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暖气的地区,冬天洗澡是很多人都非常纠结的事情。洗之前怕冷不进浴室,洗的时候因为温暖不想关掉热水。那么究竟该如何洗澡,才能让身体舒适过冬呢?
01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
洗澡频率主要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偏好。
对于年轻人来说,建议冬天2-3天洗一次澡为宜,老人和婴幼儿建议3~5天洗一次就可以,尽量少用清洁产品,用清水洗澡即可。
那么,遇到特殊情况怎么选择?下面这个表格,欢迎对号入座。
02有必要每天洗澡吗?
洗澡频率没有固定要求,未必得每天洗澡。
过于频繁地洗澡,尤其是错误的洗澡方式,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和瘙痒,严重的时候还会起湿疹。
冬季出现皮肤瘙痒症与皮脂的过度清除有关。这种瘙痒症,表现为一到冬天,皮肤就起小白皮屑,同时奇痒难忍,原因之一就是——干燥。
人体皮肤最外层是角质层,表面覆盖一层酸性皮脂膜,皮脂膜中的脂肪酸、尿素、尿酸、乳酸盐对皮肤有着保护和滋润作用。冬季天气寒冷,空气干燥,人体皮脂腺、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脂膜也因此明显变薄。
皮脂膜容易因为经常性的碱性刺激和高温而破坏,频繁洗澡和大量使用沐浴液,会使肌肤上正常的角质细胞过多脱落,皮脂膜也因此变得更薄,从而进一步导致保护皮肤的屏障被破坏,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和皮屑加重。
03冬天洗澡的注意事项
1、水温选择
总的建议是“宜温不宜热”。也就是说,对皮肤最合适的选择是温水而不是热水。
有些人感到皮肤瘙痒,洗澡时选择50℃左右的烫水淋浴,其实,50℃左右的烫水虽能暂时缓解瘙痒,但同时也破坏了皮肤表面的保护膜,淋浴后会使皮肤更加干燥,导致瘙痒加剧。因此,洗澡时,水温控制在40℃左右为宜(尤其是冬季)。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只适合大多数的人,因为:
如果是泡澡,当身体大部分会浸没在水中,温度再降一点都觉得暖和;
如果是淋浴,尤其是浴室本身很冷时,花洒的温水喷出来后,到皮肤的温度会降得比较快,可能需要稍微调高一点才能让自己觉得舒适;
另外,不同人对温度的主观感受差别很大,这个温度对小部分人来说会冷得起鸡皮疙瘩。
2、使用适当的洗浴产品
请记住一句话——使用温和的洗浴产品即可。有哪些呢?最常见的就是沐浴露,尤其是弱酸性的产品。
因为皮肤本身也是弱酸性的,这类产品对皮肤更温和,刺激性更小,不容易引起皮肤问题。
如果是别的产品,比如普通香皂、药皂,因为是碱性的、皂基类的产品,虽然清洁力度比较大,但长期、频繁使用会增加皮肤负担,容易损伤到皮肤屏障,引起皮肤干燥、瘙痒,不是最佳的选择。
在选购沐浴剂时,应根据自己的肤质进行选择。大部分人属于中性皮肤,一般洗澡后约半个小时,皮肤即可恢复原先的状态。成年人若每周洗一次澡,宜选用弱酸性的沐浴剂。儿童肤质娇嫩,不应使用含有香料的产品,最好使用儿童专用沐浴剂。
3、要不要搓澡
搓澡是部分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那么能不能搓呢?
可以搓,但小搓怡情,大搓伤身。
大搓特搓,带来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频繁摩擦,会造成皮肤的轻微损伤,容易出现毛囊炎,也就是毛囊的细菌感染;
如果在公共澡堂搓澡,上面这种损伤还会让皮肤更容易传染其他疾病,比如传染性软疣;
摩擦损伤皮肤的物理屏障,搓泥太多还损伤皮肤的化学屏障(皮脂膜),进而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湿疹等情况;
如果固定部位频繁摩擦,还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粗糙、增厚、变黑,有个疾病叫做“摩擦性黑变病”,就常常见于搓澡过度的人群。
鉴于身上的泥是搓不尽的,留点泥在身上对皮肤也好,这里再强调一下:不需要也不提倡过度搓澡。
饭后血液会大量涌向胃、肠等消化器官,如果此时立刻用热水洗澡,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影响消化功能。通常,以饭后至少过半小时洗澡为宜。
对于喜欢运动的健身达人来说,运动后立即洗澡,血液会大量急速流向皮肤和肌肉,可能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甚至虚脱休克等状况,因此运动后至少过半个小时才可洗澡。
总之,洗澡频率是一个有关健康的话题,但不仅限于健康,同时也取决于个人实际情况。建议,不过分频繁洗澡,同时注意使用温和的洗浴产品,以保护皮肤的健康。到底怎么洗,可以参考这些基本健康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需求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洗澡方案。