水环境进行繁殖,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羊膜动物包括爬行纲、合弓纲、鸟纲、哺乳纲。
第九次区分,根据颞颥孔的数量,将羊膜动物分为无孔、调孔、双孔和下孔动物
颞颥孔是眼眶后面的颅顶附加的孔,一般在咬合肌附着的位置。
没有颞颥孔的羊膜动物是无孔动物,爬行纲的无孔亚纲就是这类动物。无孔亚纲包括杯龙目、中龙目和龟鳖目。杯龙目进化出恐龙;中龙目进化出蛇颈龙和鱼龙;龟鳖目有各种龟和鳖。
龟
只有上颞颥孔而没有下颞颥孔的羊膜动物是调孔动物,爬行纲的调孔亚纲就是这类动物。调孔亚纲都是海生爬行动物,包括蜥鳍目、楯齿龙目、鳍龙目和鱼龙目,代表物种分别为蛇颈龙、楯齿龙、幻龙和鱼龙。
蛇颈龙
鱼龙
具有上下两对颞颥孔的羊膜动物是双孔动物,包括爬行纲的双孔亚纲和鸟纲。
双孔亚纲包括始鳄目、噱头目、有鳞目、槽齿目、鳄目、蜥臀目、鸟臀目、翼龙目。始鳄目进化出噱头目和有鳞目,噱头目的代表物种是鳄蜥,有鳞目是各种蜥蜴和蛇。槽齿目长得像鳄鱼,进化出合弓纲;鳄目是各种鳄鱼;蜥臀目和鸟臀目是最典型的恐龙,霸王龙和长颈龙属于蜥臀目,禽龙、剑龙、甲龙、角龙和肿头龙属于鸟臀目;翼龙目是各种翼龙,是会飞的爬行动物。
蛇
鳄鱼
恐龙谱系
翼龙
鸟纲是从爬行纲双孔亚纲蜥臀目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前肢进化为翅膀,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鸟纲分为蜥鸟亚纲(始祖鸟目、孔子鸟目)、反鸟亚纲(始反鸟目、华夏鸟目、长翼鸟目)和今鸟亚纲(黄昏鸟目、鸵鸟目、美洲鸵鸟目、鹤鸵目、无翼鸟目、共形目、企鹅目、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鸽形目、鹦形目、鹃形目、鸮形目、夜鹰目、雨燕目、鼠鸟目、咬鹃目、佛法僧目、形目、雀形目)3大类。
鸵鸟
企鹅
麻雀
只有下颞颥孔而没有上颞颥孔的羊膜动物是下孔动物,包括合弓纲和哺乳纲。
合弓纲是类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包括盘龙目和兽孔目,代表物种分别为楔齿龙和二齿兽。
二齿兽
哺乳纲是从合弓纲进化而来,多数为胎生,哺乳,恒温,体表被毛,体内有膈。哺乳纲分为原兽亚纲(单孔目)、后兽亚纲(负鼠目、鼩负鼠目、袋鼬目、袋狸目、袋鼹目、袋鼠目、智利负鼠目)和真兽亚纲(食虫目、树鼩目、皮翼目、翼手目、食肉目、海牛目、长鼻目、奇蹄目、蹄兔目、管齿目、鲸偶蹄目、鳞甲目、披毛目、带甲目、啮齿目、兔形目、象鼩目、灵长目)3大类。
鸭嘴兽
袋鼠
老鼠
爬行纲又叫蜥形纲,合弓纲又叫兽形纲,这2纲合起来是爬行动物。
第四次附加区分,根据体温能否调节,将动物界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鸟纲、哺乳纲和部分合弓纲动物为恒温动物。除此以外,都是变温动物。
第五次附加区分,根据能否生产使用劳动工具,将动物界分为智慧动物和普通动物
只有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智人会生产和使用劳动工具,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智慧动物。动物界其它动物都是普通动物。
动物的分类就是这样的。当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动物基因破译的研究,对动物分类还会进行调整。
如果中国龙存在,应归于哪一类?中国龙是有脊椎的,是明显的四足动物。其生殖能力不强,应该是羊膜动物。中国龙头似驼,只有下颞颥孔。中国龙身披鱼鳞,应该是变温动物。综上,中国龙应归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合弓纲动物,应该为中国龙新增中国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